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江月照千江水——学者周翼虎话江西(上)

西江月照千江水(上)

来自星原传奇

14:52


江南西道,一个曾经光辉灿烂却又静水深流的文化原乡。陶渊明、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朱熹、文天祥、陆九渊、汤显祖等,奠定了江西作为中华文化第一梯队的历史地位。由此而生的江西文化之品格,更在中华文明星空中熠熠生辉。


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筹拍以江西吉水诗人杨万里为主题的电影。为此,我们邀请担任该片导演的周翼虎先生分享他为北京大学一九八八级校友做的“西江月照千江水”讲座,与大家一起,从文化视角走进江西的历史与今天……


第一部分 大历史视角下的江南西道:骄子、弃儿与忧伤?


大家好,今天讲的题目是我的故乡江西。时代发展到今天,“籍贯”这个概念,在全球化和公民化的时代,似乎有点过时了。不管是职场内部的晋升,还是社会上对名人的报道,我们都很少看到对籍贯的特殊兴趣。对很多人来说,学子们自古以来求取功名、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人生轨迹已经成为逝去的乡愁,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甚至乡音早已改变。

火车带走了求学的江西游子

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自从1988年9月我从家乡走出后,我很少回江西,最长有十几年没有回过江西。我不了解我的故乡,我也很少思考我的故乡对我意味着什么,这是让我非常困惑的地方。

有一天突然想到北大保安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之后呢,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我意识到,虽然我已人到中年,仍然在为稻粱谋,依然在为“你是谁”这样一个社会的标签奋斗,但“从哪里来”绝不是不重要的问题。相反,历史固然会被遗忘,但根脉不能缺失,趁这个机会回忆一下我的故乡,也是一件不坏的事情。

介绍家乡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历史文化名人让同学们了解故乡,一是通过个体记忆来感受故乡,一个是客观的故乡,一个是主观的故乡。作为一个对家乡了解不多的人,我只能谈谈我所了解的江西、我和江西的关系,我的身体和精神到底和江西有过哪些故事。

江西是一个低调的地方。据说全国有三大被忽略的地方,一是宁夏,二是安徽,三就是江西。江西面积17万平方公里,4500万人。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简称江西,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这一次由于讲座的缘故,我特地看了一下地图:

江西的地貌是“三山一水”。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南岭,西面是罗霄山,北面是长江,“三山一水”隔离出一块相对孤立的地理空间。作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地,也就是江浙的头部,湖广的尾部,广东的门户,福建的后院,这块地理空间一向没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江西的地理位置

江西东部受江浙和徽派文化的强烈影响,西北部受湖北影响,中西部受湖南影响,南部又有两广文化。“四不靠”的定位,让它成为一个地理和文化剩余之地。如果我们不主动说自己是江西人,一定会成为最后猜出来的省份。我们当代的江西学子,似乎也是低调谦逊的居多。

但实际上,江西又是一个文化光辉灿烂的地方,陶渊明、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王安石、黄庭坚、曾巩、杨万里、朱熹、陆九渊、文天祥、汤显祖等文化名人,奠定了江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第一梯队的地位。与我们隔壁热闹的省份相比,这种历史上的辉煌与当代的默默无闻,形成了鲜明对照。

江西人性格温和在地理上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江西很多地区都是小山小水的盆景式景观,山多、水多,大量村庄被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坪坝,山重水复,出行要比江南水乡困难得多。长期小国寡民的生活,产生了繁多的方言,每隔五十里的方言,就完全听不懂了。所以有“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所以有人评价说我们江西人的视野相对狭窄,安于做好自己手头的事,知足常乐,不抛头露面、低调生存是江西人的典型特征。这可能是一个大家印象中的江西。

那么,这种散淡性格在急剧转型、需要高度组织化和确定性的集体行动中显得不适应环境,却特别适合农耕文明以及相适应的士大夫和乡绅文化。我的江西老乡哲学系眭衍照同学说:“江西是农业文明的骄子,工业文明的弃儿,信息时代的忧伤。”确实如此。

在农业文明时代江西有过它的辉煌,但在工业文明时代一系列的转型对江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我上学的时候,我就亲眼看见一列列拥挤的火车带走了求学的江西游子,他们多数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在近代历史上,江西除了为中国内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士之外,似乎没有在人类文明意义上贡献更多的传奇。

第二部分  人文视角下的江南西道:桃花源里耕读人


江西虽然不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好学生,却是我们江西人个体意义上生存的乐园。在秦汉时期,江西就隶属于楚地,是和北方农耕文明不同根系的文明。大家都知道,楚文化很大一部分基因源于三苗,属于凤凰和巫术的民族。我们江西人鼎鼎大名的文学想象力就来自发达的楚文明。

各种传说和出土的文物都表明,楚文化气质有一种妖媚、阴柔却又决绝刚健的中性之美。这种中性之美可以用庄子的“静若处子,矫若游龙”来比喻,在平静安静的外表下充满了生命的爆发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静水深流。

在早期,北方人喜欢把南部边陲的江西人被妖魔化,大学时候吴志刚同学深沉地给我展示过四个字,我一看全部都是反犬旁的部首,就问他说是什么动物。吴志刚说:这四个字都是指代南方人。《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中记载:“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这种赣巨人也就是传说中的野人,也就是传说中出狒狒和猩猩的地方,俗称山鬼。

屈原诗歌中有一首著名的《山鬼》诗篇:“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屈原所描述的那样多情美丽的山鬼,据说就是我们彭泽云梦也就是鄱阳湖一带的山鬼。连江西的山鬼都那么美丽动人多情,你说我们江西妹子该有多美!

江西在两汉时期一直被掌握话语权的北方人妖魔化,这种情况道到西晋末年开始改变。从两汉末年开始,不管在土地分配制度上,还是儒家意识形态上,皇权专制统治都遭遇全面危机,中原农耕文明政权各种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八王之乱后,北方游牧民族打击让统治秩序土崩瓦解,晋元帝渡江避乱,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后面历经安史之乱和靖康之耻,大批中原文明的儒家精英来到江西,开田辟土,耕读传家。中庸守旧的礼乐文明为热情奔放的江西人注入了新的文化性格,江西人的文化性格在南北交融中正式形成了。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末期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成为江西区域的一个文化胎记,我们现在时髦的说法叫文化的地方性。陶渊明生于365年,卒于427年,是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人。他最著名的文化八卦,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记载:“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出身于一个破落仕宦家庭,从小就想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但生逢乱世而郁郁不得志。当时为了养家糊口,去做了彭泽县令。一天,太守派督邮来督察。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陶渊明怒了,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 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经考证其购买力类似于现在三千块钱的工资收入。陶渊明就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归隐后他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他的《桃花源记》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可能这里还有一部分不熟悉这篇文章的同学,我简要介绍一下这篇文章。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大概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民顺着溪水行船,忽然遇到一片落英缤纷的桃花林。桃林的尽头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仅能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明亮了。他眼前是一片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耕地、美丽的池塘、茂盛的桑树竹林。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静舒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有人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之后渔夫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陶渊明写的这个故事,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点,他讲述的是一个秦汉之前的理想社会。也就是说,秦汉之前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生产方式是他所追慕、所认可的。那么秦汉之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搞清楚这一点,对了解江西人的文化性格有很大关系。在文明社会的贡献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很多学者认为儒家是人学,它从人心、人性讲起,倡导人们勤奋努力成为君子。

那么,什么是君子呢?现代学者公认,孔子、孟子、荀子很大的贡献是发现了“人”。他们论点的基础是“人禽之辨”、“文野之分”,也就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分、什么是人,以及士这个阶层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儒学提出人要过一种有道德自觉的群体性生活,普罗大众从事生产,精英创制礼法,管理社会,这种人就是君子。为了保证君子的统治合法性,孔子还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还要求这群人“自强不息”、“仁者爱人”、“和而不同”。儒学为不平等的社会中各色人等找到了生存的平衡点。

我到这几年才意识到,儒学思想对江西人的性格养成的作用是巨大的。以我家乡为例,一条河流经过老屋,家家户户拥有几亩薄田,一个大家族就在这样一个小空间中聚族而居。私塾成为村庄生活的无形中心,农家子弟在这里读经作诗,然后外出求取功名。在儒学思想和自然地理的共同作用下,一千多年来江西人的生活都寄托在一个耕读传家的循环:他们多数满足于成为一名制度化的精英,而不是改天换地的大英雄。

第二点呢,陶渊明虽然只是在桃花源里寄托了他的梦想,但也充分反映出江西地形地貌给江西人提供的想象原型。从地貌上看,江西除了九江南昌一代的北部平原地区,大部分都是山区和盆地。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典型的山区,中部是我的家乡,无数丘陵、盆地养育了我的祖先。北部是交通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平原地区。

江西虽然没有壮丽的山河,却拥有最秀美的风光。婺源一带的油菜花和徽派建筑,其实是多数江西地区最常见的景观。我记得小时候每年二月,春风就会吹绿江岸。随着荠菜苗这个报春使者的来临,细瘦的山桃花在细雨中就开了,油菜花一片片金黄金黄,连绵不绝,镶嵌着并不广阔的大地,在布谷鸟的啼鸣和杜鹃花盛开的山脚下,村民繁忙辛苦的农耕生活就开始了。农民主要种水稻。每年春天三月,在濛濛的细雨里,育种、耘田、插秧,在七月收割第一季稻,然后抓紧时间种下第二季稻,在十月份收割。

在我的记忆里,低矮的黄泥房和少数砖房间次排列在山间,屋前是潺潺的小溪,屋后是高大的柚子树,掩映着斑驳时光的院墙,院墙后面就是低矮的青山。这是赣中地区典型的农居格局。

到了冬天,田野上一片荒芜,踩在上面露出的一茬一茬稻茬有时会割得人很疼,偶尔有黄牛来吃这些枯黄坚硬的稻茬。村民就生活在这些宁静的坪坝当中,这样平静的生活往往一过就是几十年、几百年。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造就了江西人的性格低调散淡,热爱自然,农耕是我们的底色,同时商业也不发达,成为穷乡僻壤的典型代表。

和江苏浙江这类衣冠南渡的平原水乡地区相比,江西的地形地貌不利于文化的充分融合,相反却在各种职场斗争和利益纠结中,时时刻刻有着各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在楚文明和礼乐文明的交融过程中,江西人进化得并不顺利,所以才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有桃花源的世外梦想,有梦想破灭时归去来兮的感叹和离去的决绝。这就是江西人的区域文化性格的底色,这就是江西人内心最深沉的脉动。



关注我们,给你更多惊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有桃花源情结吗?
千年留韵马趵泉
长江流域(四)|海纳百川“赣文化”
拯救桃花源
【桃花源记】(陶渊明)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来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