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娱乐小傻喵 1小时前

0

禅的智慧:让自己具备一颗宁静的心,才能看清世间万事。  

心如止水可以让人心旷神怡,让心平静一些,就能感到一些久违的舒适。所以,我们要学会看淡一切。

  纵观历史长河,空怀一腔热忱的人,能流芳百世但不一定能成就伟业;一味淡泊的人,往往被他人利用而不一定能青史留名。真正成功的人,是兼激情与平静为一体的。激情是年轻人共有的,然,又缺少平静。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禅宗五祖弘忍将衣钵传给了六祖慧能后,慧能一路南下到达广州的一处山森隐居,直到15年之后才出山,来到了广州法性寺。恰巧碰上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寺前高高地竖起了幡旗。由于印宗禅师的修为远近闻名,因此前来听他讲经的人很多,寺里顿时显得热闹非凡,善男信女席地而坐。正当所有人都在坐禅静思时,忽然吹来了一阵风,把挂在门口幡旗吹得飘舞起来。这一幕被两个和尚看到了,其中一个说道:“是风吹动了旗帜,幡旗本身并没有动。”而另一个和尚却说:“你说的不对,现在根本就没有风,那幡旗是自己在动。”两个僧人为此争论不休,慧能禅师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话一出,四座惊起,皆认为此人修为甚高,两位争论的僧人也立刻恍然大悟,而慧能大师也被印宗大师请上升坛说法。

  慧能禅师是个十分有作为的禅者,因此说出如此有深刻哲理的话不足为奇。如果那两个和尚的心没有动,他们怎么会注意到幡旗在动呢?如果心没有动,怎会为此争吵呢?这绝非是他们的修行不够所致,而是杂念所致。慧能所言,不仅道出了他们的争论矛盾所在,也同时告诫他们应该做到心如止水,旁无杂念。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喜欢以自己的“喜好”来看待事物,如因为某件事而喜欢某个人,但不久之后又因为某件事而讨厌他。同样的人,却因为不同心的作用而呈现不同的面目,其实全是由于我们内心的妄想所产生的。

  禅曰:“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唯有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才能沉下心来致力所求;唯有信念坚定矢志不移,才能安身立命事业有成。”片刻的平静容易得来,自始自终持有一颗平静之心着实不易。平静之心,缘于淡泊的心志,对待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把浮躁沉淀下来,保留一份平静,静静的,淡淡的,做到宠辱莫惊。

  守住平静,获得智慧

  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卖瓜的王老汉,他身怀绝技:无论任何一只瓜,只要他放在手里掂量一番,就能很快说出瓜的重量,丝毫不差。为此,他在镇上名扬四处。

  小镇上有一个小寺院,里面住着几个禅师。有一天,院里的老禅师带着一个小徒弟出来办事,经过王老汉的小摊时,便挑了几个瓜准备带回去。王老汉将他们挑拣出的几只香瓜掂量几下,便眯着眼睛说:“一共二斤六两。”小徒弟见状,不相信他有如此神力,便拿来秤一称,结果令他砸舌:果真一两不差。接下来,禅师又挑了一只香瓜,并向王老汉说道:“如果你还能准确地估计出这个瓜的重量,那么我便将随身带的一锭银子送给您。”禅师拿出的那锭银子,足有二两重,王老汉看到那么多银子,便爽快地答应了。他小心翼翼地托起瓜,掂了掂后沉思一番,却不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又掂量一番,还是不语,经过旁人的一再催促,最后王老汉咬着牙说是一斤三两,但用秤一称,那只瓜分明是一斤五两。

  王老汉之所以失手,就在于老禅师的二两银子,区区二两银子,却彻底地扰乱了王老汉的心神,导致他难以发挥所拥有的真正技能。  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们被许多杂念困扰是不可避免的。有人被钱困扰,有人被权困扰,还有人被虚名困扰,这些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想要让自己不受影响,那么就必须做到看淡一切,不为“所谓的事情”而莫名的高兴或者忧伤,更不要为了高兴而高兴,为了烦闷而心烦。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自然状态,我们只有选择去适应、超脱、坦然面对,内心才会平静,才会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完成所追求的理想。

  “平静之心”是一种心境,一种淡泊心志,是由无数次挫折困苦历练而来的,是由无数次事故灾难赐予的,它需要一份对外界鱼龙混杂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它需要对强大黑暗势力保持一份顽强的抵抗;它需要在重重险阻前保持一份不屈的意志。汉朝的司马迁为了维护朋友而得罪汉武帝,如果说这展示了一个文人的勇气的话,那么,太史公惨遭酷刑后几十年如一日地撰写《史记》的壮举,就完全可以认为是对那颗平静的心的诠释。一颗平静的心,带给古人智慧、风度和毅力,在新时代,它带给我们的将是更有价东西——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禅悟人生

  情绪决定成败,心态决定人生。茫茫人海中,要想做一个让人过目不望的名流之人并不容易;做一个坚守信道,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的平凡之人更是难上加难。陶渊明挣脱世俗的利欲熏心,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人生是如此的酣畅惬意。唯有“心如止水”、“清心寡欲”,才能守住人生的那块宁静之地,成就一番大事业!人的生活理念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多寡,更在于心灵的滋养,心灵的支配,更在于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一切,用冷静的目光去看待人世。

六祖慧能据说已经修成正果、成就金刚不坏之躯。现在慧能和尚的肉身舍利仍然供奉在禅宗祖庭——广东韶关的曹溪南华禅寺。


六祖慧能能够成佛成祖,秘密就在下面这句话的禅机里面——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而且根据六祖的这个掌故,后世有了“幡然醒悟”、“幡然悔悟”、“幡然改途”这么多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用语。

那么,是否六祖也是借助幡动而开悟的呢?或者他正是借助这段公案来点化世人呢?

还有,到底风吹动了幡,是风动?还是幡动?读者你又是一个什么答案呢?

也许没有人能比六祖的答案更加正确不过了。如果用佛家用语,这段禅机可以说是“无上正等正觉”。连后代大明的心学祖师王阳明先生也有类似论述。

阳明先生说——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可见英雄所见略同、真理都是殊途同归的。


我自己对六祖慧能这段机锋的理解是,万法皆空、相由心生。

这个公案里面,风也未动、幡也没有动,真的是注意到这个现象的人心里动了一下。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怎么会去管这到底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呢?只有你内心恰好有了闲情逸致,恰巧你又观察到风幡的动与不动,你才会对到底是哪个在动争论不休。

如果能够做到不为外物所动,那么也许就能达到大彻大悟的级别。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与六祖慧能同门的高僧大德神秀大师做不到,所以慧能和尚成为禅宗六祖,而神秀不是。


然而神秀大师的境界不可谓不高。下面是他在五祖弘忍大师衣钵传法所交的答卷。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山外有山,然而六祖慧能的答案横空出世如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实万法皆空,皆是心生。可见六祖慧能是开悟的,他所传递的佛法也是源自阿褥多罗菩提心。

这是佛法,也是六祖慧能对我们的教导——其实就是一个“空”字。


所以,风动是空、幡动也是空,都是心中所生的一丝妄念。

以上是我胡乱说说,诸君姑妄听之。

阿弥陀佛。

(作者:头条号【昨日雷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住一颗心
王老汉的技艺
守住一颗纯洁的心(图)
教师必读文章之九:守住一颗心
浅谈禅宗入门之路
心如明镜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