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诗配画和蒙太奇
漫谈诗配画和蒙太奇     2015-03-10 09:01:3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佚名”“花开好人家。-顾城”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一目了然的画面感从来就紧密相关。
诗是语言艺术之一,是韵律化的语言;画是形象艺术,是二维空间形象的再现。诗采用韵律化的语言描绘故事、场景、和人物;画采用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诗的描绘需要人们去想象和经验的补充,但是画直接呈现形象使观众一目了然;诗是语言艺术受到语言种类的交流局限,但是画却直截了当有目共睹不需要谁在旁边唠唠叨叨........。
语言艺术是离不开唠唠叨叨的,嘿嘿!但是,诗却是提炼过的精彩的语言,所以它才可以方便阅读记忆传播留存,才能芳香永存历久弥坚。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完全可以天马行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意念梦幻你都可以展现无穷无尽。
画是在二维空间展现的形象空间感,是采用透视和清晰度制造出来的错觉,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和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造成空间感,形象至少要具体化(抽象画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化);中国画不采用焦点透视,而采用心意透视,所谓的“散点透视”,目之所及随心所欲,在画面上经营位置,远近高低墨色浓淡造成空间感,造型上一开始就是抽象派,哈哈!........。中国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空白处提写诗词加盖印章,这就形成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因为这种文化环境熏陶,我们看见画就想到诗,读了诗就联想到画。
我们再读一遍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白居易的诗非常具像化,读一遍他的诗你是不是看了一场电影?在这里仅仅画就不够表现了,必须用到更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手段——电影。照相术是1839年法国人发明的,电影紧随其后1891由美国的T.A.爱迪生完成。电影是综合艺术连续的画面,达到24幅/秒画面中的形象就会动起来,运动的画面后来发展到“蒙太奇”组合,就成为现代电影。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建筑学组装、结构。电影里是"画面剪接"的意思,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狭义地讲: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组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蒙太奇不是一种照相术, 蒙太奇是将拍摄得到的画面进行组装的规则,属于一种影视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地讲: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电影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这里有一个链接,蜜蜂也是从这里面获得现成的资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更完整的解释
http://www.baike.com/wiki/%E8%92%99%E5%A4%AA%E5%A5%87%E6%89%8B%E6%B3%95
如果说白居易就是一个电影剧本作者,编辑和导演,他完全当之无愧,他的诗就是一场电影。因为他有画面形象和“蒙太奇”这种“艺术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培养和学习具有了形象化和蒙太奇的艺术思维,我们的诗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呵呵!
漫谈诗配画和蒙太奇 2015-03-10 09:01:3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佚名”“花开好人家。-顾城”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一目了然的画面感从来就紧密相关。
诗是语言艺术之一,是韵律化的语言;画是形象艺术,是二维空间形象的再现。诗采用韵律化的语言描绘故事、场景、和人物;画采用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诗的描绘需要人们去想象和经验的补充,但是画直接呈现形象使观众一目了然;诗是语言艺术受到语言种类的交流局限,但是画却直截了当有目共睹不需要谁在旁边唠唠叨叨........。
语言艺术是离不开唠唠叨叨的,嘿嘿!但是,诗却是提炼过的精彩的语言,所以它才可以方便阅读记忆传播留存,才能芳香永存历久弥坚。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完全可以天马行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意念梦幻你都可以展现无穷无尽。
画是在二维空间展现的形象空间感,是采用透视和清晰度制造出来的错觉,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和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造成空间感,形象至少要具体化(抽象画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化);中国画不采用焦点透视,而采用心意透视,所谓的“散点透视”,目之所及随心所欲,在画面上经营位置,远近高低墨色浓淡造成空间感,造型上一开始就是抽象派,哈哈!........。中国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空白处提写诗词加盖印章,这就形成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因为这种文化环境熏陶,我们看见画就想到诗,读了诗就联想到画。
我们再读一遍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白居易的诗非常具像化,读一遍他的诗你是不是看了一场电影?在这里仅仅画就不够表现了,必须用到更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手段——电影。照相术是1839年法国人发明的,电影紧随其后1891由美国的T.A.爱迪生完成。电影是综合艺术连续的画面,达到24幅/秒画面中的形象就会动起来,运动的画面后来发展到“蒙太奇”组合,就成为现代电影。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建筑学组装、结构。电影里是"画面剪接"的意思,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狭义地讲: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组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蒙太奇不是一种照相术, 蒙太奇是将拍摄得到的画面进行组装的规则,属于一种影视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地讲: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电影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这里有一个链接,蜜蜂也是从这里面获得现成的资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更完整的解释
http://www.baike.com/wiki/%E8%92%99%E5%A4%AA%E5%A5%87%E6%89%8B%E6%B3%95
如果说白居易就是一个电影剧本作者,编辑和导演,他完全当之无愧,他的诗就是一场电影。因为他有画面形象和“蒙太奇”这种“艺术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培养和学习具有了形象化和蒙太奇的艺术思维,我们的诗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呵呵!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miffyf/user_blog_diary.php?did=211156#sthash.IHoT3qM4.dpuf
漫谈诗配画和蒙太奇 2015-03-10 09:01:3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佚名”“花开好人家。-顾城”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一目了然的画面感从来就紧密相关。
诗是语言艺术之一,是韵律化的语言;画是形象艺术,是二维空间形象的再现。诗采用韵律化的语言描绘故事、场景、和人物;画采用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诗的描绘需要人们去想象和经验的补充,但是画直接呈现形象使观众一目了然;诗是语言艺术受到语言种类的交流局限,但是画却直截了当有目共睹不需要谁在旁边唠唠叨叨........。
语言艺术是离不开唠唠叨叨的,嘿嘿!但是,诗却是提炼过的精彩的语言,所以它才可以方便阅读记忆传播留存,才能芳香永存历久弥坚。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完全可以天马行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意念梦幻你都可以展现无穷无尽。
画是在二维空间展现的形象空间感,是采用透视和清晰度制造出来的错觉,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和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造成空间感,形象至少要具体化(抽象画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化);中国画不采用焦点透视,而采用心意透视,所谓的“散点透视”,目之所及随心所欲,在画面上经营位置,远近高低墨色浓淡造成空间感,造型上一开始就是抽象派,哈哈!........。中国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空白处提写诗词加盖印章,这就形成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因为这种文化环境熏陶,我们看见画就想到诗,读了诗就联想到画。
我们再读一遍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白居易的诗非常具像化,读一遍他的诗你是不是看了一场电影?在这里仅仅画就不够表现了,必须用到更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手段——电影。照相术是1839年法国人发明的,电影紧随其后1891由美国的T.A.爱迪生完成。电影是综合艺术连续的画面,达到24幅/秒画面中的形象就会动起来,运动的画面后来发展到“蒙太奇”组合,就成为现代电影。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建筑学组装、结构。电影里是"画面剪接"的意思,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狭义地讲: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组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蒙太奇不是一种照相术, 蒙太奇是将拍摄得到的画面进行组装的规则,属于一种影视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地讲: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电影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这里有一个链接,蜜蜂也是从这里面获得现成的资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更完整的解释
http://www.baike.com/wiki/%E8%92%99%E5%A4%AA%E5%A5%87%E6%89%8B%E6%B3%95
如果说白居易就是一个电影剧本作者,编辑和导演,他完全当之无愧,他的诗就是一场电影。因为他有画面形象和“蒙太奇”这种“艺术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培养和学习具有了形象化和蒙太奇的艺术思维,我们的诗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呵呵!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miffyf/user_blog_diary.php?did=211156#sthash.IHoT3qM4.dpuf
漫谈诗配画和蒙太奇 2015-03-10 09:01:3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佚名”“花开好人家。-顾城”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一目了然的画面感从来就紧密相关。
诗是语言艺术之一,是韵律化的语言;画是形象艺术,是二维空间形象的再现。诗采用韵律化的语言描绘故事、场景、和人物;画采用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诗的描绘需要人们去想象和经验的补充,但是画直接呈现形象使观众一目了然;诗是语言艺术受到语言种类的交流局限,但是画却直截了当有目共睹不需要谁在旁边唠唠叨叨........。
语言艺术是离不开唠唠叨叨的,嘿嘿!但是,诗却是提炼过的精彩的语言,所以它才可以方便阅读记忆传播留存,才能芳香永存历久弥坚。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完全可以天马行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意念梦幻你都可以展现无穷无尽。
画是在二维空间展现的形象空间感,是采用透视和清晰度制造出来的错觉,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和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造成空间感,形象至少要具体化(抽象画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化);中国画不采用焦点透视,而采用心意透视,所谓的“散点透视”,目之所及随心所欲,在画面上经营位置,远近高低墨色浓淡造成空间感,造型上一开始就是抽象派,哈哈!........。中国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空白处提写诗词加盖印章,这就形成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因为这种文化环境熏陶,我们看见画就想到诗,读了诗就联想到画。
我们再读一遍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白居易的诗非常具像化,读一遍他的诗你是不是看了一场电影?在这里仅仅画就不够表现了,必须用到更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手段——电影。照相术是1839年法国人发明的,电影紧随其后1891由美国的T.A.爱迪生完成。电影是综合艺术连续的画面,达到24幅/秒画面中的形象就会动起来,运动的画面后来发展到“蒙太奇”组合,就成为现代电影。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建筑学组装、结构。电影里是"画面剪接"的意思,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狭义地讲: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组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蒙太奇不是一种照相术, 蒙太奇是将拍摄得到的画面进行组装的规则,属于一种影视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地讲: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电影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这里有一个链接,蜜蜂也是从这里面获得现成的资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更完整的解释
http://www.baike.com/wiki/%E8%92%99%E5%A4%AA%E5%A5%87%E6%89%8B%E6%B3%95
如果说白居易就是一个电影剧本作者,编辑和导演,他完全当之无愧,他的诗就是一场电影。因为他有画面形象和“蒙太奇”这种“艺术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培养和学习具有了形象化和蒙太奇的艺术思维,我们的诗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呵呵!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miffyf/user_blog_diary.php?did=211156#sthash.IHoT3qM4.dpuf
漫谈诗配画和蒙太奇 2015-03-10 09:01:3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佚名”“花开好人家。-顾城”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一目了然的画面感从来就紧密相关。
诗是语言艺术之一,是韵律化的语言;画是形象艺术,是二维空间形象的再现。诗采用韵律化的语言描绘故事、场景、和人物;画采用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诗的描绘需要人们去想象和经验的补充,但是画直接呈现形象使观众一目了然;诗是语言艺术受到语言种类的交流局限,但是画却直截了当有目共睹不需要谁在旁边唠唠叨叨........。
语言艺术是离不开唠唠叨叨的,嘿嘿!但是,诗却是提炼过的精彩的语言,所以它才可以方便阅读记忆传播留存,才能芳香永存历久弥坚。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完全可以天马行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意念梦幻你都可以展现无穷无尽。
画是在二维空间展现的形象空间感,是采用透视和清晰度制造出来的错觉,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和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造成空间感,形象至少要具体化(抽象画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化);中国画不采用焦点透视,而采用心意透视,所谓的“散点透视”,目之所及随心所欲,在画面上经营位置,远近高低墨色浓淡造成空间感,造型上一开始就是抽象派,哈哈!........。中国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空白处提写诗词加盖印章,这就形成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因为这种文化环境熏陶,我们看见画就想到诗,读了诗就联想到画。
我们再读一遍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白居易的诗非常具像化,读一遍他的诗你是不是看了一场电影?在这里仅仅画就不够表现了,必须用到更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手段——电影。照相术是1839年法国人发明的,电影紧随其后1891由美国的T.A.爱迪生完成。电影是综合艺术连续的画面,达到24幅/秒画面中的形象就会动起来,运动的画面后来发展到“蒙太奇”组合,就成为现代电影。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建筑学组装、结构。电影里是"画面剪接"的意思,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狭义地讲: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组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蒙太奇不是一种照相术, 蒙太奇是将拍摄得到的画面进行组装的规则,属于一种影视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地讲: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电影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这里有一个链接,蜜蜂也是从这里面获得现成的资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更完整的解释
http://www.baike.com/wiki/%E8%92%99%E5%A4%AA%E5%A5%87%E6%89%8B%E6%B3%95
如果说白居易就是一个电影剧本作者,编辑和导演,他完全当之无愧,他的诗就是一场电影。因为他有画面形象和“蒙太奇”这种“艺术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培养和学习具有了形象化和蒙太奇的艺术思维,我们的诗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呵呵!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miffyf/user_blog_diary.php?did=211156#sthash.IHoT3qM4.dpuf
漫谈诗配画和蒙太奇 2015-03-10 09:01:3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佚名”“花开好人家。-顾城”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一目了然的画面感从来就紧密相关。
诗是语言艺术之一,是韵律化的语言;画是形象艺术,是二维空间形象的再现。诗采用韵律化的语言描绘故事、场景、和人物;画采用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诗的描绘需要人们去想象和经验的补充,但是画直接呈现形象使观众一目了然;诗是语言艺术受到语言种类的交流局限,但是画却直截了当有目共睹不需要谁在旁边唠唠叨叨........。
语言艺术是离不开唠唠叨叨的,嘿嘿!但是,诗却是提炼过的精彩的语言,所以它才可以方便阅读记忆传播留存,才能芳香永存历久弥坚。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完全可以天马行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意念梦幻你都可以展现无穷无尽。
画是在二维空间展现的形象空间感,是采用透视和清晰度制造出来的错觉,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和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造成空间感,形象至少要具体化(抽象画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化);中国画不采用焦点透视,而采用心意透视,所谓的“散点透视”,目之所及随心所欲,在画面上经营位置,远近高低墨色浓淡造成空间感,造型上一开始就是抽象派,哈哈!........。中国画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空白处提写诗词加盖印章,这就形成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因为这种文化环境熏陶,我们看见画就想到诗,读了诗就联想到画。
我们再读一遍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白居易的诗非常具像化,读一遍他的诗你是不是看了一场电影?在这里仅仅画就不够表现了,必须用到更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手段——电影。照相术是1839年法国人发明的,电影紧随其后1891由美国的T.A.爱迪生完成。电影是综合艺术连续的画面,达到24幅/秒画面中的形象就会动起来,运动的画面后来发展到“蒙太奇”组合,就成为现代电影。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建筑学组装、结构。电影里是"画面剪接"的意思,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狭义地讲: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组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蒙太奇不是一种照相术, 蒙太奇是将拍摄得到的画面进行组装的规则,属于一种影视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地讲: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电影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这里有一个链接,蜜蜂也是从这里面获得现成的资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更完整的解释
http://www.baike.com/wiki/%E8%92%99%E5%A4%AA%E5%A5%87%E6%89%8B%E6%B3%95
如果说白居易就是一个电影剧本作者,编辑和导演,他完全当之无愧,他的诗就是一场电影。因为他有画面形象和“蒙太奇”这种“艺术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培养和学习具有了形象化和蒙太奇的艺术思维,我们的诗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呵呵!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miffyf/user_blog_diary.php?did=211156#sthash.IHoT3qM4.dpu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墨动画的画面是怎样构成的
《蒙太奇1000》
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
小清新微电影《爱的蒙太奇》
杨德昌没机会证明,他的动画电影比真人更厉害
(3)《门外谈诗》之第四十三:写诗要用“诗家语”(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