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年我国养老院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15-05-08中国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T
养老院公建民营的优势在于引入新鲜血液,借助民间机构的专业团队和管理技术,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要想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就要兼顾好公益性和商业性,其中要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因为没有公益性,养老院要变味,普通老人进不去,住进去的也留不下,长久不了;与此同时,民间运营机构如果没有获得一些商业收益,民营机构也无法正常运营,或者是没有积极性,或者是存活不下去。
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该把养老产业分成一定的层级,国家应该提供一些兜底的服务,比如服务一些五保户、孤寡老人等。而民营企业要对一些收入高或者生活品质要求高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句简单的歌词,却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在变老,就在变老的路上。年老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阶段,“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老年人最基本的愿望。这就需要我国规划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8月底,财政部网站公布,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财政部表示,通过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平台,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发展居家养老、集中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大众的养老服务产业。
2014-2018年中国养老院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对于养老产业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有分析人士称,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仅靠政府财政补贴是不妥的,有必要创造出让社会力量加入的条件。以前民资大都参与在养老地产业,而今后将会参与到整个养老产业链当中来。
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跨地域就业的增多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也使得许多老人无法得到子女的照顾,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样一来,社会化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养老机构的需求。然而,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政策鼓励面前,一些民营养老机构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迅猛发展。如此一来,养老机构这块“蛋糕”看起来十分诱人,吃起来却无味。
进入养老机构领域的民资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勇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已经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据预测,老龄人口数到2025年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2053年将达到最高峰,4.87亿。也就是说,在未来的40年时间里,我国将面临非常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养老机构的市场需求量还会持续呈现上升的趋势。此外,国家层面对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视。
据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我国将于“十二五”期间,开始加大力度以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兴办或运营公益性养老机构;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及采取直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设施。
同时,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也是一降再降。2013年7月,民政部公布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就规定了,有10张床位就可以办养老机构。
到了2014年8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这意味着民营养老机构可以“先上车后补票”。
正是嗅到了这个领域的商机和国家政策上的支持,许多民资开始纷纷进入养老机构的领域。甚至两三个朋友聚一起商量一下就能办起一家养老院了。
然而,进入容易,发展却不易。“公立机构挤破头,民营机构冷飕飕”,形象地表现了当前养老机构的现状。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入住率却十分低。
在盈利方面,据业内人士介绍,民营养老机构的投资回报率只有8%-10%,并且10-15年才能收回成本。养老院若要规模化经营,投资者就要降低回报预期,还需要有耐心。此外,国家税收优惠和床位补贴对于民营养老院营收帮助作用也不明显。
民营养老机构困难重重的背后
大把的商机却未能转化成盈利回报给投资者,反而让进入的民资面临着亏损的风险。一边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攀升,一边却是民营养老院扩张困难、回报率低。这样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呢?
有分析人士称,公立养老机构的前期投入由政府出资,成本比民营养老机构低很多,在客户群体方面又与民营养老院高度重合。这样一来,民营养老机构就很难提高价格,利润空间也就相应的被压缩。
民营养老院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服务上也无特别之处,于是,有些老人选择住民营养老院也是在公立机构没有床位情况下,暂时性的居住。一旦公立有了床位,就会马上转走。
对此,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柴效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一些公立养老院是一种面子工程,甚至涉及腐败,设施、装修都特别豪华,价格还很低,但是一般人住不进去,只有有权力、身份、地位的人才能住进去。而一些民营的养老机构恰恰相反,服务质量不高,价格相对又较高。这样一来,公立的养老机构就扰乱了这个市场的秩序。
除此之外,公立养老机构在目标人群的定位上与民营机构的高度重合也是导致民营资本在该领域迟迟得不到很好发展的原因。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就曾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公立养老机构已经背离其初衷,非但没有起到为社会养老“托底”的作用,反而抢着“做了本该市场做的事情”。
他认为,公立养老院最主要的职责,应该是服务社会上真正困难的老年人群,特别是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老人”及失能、失智老人。“这样才能将已经很紧张的财政资金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他还指出,健康的老人应该主要通过民营机构来解决其需求。但是目前大多数公立养老院为了便于管理,降低风险,倾向于招收健康老人。相比之下,民营养老院因为在价格上无法与公立养老院竞争,反而更多地招收失能、失智老人,以获得更高收入。
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民办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调查数据显示,政策难落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除了公立养老院的“争抢”,民营养老院发展不畅也有自己本身的原因。中国老龄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邓春阳对记者表示,很多民营养老院对于运营模式、资金筹划、销售模式、盈利模式都不是特别清晰,在这方面国家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导意见。
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为了降低成本维持运营,不惜以降低质量作为代价。服务质量较差,因资金不足、硬件落后的问题逐渐显现,最终惨遭淘汰。
此外,我国老年人消费能力不高、思想偏于保守、各个层面的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等都是制约民营养老院发展的原因。
事实上,无论是公立养老院“扰乱”市场、“扭曲价格”,还是民营养老院自身缺乏清晰的发展模式,最终都使得民营资本在这一领域遇冷,得不到预期的回报、甚至入不敷出。这样一来,民营资本进入该领域的积极性也会严重受挫。在政策继续扶持的情况下,如果回报率依旧走低,民营养老院依然不能担起满足社会养老需求的重任,行业发展也将停滞不前。
养老机构模式的市场化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经表示,我国老年人市场消费的年需求已达到1万亿元,然而实际上的供给却不足1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市场规模还在迅猛增加,据公开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老年人市场消费的年需求将达到2万亿元,2030年,则可能达到8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养老社会需求,仅靠政府是不能满足的,这就需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民营养老机构领域,将养老机构纳入市场化模式的轨道。
事实上,我国在养老机构的市场化模式探索上,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一些地方开始积极尝试公建民营、医院开办养老院等模式。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专业人士中,他们对于这种模式均持肯定的态度。“这是多元化解决养老问题的方式之一。”邓春阳表示,真正解决养老问题,还是社会化解决更好。其他养老产业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养老院大部分是由志愿者组织或者是教会来办的,很多都是比国家办的要好。很多国家办的都是进行一些兜底活动的,对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提供服务,对有经济来源的老人大部分都是社会化的方式来做的。
柴效武表示,这种积极探索的模式虽然不错,但是在机制和体制上可能还不是太成熟。
那么,面对着发展的重重困境和不断攀升的需求,养老机构的市场化之路,又该如何向前走呢?
邓春阳指出,应该把养老产业分成一定的层级,国家应该提供一些兜底的服务,比如服务一些五保户、孤寡老人等。而民营企业要对一些收入高一些或者生活品质要求高一些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这一点也得到了柴效武的认同,他表示,接下来我们要学习西方的养老服务业模式,对于一些缺乏经济来源的老人,由公立养老院来接收,而有钱的老人可以让他们去享受民营机构更好的服务。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的养老的思想意识还没有解放出来。
他还指出,在建立养老机构这方面要一视同仁,公立和民营的都要给予补贴,要让它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模式探索上,邓春阳主张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他表示,从国外的模式来看,有的是国家的社会兜底,民营企业的资金注入;还有资产证券化;还有一些慈善机构做的民间的纯公益性的养老机构,这些都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我国在模式探索上可以借鉴日本的护理保险模式。资金是由第三方出的,国家的保险机构来做一个资金池,企业出一些资金赞助,老人再出少量的资金。这样的模式可能会给中国的养老业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借鉴。现在中国的很多养老模式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财政直补模式可持续性不是很强,希望国家能够把直补的资金建立一个资金池,通过银行第三方贴息贷款的形式来进行对行业的支持,这样才能盘活整个市场。通过银行第三方的介入,还能避免一些商家骗取国家补贴等不良商业行为。
邓春阳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来买单”。具体来说就是,老人的一些经验可以由第三方为他写书立传拍电影,“羊毛”就是老人, “狗”就是第三方,“猪”就是一些广告商。拍完电影就会有相应的人群去看,就会产生一定的眼球经济,这些就会变成广告商植入的价值,就会产生第三方的收益,这种收益反过来为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这样老人就不用出钱。
除了模式上的探索,理念上的转变也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速度快,硬件发展水平也达到一定程度,养老的服务理念和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很大。”邓春阳对记者表示,目前我们提倡一比一配比,一个工人配一个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既可以降低养老院的运营成本,又可以为社会人士的爱心提供一个适当的释放基地。这样对整个社会孝道的良性发展非常有好处。志愿者发自内心的爱心会使得老人得到更加舒适的服务,并且一些志愿者受到过专业的培训,也会使得这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老机构经营不善,从选错院长开始!(选对院长,黄金万两;选错院长,白忙一场)
养老院:民营公办供求差巨大
养老院卷钱上亿跑路,缺的不只是监管
一个养老院“公办民营”的扯皮故事,读后令人深思
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的“三步走”战略
如何挑选养老院?北京市第一福利院院长常华权威解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