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西店】栅墟岭情思
userphoto

2018.02.12

关注

二月六日,冬天里一个难得的暖日,我应约参加了“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走进西店起动仪式”暨采风活动。会后,我随同仁一道走了几个地方,其中,漫步了栅墟岭。

栅墟岭,是西店北缘的一条山岭,岭顶便是宁海与奉化的分界线。有人介绍,栅墟岭往北,就可通达奉化的方前、尚田等地。根据知情者说,这栅墟岭早先卵石密嵌,做工精细,是古代明州通台州的一段官道。更有人认为,西店的古代是一片海涂,栅墟岭以东的地区很晚才由滩涂演变成土地,这栅墟岭的官路应是当时的沿海大道了。如此说来,这栅墟岭之路所承载的交通功能应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明州与台州间的相互往来,一般的路径选择应该从栅墟岭上经过,总不会漫无目的地从岭口那边去走既崎岖又绕远的弯路了。这样一想,当年的徐霞客“自奉化来,……越岭数重”而进入宁海县城,走的应该是栅墟岭这条官道经这一说,这栅墟岭古道之文化厚积应是不言而喻了。

我是带着对历史文化的崇拜之心去凭吊栅墟岭的。在未达之前,我构想着,古道上,必会呈现出被历史的脚步所磨砺出的泛着油光的细石,并佐以细密的图案;还有,在古道的某个要紧处坐落着路廊或驿站,青色的墙砖和灰色的瓦片向人们诉说着这路昔日的繁忙和辉煌……

殊不知,在跳下车来开始徒步的那一刻起,这路压根儿就见不到一颗泛着古韵的石子,出现在眼前的,除了平整光滑的水泥路,还是水泥路,它就这样,弯弯曲曲、时陡时缓地向前方伸去、伸去,一直伸到山顶,现代文明完全把优雅的古代文化压迫得透不过气来。这不禁让人心生悲凉之感。

我们应该明白,文化遗存,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传递纽带,是民族前进的精神依托。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的文化存在与否,如果文化没有消亡,那么就昭示着这个民族的存在。对于中国的历史,我们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本质上就说明了汉族历史的完结。这种认知,把眼光局促在多民族国家的某个区域,把大中华文化抛弃在脑后。如果说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完全排挤中华文化,那么也可以说是汉民族统治的真正消亡。事实上,这两朝的统治者取得政权以后,迅速把自身的文化融入大中华文化圈之中,并逐渐认识并接受中华文化,实质上就成了整个中华文化历史的链接部分。所以说,从文化的角度来认知,元朝和清朝无疑属于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历史的一个阶段,绝不可误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断裂。

我们更应该明白,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非常重视文化侵略,随着这些强盗的铁蹄所至,大量的教堂、教会学校等文化机构纷纷出现,目的就是要在文化上消灭中华民族,企图造成中华民族在真正意义上的灭亡。我们再直视一下当前的政治形势,台独分子大搞去中国化、皇民化,港独分子侮辱国旗、港旗、抵制学习普通话,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其灵魂深处的险恶用心就是想毁灭中华文化,使年轻人得不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所谓“独立”。

栅墟岭,水泥路下的石子们,我相信在悠久的历史中,你们不但历尽了无限的苍桑,更浸润了丰富的文化。在这里,我仿佛看到朝廷命官在猎猎彩旗的簇拥下喝道而过,仿佛听见抗倭将军马蹄轻脆地扣击着路面的得得之声,仿佛望见一骑解差汗津津地走进了驿站……啊,多么丰富的栅墟岭,你是否见过当年一人一马、一僧一仆的徐霞客先生从你这里经过?你是否记得当时徐先生走进驿站歇脚、喝水的情景?

面对光洁平整的水泥路,我思绪万千,为压在水泥底下的古道深深地痛惜。也许有人会说,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如今的人类工程过上几十年、百年、或更多年,也照样成了历史文化。这话不假。问题是,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并不一定要以后世文化来破坏前世文化作为代价;并且,一旦出现后世文化对前世文化的破坏,就会造成民族文化的断裂,严重的话就会造成民族性格的撕裂。我们都非常熟悉梁祝文化,这是一例文化传承的典范。据说,梁山伯是明代的清官,祝英台是南北朝的侠女,梁山伯死时做坟,在挖土过程中挖出了写有“祝英台”的墓碑,有好事者就将这俩人的故事进行了演绎,从而形成了脍炙人口的爱情文化。这就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通过碰撞和结合而迸发出来的文化火花。如果用后世的山伯文化去破坏或掠夺前世的英台文化,哪里会有如此生动的梁祝文化的存世呢?

当然,对于修建栅墟岭古道的善行,我们还是必须要点赞的,修建者们以他们的善心和爱心,为世人修筑了宽阔舒适的路,让大家走着方便、行着放心。我想,要是在善与爱中,再多一点文化含量,那该有多么地完美。如果古道与新路同行,驿站不变成废墟,哨所雄踞于山顶……这一切,将是一种多么完美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仅仅是走走平整的的水泥路就能企及的吗?

是的,善行必须赞美。栅墟岭上,假如有一天,古道能重见天日,驿站能重放光彩,哨所能重现雄风,那就是大善大美了。

——ZHE  END——


作者:赵邦振,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林根|​马眠岭古道
永不沉寂的茶马古道 娄炳成
游世界[国内586]---一路向南游云南,茶马古道醉流连
长江楚玛尔七渡口:2023唐蕃古道文化考察顺利完成抵达治多
第十四届“三木秉风杯”3039【马永欢】散文
乌孙古道,不再是宁静的天堂,听说已经铺上水泥路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