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晶:读书藏书今世缘

孙婷婷 绘

  走到哪里,周晶先生都说自己是一个“爱书的老编辑”。

  就是这位“爱书的老编辑”,一生读书、访书、藏书,并将所藏山左文献之精华,悉数捐让山东省图书馆,筚路蓝缕创办国内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藏书类杂志《藏书家》,泽被书友,嘉惠学林。也是这位“爱书的老编辑”,从齐鲁书社副总编辑任上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担任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特聘专家,为古籍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届八十,慈眉善目,低调谦逊。往事历历,“时光没有虚度。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书,我们有机会去搜寻、继承,让这些书长留人间。人生足矣。”

  一生嗜书

  一生嗜书,仿佛与生俱来。小时候身体很不好,“九死一生”,经常上医院,打针太多,以至于有一次针头断在胳膊里,疤痕留存至今。读小学时周晶就曾休学一年,“医生跟我母亲说,孩子身体不好,恐难长大成人。母亲很难过,几乎满足我所有的要求。”但多病缠身,对吃、玩都打不起精神,“唯一的要求,就是到画书店多看几本小人书,或是买上几本新出的连环画。”

  父母都是工人,家徒四壁,家中连一张带字的纸都没有,离家不远的画书店于是成了周晶的“养病处”,“一分钱看一本小的,两分钱看一本大的,很便宜”。那些根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等古典小说、《七侠五义》《三侠剑》等武侠小说改编的连环画,打开了周晶的眼界,成为他一生读书、藏书的起点。

  从拥有人生中第一本书——《大禹治水》连环画,到复学以后至初小毕业,周晶买的小人书已有几十册,整整齐齐装满了一只小木箱。

  上初中后,周晶的读书视野进一步扩大,他开始读鲁迅、巴金、老舍等现代作家的作品,“现代作家中最喜欢鲁迅,至今未变”,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司汤达、狄更斯等国外作家的作品,“总之那个时候一见到文史、文学类的书,就如饥似渴地读”,读得多了,夏夜躺在天台席子上乘凉时,他也能给大伙“拉瞎话”(讲故事)了。

  初中时读书多,买书也多。周晶曾把母亲给的买早点和买电车月票的钱都省下来买书,直到有一天“东窗事发”,母亲直接给周晶买了电车月票,才结束了他满头大汗跑着上学的生活。

  回想起来,周晶觉得,真正的读书、买书生活,应该是在1958年全家随父亲工作调动到济南生活以后。比起老家大连,济南更“土气”也更朴实,“老城里保留着我在故乡大连从未见过的四合院,青瓦粉墙,泉水萦绕,剪子巷清泉石上流,东流水小孩扎猛子。”加上曾经读过《老残游记》中对济南美景的描写,听过评书里讲过的“济南好汉秦琼”,到济南生活,没让周晶觉得有一点陌生感。

  更让他惊喜的是济南的旧书店。除了新书店,济南城里那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旧书店、旧书摊中,那些铺天盖地的古书、民国旧书旧期刊,让过去在大连只见过当时的新书或民国间石印本或日本、苏联印的洋装书的周晶,顿时有“大开眼界、大喜过望”之感,“好像在我眼前打开了百宝箱”。当时正值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对他来说,这种读书的良好环境和难得的机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纬十二路,西市场附近,陈姓叔侄开的两家书店,在书店门口的地摊上,周晶买到了自己的第一部线装书,“清乾隆间刻印的《笑林广记》,仅卖五角钱”。也是在西市场的旧书店,一部日本翻印易名《多妻鉴》的张竹坡评本《金瓶梅》,要加20元,周晶是用《卢贡家族的家运》系列小说等10多部外国文学名著译本“以书易书”,并添加少许钱得到的,“可谓来之不易”。经三路,济南新华书店,每个礼拜天周晶都去看书,中午饿了就啃两口干粮,“就有店员老大姐,在我眼前放一杯热水喝,令我至今念念不忘”。大观园商场南区旧书店、院前大街济南旧书店,周晶常去“守株待兔”,“当时去卖家藏古旧书的人很多,我便在门外守候,偶遇谐价不成而又携书出来者,我便以稍高于书店收购价而得之。如民国间天马书店版米黄色道林纸印《茅盾自选集》、《文学》杂志周年特大号,大观园旧书店只给卖书人8角钱,卖书人负气而出,我在门外见到,便以一元钱得之。”

  山左文献

  藏书,最初只为爱书,兴趣所至,见书必收。集中收藏山东人著作的线装古书,始于20世纪80年代。周晶先生说:“我虽然出生于辽东,但上溯五代,我的先祖是从烟台福山闯关东跨海迁徙旅顺,至我父亲这一辈又重返山东,而我在济南已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因此收集收藏山东地方文献在一段时间里,曾是我重要的访书目标。”

  20世纪80年代,济南古旧书店曾有过一段“回光返照”的繁荣时期,周晶曾买到不少好书。“如有一年济南古旧书店搞展销会,从库藏中拿出颇多好货,不乏明清珍本。但我首先看中了不常见的清李文藻《岭南诗集》八卷附《李静叔遗文》《拙斋集》各一卷,白纸精印;清黄立世《四中阁诗钞》二卷,也是白纸刻印,书也罕见。特别是有一部清初翼圣堂刻印的《楚辞章句》十七卷,全书中以朱墨笔蝇头小楷校勘殆遍;卷前有朱墨二段题识,其前识语曰:'卷中朱笔,录汲古阁毛表字奏叔刊本;墨笔录观妙斋武林冯绍祖字绳武校正本。光绪庚寅(1890)中秋节前识于海源阁东偏之小斋。’后钤'汶农’朱文方印。晚清海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向以深藏秘锁、秘不示人而闻名,生活在清末的刘鹗借《老残游记》曾嘲讽道:'沧苇遵王士礼居,艺芸精舍四家书,一齐归入东昌府,深锁娜嬛饱蠹鱼!’而今此'汶农’竟在中秋节前于'海源阁东偏之小斋’分别用阁藏清初汲古阁、观妙斋刊本《楚辞》校勘此书,朱墨灿然,令人心动。当时即毫不犹豫地将此3部书买下,尽管为此将积攒多时的'私房钱’全都罄尽。”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雄山下古旧书摊渐渐多了起来。周晶也在这里买到不少好书,比如一本册页装拓本《扬州司理王公政绩碑记》,装裱混乱,但却是研究清初山东大诗人王士祯早期从政的珍贵史料,是一孤本。后来周晶就将此拓本30多页文字整理后,写成《王士祯与》,刊载于《中国典籍与文化》。

  淘书要看眼光,有时候也要凭运气,“有一年初冬,天颇冷,书市上也冷清,见一章丘人的地摊上堆放着一堆旧抄本,多是塾本闱墨、医书古方,但是翻出3册抄本,上面有章丘乐山署名,其中一册《慎修堂俚句》是他的诗稿,便立即购得,这可是稿本啊,让我欢喜了半天。”

  叶落归根,涓流归海。2014年岁末,周晶先生将其收藏的山左文献中的精品,或有代表性之书,包括线装古籍(有稿本、抄本、刻本、拓本、名家题跋本、批校本、石印本、铅印本)98种,旧木刻雕版(章丘郭氏族谱序)1块,民国初商务印书馆书匣(匣面有山东反袁青年志士诀别亲人刻字)1只,及清代山东著名画家高凤翰《菊石图》1轴,共101件,一举捐让于山东省图书馆,实现了五里山房山左文献化私为公的一大夙愿。

  五里山房,是周晶先生的书斋名。据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编《五里山房捐让山左珍贵文献特展图录》“前言”所述,“周晶先生的山左文献收藏,又与传统藏书家多收大家名家经典著作有所不同,能独辟蹊径,力所能及,多去关注、搜求那些小家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山东文人作品,使它们从冷摊甚至废纸堆中被抢救出来,不致任其湮灭,这其中既有孤本,也有稀见本,有许多书未被《山东文献书目》著录,有较高的文物和文献价值。”在捐让山东省图书馆的线装古籍中,有孤本31种,包括清代乐山、李鸿祖的稿本,清代焦循、民国栾调甫、王献唐的题跋本,近代藏书家吴昌绶、学者黄孝纾的藏本等。稀见本约40种,《山东文献书目》《山东文献集成》《中国古籍总目》等书目不曾著录,2种《山东文献集成》予以影印,3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全国仅1家图书馆收藏。

  《藏书家》

  周晶先生不仅是著名藏书家,还在齐鲁书社任职期间创办了在中国藏书界、读书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藏书家》杂志。

  当过兵、当过小学老师,也曾在区教育局工作,直到40岁,周晶才“考入”齐鲁书社成为一名编辑。当编辑,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有眼光。齐鲁书社原社长宫晓卫先生在《老周与》一文中写道:“齐鲁书社版的《藏书家》于1999年初出版第一辑。该书问世之初,即以其视角的独特、平台的亲民、品位的大气大受爱书人、藏书人的欢迎。老周是这个出版选题的策划人。作为一个自身就颇有成就的藏书家,由老周提出做这么一种书的想法,应属于水到渠成,放在他的出版生涯里,则是基于他学识素养专长的又一标志性创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我为老周文集写的那篇序里,还提到的齐鲁书社出版史上最成功的出版项目之一的《明代四大奇书》这部书。这个选题的萌发,是古代文学编辑室讨论选题时,老周因本社《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的出版,首先提出的创意性建议。职业出版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好的图书选题思路,往往是瞬间的灵光一现,而这看似简单的一闪念,恰恰来自日常深厚的学养积累和职业的高度敏感,机缘一到,它就会闪现出来。'四大奇书’,是出于老周对明清小说的谙熟;《藏书家》选题的提出,是老周自身学养积累的又一次显现。”

  说起《藏书家》的创办过程和风雨历程,周晶颇多感慨,“齐鲁书社是一家专注于出版中国传统古籍和文史哲研究专著的出版社,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文史学者,加上自己很爱买书、藏书,就想着能不能出一本《藏书家》,当时想的是,《藏书家》的群体,当然不是非要在藏书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狭义的藏书家,而是所有爱书人都可以参与进来。1996年齐鲁书社在微山湖开选题策划会,我汇报了创办《藏书家》的想法,当时的社长宫晓卫很支持,我们一拍即合。我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当时征稿的要求,是只要和书有关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都可以。我希望《藏书家》能记录那些爱书如命的读书人访书、藏书、读书的感受,记录下他们的精神追求。”约稿信获得了众多文史学者的回应和支持,但为了保证质量,让《藏书家》“一炮打响”,第一辑直到1999年才正式出版。令周晶备受鼓舞的是,《藏书家》第一辑问世后,反响热烈,不少著名前辈藏书家、学者纷纷来信鼓励,黄裳、来新夏、王绍增等老先生也都对《藏书家》鼓励有加。

  虽然当时《藏书家》的组稿、审稿、编辑和校对全由周晶一个“光杆司令”完成,但他乐在其中,基本以一年两辑的进度推出,一直坚持出了十辑直至退休。此后第十一至十六辑,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倾力出任执行主编,周晶先生继续负责编稿。至今,《藏书家》已出到第二十四辑,周晶先生依然担任着“特约审稿人”。

  大约一个月之后,周晶先生的文集《桑榆书谭》就将面世,“读书藏书今世缘”,回望往事,“生命到老,没有虚度”,“我自1958年开始买线装古书,迄今已逾半个多世纪,而专心搜求山东文献也有30多年,日积月累,寒斋线装古书也算小有规模。这些书中,有些是早年节衣缩食而求得者,有些是中年按图索骥而访得者,也有些是老年闲逛书市而偶得者。回想起来,这些书似与我有书缘,又都似冥冥中有神明托付我暂时保管之。淘书时的辛苦,拥书时的欢乐,在书房打开书时的愉悦,使我感觉这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际遇,也使我有一种成就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可作为已迫于晚景的我的藏书生涯的写照。一息尚存,只要腿能动、眼能看,我还会逛书店、书摊,享受淘书的快乐、读书的幸福和藏书的乐趣。”

原标题:周晶:读书藏书今世缘 值班主任:田艳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独立书店》纪录片
藏古籍逾10万册、遍访160多座藏书楼,爱书成癖的他不愿“治这病”
韦力:专注古书三十年
光明日报浅说《书林清话文库》
古人的高消费:从“洛阳纸贵”看他们读书到底有多难
有书的世界不寂寞:纪念姜德明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