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卫立煌被列为头等战犯后,寄给朱德一封信,毛主席派兵保护其家人|蒋介石

1949年,蒋介石败退至台湾,带走了120余万军民、227万市两黄金、1500万银圆以及5496箱珍贵文物。

有了这些资金,蒋介石就有足够的筹码筑台搭灶,重振国军,与残存在大陆的1000多万军政人员,联手搞内乱。

蒋介石



当时,在蒋介石的军事集团中,素有“五虎上将”的其中四个,都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唯有“虎将”卫立煌,滴水不进、油盐不沾,宁死不屈。

1949年1月,卫立煌趁着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逼迫下野,从南京逃至香港。

同年年初,《人民日报》又公布了新一轮“战犯名单”,卫立煌光荣“上榜”。

卫立煌



蒋介石见状,多次派人前往香港劝说卫立煌前往台湾,卫立煌不肯,其间还公开发表“挺共”言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人的高度欢迎。

蒋介石大怒,最后只能派特务对卫立煌进行24小时监控,卫立煌及其尚在大陆的家人处境岌岌可危...

蒋介石



那么,卫立煌作为堂堂国军“五虎上将”之一,缘何与蒋介石形同陌路?他向中国共产党“投诚”究竟是“卧薪尝胆”还是“刻意投机”?卫立煌及其家人最终的结局如何?

蒋介石的偏心,使卫立煌向中国靠拢

说起卫立煌与蒋介石,二人从孙中山时代就已经相识,早年间卫立煌跟着孙中山曾参与过“护法”及讨伐陈炯明等革命运动。

而蒋介石也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参与过光复浙江战役及反对袁世凯等运动。

卫立煌



1917年,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卫立煌在粤军第二军里当差,随后又被派到孙中山的卫队。

次年三月,蒋介石从上海来到广州,担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后来又担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

但其二人在粤军里并不受待见,因为他们都不是广东籍贯,又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因此一直受到排挤。

蒋介石和卫立煌



在当时的环境下,唯一能使卫立煌排除杂念,效忠孙中山的动力,便是孙先生在1920年送给他的一张“亲笔签名照”。

而最令蒋介石得意的是,1922年,孙中山先生在永丰舰上避难,蒋介石亲自登舰守护40多天,于10月成为东路“讨贼军”第二参谋长。

“保卫孙中山”事件,也是蒋介石后来鼓吹自己,大造舆论,拉拢各路军阀的重要“王牌”手段。

蒋介石



后来,孙中山先生去世,卫立煌也是信了蒋介石的“忽悠”,坚定地认为他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完美“继承者”。未来也会沿着孙中山先生的道路继续引领中国革命,这才义无反顾地选择支持蒋介石。

而蒋介石也毫不吝啬他的赞美,经常当着黄埔军校学子的面,夸赞卫立煌,时不时地还邀请他来给学生们讲课。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卫立煌义无反顾地追随蒋介石,自此站在了共产党人的对立面。

蒋介石和卫立煌



在为蒋介石效力的期间,卫立煌参与了福建事变和对苏区红军的“围剿”,在1932年的一次“围剿”当中,卫立煌攻占了红军鄂豫皖边区的“金家寨”,得到蒋介石的极力称赞。

后来,蒋介石索性在鄂豫皖中间,重新建立一个县,并以卫立煌的名字命名,以此来鼓励卫立煌,并拉动国民党内的反共情绪。

在此之前,其二人之间的关系尚可,纵使蒋介石让卫立煌受了点小委屈,他也能接受,但在1933年之后 ,两人的关系便开始径直走下坡路...

卫立煌



1933年10月,蒋介石将卫立煌任命为“剿共”第一纵队指挥官,率兵向中央苏区进攻。

而令卫立煌感到“恼火”的是,蒋介石居然让自己的亲信陈诚担任“委员长”,领导他干仗。

要知道,卫立煌原本就对蒋介石偏向“黄埔军”和同乡将领的行为感到不满,这下可好,蒋介石直接把他当“打手”安排到了亲信陈诚手下。

卫立煌非常清楚,这场仗要是打得好,功劳全是陈诚一个人的,要是打不好,肯定拿他这个“打手”开刀。

陈诚



基于此,卫立煌十分不悦,却也不想撕破脸,于是便谎称生病住院,拒绝出面应战。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卫立煌又带兵立下头等大功,结果蒋介石又把福建省主席的位子“送”给了同乡陈仪,使得卫立煌百般委屈。

当时,卫立煌细数着国民党中,比自己资历浅,立功少的人,都得到了重要的官职,唯有自己,不管立下多少功劳 ,却始终得不到重用。

后来,抗日战争打响,国共两党决定共同抗日,蒋介石将卫立煌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

卫立煌



而蒋介石之所以这么安排,是有着多重用意,首先,一线战场主要在山西,山西还有许多八路军,让“反共”的卫立煌派兵前往,既可以震慑八路军,又能顺便实施监视。

其次,卫立煌在两军中的作战名声显著,派他去一线,可以捞点舆论功劳,给国军增彩。

最后,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蒋介石想在抗日的同时,伺机控制山西地区,压缩中共的“生存空间”。

至于卫立煌会不会这样做,或是能做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

卫立煌(中)



1937年,抗战初期,国共共同抗日,八路军被调到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受卫立煌调遣。

在此期间,卫立煌为了作战,时常与八路军将领朱德、彭德怀等同志商量对策。

如此一来二往,卫立煌便对我军将领的宽广格局,和八路军团结一致的作战精神,以及共产党人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在山西,与周恩来同志的几次接触,使得卫立煌越发感到,共产党是个有思想有内涵的政党。

周总理



1938年,卫立煌为了支援八路军作战,特意拿出100万发子弹、25万枚手榴弹送给我军。

同年4月,卫立煌来到了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热情招待,在与毛主席的谈话间,他开始对中国共产党的作战理念,和革命理念产生了兴趣,回到部队之后,卫立煌便将从八路军那里学来的作战技巧和先进思想,带到国军当中,以提升国军的作战气势。

后来,卫立煌索性跟我军要了一名战地记者当秘书,只为了帮助自己在政治上进步,在思想上有明确的方向。

卫立煌



1939年9月,卫立煌担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恰好我军在洛阳也设有办事处,在此期间,但凡我军将领来河南出差,卫立煌都慷慨相迎。

在河南,卫立煌招待过周恩来、彭德怀、左权等将领,这么一来,卫立煌与我党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密,也让卫立煌在国军中的处境,越变越艰难...

卫立煌致使蒋介石兵败,毛主席派兵保护其家人

自打卫立煌与中共领导人频繁接触以来,蒋介石就收到了不少匿名“小报告”。

为了警告卫立煌,蒋介石派戴笠出手,调查卫立煌“通共”证据,其间还误伤了不少爱国青年。

戴笠



为了报复,卫立煌无视进犯八路军的国军将领请求,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八路军歼灭上万人。

蒋介石大怒,亲自给卫立煌发电报,要求他带兵北上,进攻太行山,遏制八路军的势力。

卫立煌不肯,私下里又亲自与朱德同志商量出一条合理的分界线,坚持和平共处。

1941年末,蒋介石在国民党内众多将领的一众“蛊惑”下,坚称卫立煌偏袒八路军,进而借机将其革职,囚禁在西安。

朱老总



后来,日本又发动了入缅战争,蒋介石又准备启用卫立煌,命其带领远征军作战,谁知又被人“参”了一本,错失作战机会。

1946年,蒋介石怕卫立煌影响其对共作战,故意将其派到美国考察,直到国军在内战中失势,这才紧急将其召回国。

那么多年不曾打仗的卫立煌,是否能为蒋介石力挽狂澜?并没有...

1948年,蒋介石让卫立煌担任东北“剿匪”总司令,掌管东北军政大权,并命其向南跃进,卫立煌消极应战,拒不出兵。

卫立煌



后来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锦州,国军十万大军遭灭,蒋介石气得直接将卫立煌召回北平革职。

1948年12月15日,新华社公布了43名国军战犯,卫立煌荣耀登至第28位。

次年1月,蒋介石下野,卫立煌得到机会脱身,后经上海抵达香港,与亲人两地分割。

自卫立煌逃到香港之后,蒋介石便调集在港特务四处暗杀潜逃的国民党高官,卫立煌正在其中,但比起自己,卫立煌更加担心的是自己远在大陆的85岁老母和亲属。

卫立煌



1949年2月,卫立煌专门给朱老总写信,告知其挂念家中母亲和亲人,恳请解放军将领施以援手,加以保护。

朱老总随即将此事上报毛主席,两个月后,毛主席将卫立煌的亲笔信转交给合肥市政府,并嘱咐其派兵对卫立煌的家属加以保护。

得知家中亲人转危为安,卫立煌十分感激,甚至都忘记了自己被中共列为“头号战犯”等事宜。

1949年10月1日,中共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国庆盛典,卫立煌不畏个人安危,公然向北京发出贺电:

毛主席



“毛主席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胜利...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请主副主席,周总理代申贺忱”。

“战犯”回国犹豫不决,党中央极力争取

当中央政府收到卫立煌先生的贺电之后,无不为之确幸,届时,党中央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人,都极力表示:“欢迎先生随时归来”。

卫立煌万分欣喜,却也犹豫不决,只因他已经是登报在册的“国军战犯”,又曾发动过“围剿”战争,着实不知如何“回归”。

卫立煌(右)



再加上,蒋介石又派人劝说其回台湾遭拒绝,此时又在逼迫他前往海外,卫立煌的处境可谓“左右为难”。

于是,在对前路尚存疑虑的情形下,卫立煌以“行动暂时不便”为由,决绝了党中央的邀请。

但这并不意味着卫立煌不信任中共,恰因他归心似箭,才不得不小心行事。

50年代初,卫立煌曾向前来做思想工作的同志坦言:“我是一个中国人,以后一定要回归新中国”。



此后多年,中共一直在和国民党“竞赛”,纷纷争取卫立煌回归,终于,卫立煌还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3月14日,卫立煌夫妇带着几名贴身工作人员,从香港九龙秘密抵达澳门,15日凌晨,乘坐我党安排好的一艘小船,驶向大陆。

稍作整顿之后,卫立煌夫妇乘车前往广州,而后又发表了一篇震惊两岸的《告台湾同胞书》

卫立煌和妻子



当确立卫立煌先生已经平安抵达大陆之后,毛主席远程发来电报,特意安排卫立煌多畅游几日,再回北京。

卫立煌深感毛主席的“体贴”,便选择在江浙一带游玩几日,准备放松一段时间,再回京面见毛主席。

1955年4月,周总理因为要外出参加亚非会议,不日间便要出国,卫立煌则立即带着妻子飞往北京。

周总理和卫立煌



当飞机舱门打开,卫立煌带着妻子走下旋梯之时,发现六大元帅齐聚现场,周总理正面带微笑相迎之时,卫立煌悬立了多年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4月25日傍晚,毛主席从百忙之中接见卫立煌,两个人又回忆起当年在延安的一次小聚。

于是毛主席当下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 ,俊如先生,我们又走到一起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毛主席和卫立煌



有道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卫立煌先生原本就是一位具有爱国精神的将领,虽辗转多年才能投身于我党麾下,但足以证明,志同道合者,不管历经多少磨难总会再见,有共同信念者,不管身居何种职位,始终能够坐在一起,畅谈古今之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5年,蒋介石心腹回大陆,毛主席亲自设宴接风,最后官至副主席
卫立煌
蒋介石至死都不知,辽沈战役47万国军覆灭,竟与卫立煌的秘密有关
卫立煌曾被我党通缉,1955年返回大陆,为何我党高层设宴迎接?
1975年,一战犯拒不认罪27年,毛主席亲令特赦,点名:来给我守灵
1955年“战犯”卫立煌返回大陆,为何惊动六大元帅亲自作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