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省王青松书法作品欣赏

一期一家:王青松书法作品欣赏

2017-05-13 22:58 书法

王青松

个人简介

王青松,松蘭堂主人,1988年出生,书法专业毕业,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考级中心教师、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重点资助人才、山东省委省政府文艺最高奖泰山文艺奖获得者、齐鲁文化之星获得者、山东省书协创作骨干团队成员、日照市十佳青年书法家,莒县书法院院长,莒州书法学校创始人。先后聘为山东省书协导师工作室辅导教师,国培计划“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辅导教师 ,获首届莒县县委县政府“刘勰文艺奖”一等奖,中国国家博物馆2013邀请展书法类唯一金奖,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全国重要展览十余次。作品散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书法主流媒体,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2017年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重点资助人才 文化部 北京

2017年 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河北博物院 河北石家庄

2017年 全国第二届沙孟海杯书法篆刻作品展宁波博物馆 浙江宁波

2016年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5年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资助人才 文化部 北京

2014年 首届“欧阳询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长沙市博物馆 湖南长沙

2014年 庆祝建国65周年世纪城杯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莱芜会展中心山东莱芜

2013年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艺术大展书法类唯一金奖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

2013年 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 洛阳博物馆 河南洛阳

2013年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 江苏盐城

2013年 第四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暨“中国书法·岭南论坛”优秀奖 广东书法院 广东广州

2013年 首届养生文登奖山东省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获文登市展览中心山东文登

2012年 全国职工书法篆刻作品展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北京

2011年 第三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书法作品展 齐白石纪念馆 湖南湘潭

2010年 山东省首届小品展获奖提名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

2009年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宁波美术馆 浙江宁波

2006年 黑龙江省第四届新人新作展一等奖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哈尔滨

不薄今人爱古人

——谈青松兄的书法

王福权

且说与青松兄相识,已经有五年之久。是时某考入首师大未几日,尚非中书协会员。听闻高升兄说结识一兄弟,颇有两把刷子,就住在还算首师大后院的地下室中。年龄不大,确已入国展数次。某听觉此人即有好感,中书协会员于我等心中应该是有架子的,换句话说甚至可能有些高傲,此兄却不是。要说这中书协会员多半也都是不缺柴米花销的,现今之书家出门皆云几星酒店,能住在地下室,非常人所愿。遂与高升兄云愿同往识之,高升加以引荐,知其与于健二兄皆住于此。遂多交流笔法与形式。其皆有一说一,毫无保留。知是豪爽之人,言谈皆无甚禁忌,遂皆大欢喜。

大抵是荷尔蒙较为旺盛的缘故罢,青松兄的汗毛又浓又长,比常人要密了些许。忽忆《世说新语》中云顾长康为人画像,鬓上加三毛以类其神之事。顾所画之人是西晋名士裴楷,此人亦行为简朴,性情宽厚,正像这本家兄弟。然而某要谈及的,乃是他此类性情之下的书风。

“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要某来评,是不愿品评一笔一划的。引东坡的话咱个也可以自负地说“吾虽不擅书,晓书莫如我。”还是从内理上谈谈罢。青松兄善楷、隶、行草三种,此三种皆是汉至魏晋时期所成之字体。兄之楷上至六朝,下至今人,皆广为取法。六朝碑版乃是隶变后沿着镌刻一路发展而下的书风,古朴雄健。至其为楷,皆方折为主,出锋凌厉如刀工在目。又与帖学一脉互为影响,高昌所出之墓志多先书后刻,可以为证。又出土有此时人习书之草纸,上有魏碑法笔画字形,皆浑穆豪迈。康氏南海曾有“魏碑十美”大赞此类书风。然南海所谓变法之因果,非止书风,更是世风。馆阁体使得那清末书坛如同阳痿,缺少振奋,而当代虽无馆阁体大行于世,但精气神之萎靡亦然。我这本家兄弟荷尔蒙旺盛,此类萎靡自是不愿见到的。所以他之所书,皆真力弥满。

青松兄并非食古不化一类,虽然他学了不少古人。某这样说,是因他非但习古,尤能爱今。他的楷书明显有李啸之影响,然李啸俊朗,青松劲迈。加之其隶书、行草,古自可见“张迁”之体势与“二王”之结字。而今却不知法自何人,唯见神完气十足。

孙虔礼《书谱》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他算身体力行的了。其书无论字体,都有今人之貌,又有古人之貌。往往看得人痒痒,却又不全是今人,也不全是古人,那便是他自己了罢。

甲午年夏于京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博士)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

——浅议王青松书法

孟云飞

书法乃中华民族之国粹,代祀绵远、书体纷呈、名氏滋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更加精彩纷呈。近年来书坛涌现出一批八零后年轻书家,王青松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其独有的精神气质,留心翰墨,极虑专精,入古出新化为己用,渐成自家风貌,相继在国字号展览中取得佳绩,为业界所瞩目,令大众所钦羡!

王青松,1987年出生于山东五莲,先修业于莒县,这里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的故里,文风颇盛。一个年轻人出于对书道的极大热忱,从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来到相距数千里之遥的白山黑水北方名城佳木斯攻读学位。在校期间,深得诸师倾心传授,精研书论、潜心临帖,数年如一日,寒暑不易,始有自得。书学之路乃寂寞之道,学书者贵能耐得住寂寞,尤其是在盲目崇拜名利的当下,已少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踏实写字,而正是青松这份特有的执着、坚守,才打下了他如此坚实的基础。

东坡先生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观青松之书法,形神俱佳,如河、洛少年,皆悉充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其真、草、行、隶兼长,尤擅于楷书。楷书发展到唐代已日臻完备,刘熙载在《书概》中誉褚遂良为“唐之广大教化主”,认为其是开启李唐楷书之门户者,盖为至言!青松的聪明之处在于初习书法便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起,由此入手,先定规矩,使以后改习它书,亦有墙壁可依。后又选择北朝碑刻中最符合自己性情的《张黑女》墓志,用功甚勤。北碑之书,经千年风雨,多刀斧之迹。故习北碑者,所书多有做作之迹,或描头画足以求其斧凿之痕,或残破笔画以增其金石之味。青松习碑,以褚字为体,北碑为用,不描摹,不做作。对北碑用褚字进行雅化,同时又为褚字增加气骨,融两家之所长,而出之自然。观其大幅作品,章法、布局浑然一体,点画工稳精到。又常常用小楷点缀其侧,增加作品层次之感,更显空灵高古,清新之气扑面。自道咸以来,碑学大兴,然独尚北碑,弊端太多,故有识之士提出“碑帖融合”。欲以南帖之雅正化去北碑之粗率,使之能归于正统,而青松以流畅自然之笔去书写北碑,不啻为成功之尝试。刘熙载言道:“南书温雅,北书雄键”,青松之书,似可兼之。

诸体之中,行书位处楷草之间,最为随意,张怀瓘所谓“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是也。即是说行书可塑性较大,较适于表达人之性情。青松于行书一体,独出机杼,自成面目。历来习行书者,多为由晋入手,下及唐宋元明,而青松则独辟蹊径,上溯汉晋,于行书之本源求之,斯可谓大智慧者。五代杨凝式书法,多为学书者所重。黄庭坚有诗赞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青松对杨凝式亦情有独钟,细细品味其行书用笔,沉著而不失潇洒,欹侧而寓严谨,似悉从杨少师处出,甚是可人。

子曰:“三十而立”,今青松贤弟刚过而立之年,年富力强,正是为学、为艺的黄金时期。他大学书法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客居于京华,遂拜访名家,求学问道。京城特有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地开阔了其视野、陶染了其胸襟,使其更能把握书坛前沿的动向。后又毅然放弃京城的优厚待遇,带着一颗对于书法无比热忱的心回乡创办莒州书法学校,为家乡培养优秀书法人才。也就是在同一时期,青松的书法创作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一年之内屡次在全国各项大展中取得不凡的成绩。尤其是在“东方红·中国梦——2013美术作品邀请展”中获得书法类最高奖,作品在中国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以上荣誉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不可谓不重。这也是社会对于其书法的肯定和认可。

虽然青松于书法天分甚佳,但相对于先贤而言尚有诸多上升空间,其作品之中过多地显露才气,略为时风所囿,这都是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但如今整个书坛的大环境即是如此,个人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全挣脱时代的藩篱。米芾尚且还说:“时代压之,不能高古”,我们也不必对一个年轻的学书者太过苛求。孙过庭《书谱》云:“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谨以此句话送给青松弟用以自勉!期望他的书艺能在以后的发展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够静下心来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来滋养充实自己。假以时日,我相信他将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惊喜。愿诸君与我拭目以待!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书画家》副主编,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青松其骨 蕙兰其气

——王青松其人其书

王高升

我与青松结识与几年前,那时他刚刚毕业于佳木斯大学书法专业,负笈求学京华。他是地地道道的科班出身,又入室受教于中国书协理事陈羲明先生,短短几年时间,他已经十余次在全国重要展览中入展、获奖,可谓八零后书坛之翘楚,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东方红·中国梦—2013美术作品邀请展”中他是唯一一名书法组特等奖获得者。得知青松现在又出任莒州书法学校校长,可谓事业日上,我为他在书法上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

青松号松兰堂主,诸体兼能,尤擅真、行、草。他的楷书,初学褚遂良《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得其清健爽利,后上溯北碑、钟繇正书,气息上取《张黑女》之温润流丽,用笔上以《宣示表》的雍容古雅为主调,又掺以《龙门造像》的浓厚刀味,始成个人面目,兼备温雅、雄健之气。当今写楷书的人,多以小楷、中楷居多,能做擘窠大字的少之又少,观青松楷书大字毫无赖弱之气,十分难得。显然这得益于他多年来坚持走碑帖融合之路的学书理念。他的行草初学二王、杨凝式,得其用笔散逸之气,后旁涉明清诸家,得结字、布白之法,又以写碑法增其凝重,因而灵动奇巧,跌宕洒脱,时出新意。包慎伯以“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来形容“妙品”,青松的行草书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他作书速度很快,随意落墨,皆得其妙,看得出多年“下苦专精”后的自信与从容。

我想,青松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源于他天性中对笔墨的那份执着和敏锐。青松在京华求学的那段时间,我每次去他租住的工作室,总是看到废纸满地,墙上也满是新临创的作品,正是这种积年累月的“心不厌精,手不厌熟”的日课实践成就了青松娴熟稳健的笔墨技术。张怀瓘说:“虽功用多而有声,终性情少而无象”,须要“字中有象”,不是简单的时日积累可以得来的,而是源于本性。青松是个典型的山东人,心直口快,也是个性情中人,喜怒窘穷,无聊不平,皆一寓于书,因此他字里行间流露出天然的率性和不羁。

古人云,学书“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青松秉性善书,又广与书界名流交游切磋,天时地利皆备,倘假以时日,必当大成。

甲午夏于都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书法)博士)

作品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逐鹿中原】第二届当代书坛实力百家邀请展——王青松
意存笔先,戮力图新——王青松书法入展第十二届国展创作漫谈
禇衍举书法作品展
于忠斌书法
这么学隶书,能达到国展水准...
【起兿军】90后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