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拿地铁阅读率低挤兑中国人,是种崇洋媚外丨文化观察




一时间,各路公号都在讨论这事,各种观点汇聚起来不外乎一句话:“瞧瞧人家老外!”人家地铁丢书成为佳话,咱们同样搞个事,遭到了种种质疑,中国人怎么这么不爱读书?不过话说回来,“不爱读书”和“不爱在地铁里读书”是两回事,地铁阅读率低的原因是复杂的,只赖乘客不求上进、没文化,有那么点崇洋媚外的嫌疑。


北京地铁日客流量是伦敦地铁的3倍,看书?胳膊根本伸不开好吗


北京地铁五号线


日前一场“地铁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引发了热议。地铁丢书的公益活动是从英国开始兴起的,《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将100本书藏在伦敦地铁的各个角落,号召粉丝们去找,试图用这种办法鼓励人们多看书。


随后,有中国小伙也在广州地铁“丢书”,测试人们喜好读书与否,事件很快发酵,出版社和明星也纷纷加入,但是可惜,最后的结果并不乐观。活动虽然吸引了包括黄晓明在内的一些公众人物的参与,但是地铁内丢放的书籍,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热捧,甚至有网友拍到这些书有的被地铁保洁阿姨拿走,有的堆放在地铁里,始终没有人拿走。


抛开这个活动究竟能对人们的阅读兴趣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不谈,仅仅是以丢书大作战中地铁乘客的反应来看,中国的地铁阅读率很低,旅途中用电子屏幕如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看视频、聊天、刷朋友圈或者微博的人,是大多数。与中国的情况相反,很多在西方国家或者日本,阅读书籍的人确实挺多,特别是在加拿大、英国、日本或者澳大利亚等有点文艺气息的发达国家,安静的地铁里,总有人拿着纸质书或者kindle(电纸书阅读器)在静静地看书。


国外的地铁阅读率,比中国高太多了——根据这个印象,很多人就推导出一个结论,外国人比中国人有文化、爱看书。但是,这样的认知,真的没有逻辑上的错误吗?中国乘客不爱在地铁里看书,真的只是因为没文化吗?


推敲一下会发现,将地铁阅读率和文化素养挂钩的观点,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的地铁环境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国内陆铁,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地铁非常拥挤,在“挤成照片”的环境里,别说是读书,就是能够正常站立都是很艰难的。


以北京与伦敦为对比,北京地铁的总里程数大约是450公里,据今年三月份的报道,日客流量达到了1200万人次,比六年前翻了一番。相信在早高峰坐过地铁的北京居民都能感受到那种恐怖的拥挤。在这种环境下,是不太可能拿出书来阅读的,甚至有报道称有乘客在地铁里挤成骨折,下车后被送往医院。


而对比同样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伦敦,情况真的是大不一样。伦敦地铁的总里程数400公里左右,和北京的地铁里程数相差不多,但是按常住人口算,伦敦不到一千万(北京则有2100多万)。据今年4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伦敦地铁日均运送400万人次。



11月17日北京地铁日客流量

总里程数差不多,北京地铁客流量是伦敦地铁的3倍,这个简单的数学题显示:伦敦地铁上可以用来伸胳膊打开书的空间,在北京地铁里,都站满了人……


此外,中国国内陆铁不仅拥挤,而且有很多安全隐患,偷盗时有发生,乞讨者也神出鬼没,破坏着公共交通的秩序。除了纽约等少数城市,多数发达国家的地铁安全秩序还是比较可靠,特别是日本,不仅地铁里没有人吃东西,就连接打电话都被认为会打扰其他人。对比日本地铁里随时小憩也不担心被偷盗的安全环境,中国地铁乘客还真的不敢专心投入到阅读中去。


其实地铁阅读率总是和地铁环境的好坏正相关的,这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加拿大西海岸城市爱德芒顿地铁里读书的人普遍多于美国东海岸的城市纽约,那是因为纽约的地铁相比前者更脏更乱。


所以,中国地铁的整个环境,拥挤、嘈杂甚至有安全隐患,实在是不太适合读书。如果把地铁阅读率低都算在人们没文化上,真是有失公允。



受制于国外版权保护、地铁网络信号差,手机没什么好玩,还不如看书有意思



地铁4G信号


中国人不爱在地铁里读书,却很爱在地铁里看电子屏幕,这是国人自惭形秽的另一个原因——西方人看书,看纸质读物,而中国人看电子屏幕,不是综艺节目就是电视剧,最多是网络小说,也没什么文化,纯粹打发时间。

 

但表象背后有深刻的原因,被人们忽略了。在很多发达国家,地铁里的网络信号却很不发达。比如纽约的地铁里基本上没有信号,加拿大虽然基础设施相对好一些,但价格昂贵,且速度非常慢,想看在线视频是基本上不可能的。澳大利亚的城市轨道交通虽然有信号,但是悉尼的轻轨上4G信号常常自动变成3G信号,速度也大打折扣。而在北京地铁里,4G信号基本是全覆盖的。

 

但比起网络信号差,更要紧的是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法律健全,且执行力度高,直接导致没有什么电子书和免费的电视剧视频可以下载。在国内一些网站随意下载的美剧,在美国本土却非得购买电视频道播出权限才能看得到。

 

不仅是电子书和视频不能随便下载,就连用手机听首音乐在部分国家,也不那么方便。在英国,即使是个人娱乐而翻唱某首歌曲都属侵权,甚至有法案规定,所有的文学、戏剧、音乐或艺术作品,只要首先在英国出版,或作者是英国国民或居民的,都受版权法保护,不需要经过任何手续。这也就意味着,普通人不是随时想看就能看到的。

 

所以在国外很多地方的地铁上,玩手机的限制重重,看视频、听歌、看电子书,都不那么方便。于是,地铁上自然也没有那么多看手机的低头族了。

 

很多人都体会过,在国外留学或者工作的时候,手机远不如国内好玩,社交网络种类少,网友数量也少,视频网站上更没有那么多免费的影视资源可以看。漫漫旅途中能选择的娱乐方式十分有限,看手机还不如看书。这确实在客观上提高了地铁里的阅读率。

 

中国与西方很多生活方式都不同,盲目妄自菲薄不如弄清楚事实真相


中西方差异图


地铁手机阅读率的中西方差异,只是一个侧面,展现了国人对世界的误解和对自身情况认知的不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刻板印象。虽然中国国民的全年平均阅读量,确实与发达的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有所差距,但是对于地铁上为什么读书的人这么少的问题,需要客观地去分析原因,而不是一棍在打死,算在乘客没文化的头上。

 

除了地铁阅读率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妄自菲薄或者妄自尊大,在中国人身上时有体现,并不新鲜,特别体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及文化水平、人口素质方面。其实这种误会的例子很多,时间长了,人们对国外的认识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把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简单化、刻板化。

 

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在一些发达国家,高社会福利就代表医疗免费,却不知道一般情况下免费的公共医疗都是效率低、环境差且医术也不怎么高明的基础医疗水平,而只有部分有钱人雇佣私人医生或者进出私人医院,才能够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

 

不仅对西方,我们对近邻有时也有着“外国的月亮更圆”之类的倾向。比如,网上曾经把韩国人的爱国传得很邪乎,说韩国人99%开的都是韩国车,他们用实际行动抵制洋货之类的。但笔者后来有机会接触到韩国人,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倒是很诚恳:因为韩国车便宜啊,外国车要收很高的税,导致价格很高,不划算。如果奔驰、宝马和现代、起亚的车价格差不多,哪怕价格相差不是那么离谱,你看韩国是不是满街都是奔驰……

 

东西方因为环境状况、人口数量造成的生活方式差别,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各有各的无奈。当然发达国家自然有比中国发达之处,但单纯把国外想象成天堂般完美的存在,也是一种不客观的执念。

 

出于无知而造成的误解,只能寄希望于国家更加开放,更多人出国真实地感受一番,再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够去伪存真,看到事情真实的面目。

 

具备平和开放的心态以及客观冷静的思考,才有可能能全面地分析,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提振中国人的自信,需要防止妄自尊大的倾向,同时纠正妄自菲薄的心态,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


结语:


外国地铁上看书的人确实比国内的多,但这个局面的产生,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国内陆铁环境拥堵,不适合读书,而外国地铁上的网络信号不好,手机又没有那么多免费资源可以下载,玩手机还不如看书有意思,自然就有很多人看书。地铁阅读率低并不能推导出国内乘客没文化的结论。实际上,很多中外差别,一旦简单化处理,就会跑偏,距离事情的真相越来越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帖』为什么欧美地铁上看书的人那么多
北京地铁乘客的奇葩穿着,我们也有地铁“无裤日”?
身背葫芦乘地铁?盘点北京地铁乘客奇葩穿着
北京地铁4号线实现3G信号全覆盖
红白蓝| 20张伦敦地铁上最有趣的照片
世界地铁简史 伦敦地铁开通首日有3万多乘客(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