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方分级,也许是中国果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userphoto

2017.11.17

关注

前言:这是讨论关于水果第三方分级想法的一篇文章,随兴而谈,将就着看,还比较长,因此感谢所有看过的朋友,同时欢迎拍砖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这五年的发展,消费升级已经成为趋势,中国水果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已成为必然,也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二年也看到了许多新的东西,如以禇橙为代表品牌水果单品的兴起、如海升全产业链的企业的出现,如百果园新兴零售平台商的兴起,如沃柑这种新品种的造富神话,如广西的武鸣五年三十万亩的沃柑的优势产区的快速扩张,更是出现了100元一个的甘平(柑桔),网红品牌如赤焰软籽石榴。但同时也看到鲜食冬枣市场今年供大于求,价格低至0.6元/斤;刚刚还没火2年的红美人(爱媛38),已经出现了早产果压市,网上遍地10元/公斤包邮的情况;阿克苏苹果产地批发价的快速回落,听说今年只有2.5元/公斤等。


用清扬在2016年的微信公众号中有推文认为:中国果业进入了战国时代,各门各派各显神通,在消费升级的强力推动下,水果产业正进行着转型,这个过程伴随着传统产区的衰弱,新兴产地的兴起,水果品种的快速更换,产业模式的迅速转变,高价畅销与低价滞销同时存在等。我觉得很有道理,也总结几点:一是于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之战,以提高竞争力。二是市场需求与生产之战,以消费升级推动质量提升;三是与传统统通方式之战,互联网、电商平台在产地直采和直销方式对果业提升;四是与国外果业之战,在质量、管理、品牌上向国外学习,进行赶超;以地标为核心的区域品牌的重视和兴起;五是专业化分工与传统产业模式之战,分工协作是现代产业效率的体现,传统水果产业需要分工体系的加入,以提升效率。


如果说乱世出英雄,这些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机会。这几年我看到:有人把禇橙说成了水果行业中的“华为”,海升集团大规模扩张;连我一个在云南种植水果的同学,也立志打造能一年都让消费者有水果吃的优质水果供应商;百果园看到了消费市场的潜力,想做水果零售老大;农夫山泉也推出了17度橙子;联想的柳老爷子卖柳桃。把优质的水果卖出优质的价格,产销对接,产地和销地对接,形成信息的对称、果品安全等都能看到价值,于是优果联出现了,A20也来了,一个初创公司“趣分级”说要为中国水果打上第三方优质的标记;电商更是风起云涌,农村淘宝卖水果等。

这些热闹了几年,其实并没有多大程度改变中国果业原有的利益结构和运作模式,目前为止,中国水果还是有80%以上通过批发市场,通过二道贩子,通过生产、批发、销售的传统的流通渠道和模式在进行。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在《农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对农业电子商务的再认识》认为,农业电商正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格局创新的一条“鲶鱼”。许多研究对中国农产品流通设计了不少的方案。清扬提出了中国果业应分兵二路。不管是现代化的物流,还是现代化的批发市场,还是电商及产业发展的规模模式,还是优果联的产地对接,从某种意义上说讲,不都能解决中国水果产业几个根本性问题:


1、没有解决水果行业利润分配中的丛林法则问题。在目前生产(特别是产能过剩)、流通和销售平台之间的竞争即谁占主导地位,谁就有获取最大利润的资本(现在是销售环节利润最高,所以水果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而对于整个产业来讲,没有合理分配产业体系中各方的利益,就不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销售企业去做生产,生产商去做销售,一个优质果园从生产到销售自己全包,不想为别人当嫁衣的结果就是怕在竞争中不能获得自认为最大的利润。

2、没有解决和实现水果产业中价值分配的公平性。现在还没有办法让种得好的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你施有机肥等内在品质提升的投入,往往无法从销售中特别是批发收购过程中被很好的体现,导致品质管理从种植环节开始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果园化肥过量,利润短视、频繁更换品种,以次充好成为,品牌的公地现象等,原因就是没有体现优质优价。

3、没有为品牌的发展建立信用基础。我们一直存在着信用程度低下的问题,如电商中的果品,照片拍的跟收到货不一样,如现在常见的以次充好、农药残留、可追溯性差(你很难保证买到的水果就是那个农户生产)。所以品控成为品牌建设中的痛点,更多的区域公众品牌面临的管理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因为现有的产业机制存在问题。而信用的缺失(如农户违约等)估计也是海升或是禇橙,甚至是百果园要自己建立从生产到销售体系的最主要原因。

 

在谈到水果产业转型的时候,大家总能谈到许多问题。最近看了个视频,老师讲课时说:“外国桃子摘了,先洗冷水澡,然后分级装箱,我们下面小,上面好装一下就这么卖了'。在借鉴国外的经验时(如日本的农协(合作社),美国的新奇士,还有佳佩等)最直观的感受是人家的果品整齐划一,分级工作做得很好。而国内就不行。其实大家都明白没有了良好的商品性分级,很多事情就不好做的。如流通环节的信息化提升(如果每一批质量都不一样,包装都不一样,那就很难没办法进行识别)。这种组织和商品化分级处理是国内与这些国家或企业的差别,也是产生前面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所以我看到了百果园有专门的分级处理公司、禇橙投資2.2亿元建立了商品化橙处理生产线。九月底我还是福建平和县参观了一个年处理1亿元能力的香柚采后处理工厂,就是为解决果品的分级问题。其实我国的分级能力已经不少,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改变我国水果产业面临的这些问题?这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新奇士和日本的水果合作社出发,从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看,通过分级和商品化处理,品质控制,使质量提升和品牌提升所获得的利益最大限度的获得者是生产者,这种模式从而对生产和品质提升起到了正面的推进作用。

其次从现有大部果品分级处理来看,往果品流通方在进行处理,通过分级而提升的价值是归流通方价值。某种程度上,生产者种出的好品质,一旦进入流通环节后,因品质而获得的增值生产者是得不到的。我想这里的差别已经说得比较明白了。那么能不能学日本的合作社或新奇士这个模式的?其实已经学过,但从麒麟瓜这个红极一时的合作社可以看出来,要想组织起日本这样的合作社确实难度很大,因为现有的契约精神和法制环境在某些方面还是欠缺的。

为此,我认为要解决中国果业这些根本性问题,是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即第三方果品分级(机构或体系)。第三方意味着独立,独立的好处是不站在任何一方的利益上,可以做到公正。而分级则是果品商品处理最核心的内容。而之所以定义为基础设施,那是因为有了第三方分级,可以为生产、科研、流通、互联网信息化改造+、电商、第三方贮运等提供接口和条件。

下面来看看第三方分级能不能解决本文开始提出的三个核心问题。

(先设想一下流程,如一个果园的苹果要卖出去,果园的主人采下来后,运到第三方分级处理进行了分级,把苹果根据不同的大小、糖度、色泽分成了若干等级,分别装入了不同的包装内,对于不合格的则交还给农民,或直接卖给了果汁企业。农民最后支付了分级费,拿到了若干不同包装的苹果产品。这些苹果产品上面标有条码,记录着这个苹果产地、来分级的主体、质量信息(包括农残等)、分级时间、分级企业等。(这里最重要的是分级需要有可固指标,俗称糖度,这才是品质分级的关键)这些分级后的果品被放入第三方物流仓库,同时根据果农的意愿直接连接到电子拍卖平台,一旦卖掉以后,根据买方选择的物流企业和方式,直接发往目的地的中流仓库,进入配送或自提领域,最终到达买者手中,并完成相关支付结算。)


1、实现了价值分配的公平性。当有分级以后,可以看到果园种植的苹果质量好,那么分级也来高质量的苹果就多,那么当批发商或采购商来买苹果时,高质量的苹果价格就高,而且销售价格也高,这样实现了优质优价。并且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高质量的苹果价格会随着销售价格的高低而有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了价值创造者获得合理利益的可能。这样可以促进生产者改进果品质量,提升果品种植水平,真正使品质控制从种植的源头开始,为我国果业质量转型提供正向的引领。


2、为果品流通的改变和信息化改造提供了基础。现在水果批发市场之所以效率低下,存在很多你懂的问题,是因为果品商品性差,信用程度低。而第三方分级的加入,其分级出来的果品的信息具有了统一性,果品分级后的商品质量就得到了保障,这样就实现了所见即所得,而这些分级后的信息可以直接出现在电子交易市场,电子拍卖也就成为可能。因为这些标准都是由第三方分级方制定的,能实现标准。如上例中的苹果,如特级的90-95,TSS17%以上,果面红覆盖率80%以上,数量100箱,分级时间,预集价格等这类信息能迅速出现在电子市场,这就实现了现有批发市场的改造,并使得果品的运输,中转、第三方冷藏等有了发展的基础。比如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普通的消费者也可以以批发者的身份在上面拍10箱,然后可以选择那一个第三方物流,以何种方式来送到买者手中,相应的费用可以迅速的算出来。并且这些分级的相关信息,也为可追溯制度的落实,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再开发创造条件。


3、改变了中国果业当前竞争中的丛林发则,而真正成为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在有第三方分级的情况下,我想原来这种丛林竞争,胜者统吃的模式会根本性的改变,流通企业和销售平台,更多的为生产与消费提供服务,赚取合理的利润,而不是像现在行业的大部分利润都被销售端赚取这种极不合理的现象,许多现有的利益会被改变和破除。


4、促进中国果业专业化分工的形成,为提升效率创造条件。如第二点所说,围绕第三方分级出来的果品,可以促进冷藏保鲜、物流、电子交易、第三方支付、果品产品的再开发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分级标准的制定、与标准相关的如不同等级果品的包装材料、分级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而科研也更有针对性,如果实的保鲜贮运就更容易做,而且成果能马上应用(几年前我听过陈昆松教授关于枇杷果实冷链贮运的演讲,他们的用的包装就是自己买的,那么这样的研究就缺乏针对性,因此第三方分级以后就可以根据固定的产品和目标市场,流通的过程等这些确定的内容进行研究。而种植技术的改进的目标就更加明显,以提高优质果为目标,而优质果就明明确确地摆在那里。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大程度上将抑制对品种的炒作行为。


5、为第三方论证创造了条件,也为区域公众品牌的建设奠定基础。前面说到“趣分级”,在没有第三方分级的情况下是做不到独立的第三方,也没有什么果品可以去论证,原因是你论证后卖出来的果品还是需要被证明是否是这个地方的。而第三方分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公正的证明果品身份和质量的过程,而这种证明是创建品牌所必须的基础,因为品牌的形成就是一个致性和预期性的结果,为提升效率,我们需要有一个第三方公正的机构来证明这个果品信息的真实性,而这个机构本身的公信力是第三方论证效果最为关键的地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第三方分级本身可以保证分级出来的每一箱水果,从而实现对于品牌的论证,并能实现对于品牌果品的质量控制。其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品质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最重要是品控问题,而经过第三方分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象山柑桔估计在尝试利用第三方分级来管理象山红美人的品质问题)。也能为果业生产经营者信用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将使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提升产业效率。


为此我认为第三方分级体系的建立,将对我国从果业大国向果业强国转变提供了一个途径。



在中国果业战国时代,有不少企业家立志于解决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有在中国消费升级过程中为地方谋求产业发展的政府及部门,有勤劳耕作致力于种出好水果的新农民,更有为情怀和梦想的从事果业的人士。希望更多的人士能思考中国果业专型升级核心所在,关注第三方果品分级这一基础设施。

也许有人要问,那么谁去建,怎么建?我认为这无须操心,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代,正是达者兼济天下最好的时期,达人们的智慧和胸怀足够支撑起中国果业未来的转型与发展。最后弱弱的吐糟下,我认为柳传志先生不应该去做柳桃,而应该去做柳选。

我相信在5年或10年后,我们定能在水果包装上能看到一个第三方分级的标志。

(注:配图于本文无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亚果会成功举办:8个数字透视亚洲果蔬产业展的真相!
山西省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临猗:品牌铸魂,果业大县创亮产业发展新名片
借力产业互联网,百果园如何开启新零售变革?
【回顾】智果科技成立发布:建立水果智能化生产管理服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水果产业产销不对等的难题
山西省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