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希江:初学者如何才能练好传统杨氏太极拳


传统杨氏太极拳由于不受年龄、性别、场地和体质等条件的限制,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长期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可以使血气循环旺盛,有效防治诸如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脑血管等各种疾病,已是共识,自不必多说。

传统杨氏太极拳好,但初学者如何才能练呢?本文得益于社刊要做的一期中国文化传承方向的专题,有幸采访到了传统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李希江先生。由于并非音频记录,撰写时难免会有疏漏,理解出现偏差的地方还请李希江先生和广大传统杨氏太极拳爱好者批评指正。

 者:请李老师,初学者要练好传统杨氏太极拳,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希江:将练传统杨氏太极拳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你一旦把练拳当成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一定能练好。杨氏太极拳讲究的是身心双修,如果练习者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改善身体的任务或工作,那么一定练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大家都清楚,工作或任务一般是被动式的,是不得不完成的东西,它具有压力和情绪上负面的东西。如果带着这种压力和负面情绪练拳,即使是姿势再对,也不会长进,不但不会有利身体健康,而且会伤人。我对初来传统杨氏太极拳馆的学员,在最初的几天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真正喜欢上传统杨氏太极拳,将练拳当成生活方式。传统杨氏太极拳中有很多细节上的东西,它是中国先人智慧的结晶,暗含道家哲学,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承。你一旦真正喜欢上它,练拳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有“味”,对人的身心都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者:按照我理解,您刚才讲的是学习杨氏太极拳的态度;那么有了良好的心态之后,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规律和技巧可遵循呢?

李希江:太极拳博大精神,前人的经验有很多,练拳同样是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初学者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首先要明白最基本的拳理拳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先读点拳经,比如王公宗岳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和杨公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为什么说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拳经呢?这主要是因为各门各派各家的拳架行功各有特点,一个处理不好,便有可能走偏,架子定型后再掰就不容易了。

初步明白传统杨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二步盘架子了。别处学拳我不太清楚,在我这里一般是“四字”“三步功”。所谓“四字”就是对初学者的四个基本要求,即“松、正、平、圆”;“三步功”是盘架子的三个阶段即“形架、势架和气架”。

 者:李老师,你讲的有点深了,可不可以方便给解释一下这“四字”“三步功”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李希江:可以的,这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我就讲一讲。

关于“松”。松即放松,练拳之始要周身放松,但这个放松又不能是松懈软塌。松是最难练的,既是初学者要注意的,也是太极拳最高境界。据我先师讲,杨公澄甫教拳的时候,“松”字不离口,可见一个“松”字的重要性。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全身放松的时候用意念控制,不是身体肌肉的故意下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意不用力”。

关于“正”。正即中正。传统杨氏太极讲究立身中正安舒。这个中正安舒不仅仅体现在起势与收势上,而是贯穿始终。比如步子与双臂的开合,阴阳与虚实的转换都脱不了一个正字,一但身体不中正,行拳走势,步臂开合就会十分的别扭,这样不仅不会上功,而且还有可能伤身。刚才我之所以在“中正”的后面加了“安舒”,就是为了强调大松之后身体的协调性。练拳如果有不“安舒”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错。

而“平”,就是架子要平。这是对盘架子过程中对动作和肢体的一个要求。练杨氏太极最忌行架高低进伏不定,这样出不了功。平还是平衡,与“阴阳虚实”的转换有关,王公宗岳在太极十三势歌诀中说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就是平衡之法,运功行拳如不能体味到平衡之术,则会得双重之病,是练不好太极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时我强调平的原因。平还是平匀,这个平匀讲求的是行架时的速度,一定要匀速,最忌忽快忽慢,气不顺而血不暢。

而“圆”,即圆圈圆弧圆活,指的是肢体的运行路线和运动轨迹。说太极拳是圆的运动也不为过,行拳过程中,举手投足,一举一动其动作轨迹必走圆或弧形,且且不可直来直去。这些圆依据不同的动作要求,有的是半圆“C”形,有的是整圆“O”形,有的是“8”字形或“S”形。总之一句话,杨氏太极拳练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无论是肢体、末梢,还是腰胯、臂膀;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都是圆,圆内有圆,圆外有圆,循环往复,连绵不断,往来无端。随着功力的高深,这个圆会越来越小,及至于你看一些明家打拳,似乎看不到圆,其实内里却无处不螺旋。而圆活就是说行气要如“九曲之珠”,要无所不到,不能稍滞,稍滞则双重,双重则不得功。

这四个字,其中松是状态;正是根基;圆平是要领。行架缺一不可。至于“形架、势架与气架”是盘架子的三个阶段,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需要在长期练习中慢慢体会。

 者:李老师,你刚才讲了初学杨氏太极拳需要牢记的一些要点;那么练拳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李希江:有的。初学者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要“守规距”。这个“规距”讲的是动作的标准与尺度。初学者动作一定要正确要标准。为什么强调这个呢?主要是为了避免膝关节受伤。太极拳属于身体自重的锻炼,在行拳架时,重心需要不断的转换,腰为轴,而腿是支撑,如果膝盖弓曲的幅度过大,或下沉时,与肢尖的方向不一致,很容易会扭伤,即便没有扭伤,时间长了动作不正确,也有可能造成膝盖月小板的损伤。只有练习太极拳时讲“规距,求标准”,才能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第二,强度要适中。初学者,习练太极拳时,腿会出现抖动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腿的支撑力度不够。也可能出现腰部与背部的酸麻疼痛。如果这种现象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或起居,就一定要坚持;但如果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则可以适当放宽锻炼的强度,缩短练拳的时间,切忌一曝十寒。

第三,三分练七分养。关于三分练七分养,并不是说练三天,休息七天。而是说三分练肢体,七分养气血。杨氏太极拳最讲究“养”字。初学者练拳的时候宜静,要心无外物,要平心静气,不急不躁。如果感觉打拳的时候,静不下来,就不要强行练习。如果感觉到身体很疲劳,就稍稍休息一下再继续。

第四,忌贪多。传统杨氏太极拳大架108式,是杨氏太极的基础,也是根本所在,只有拳架走好,才能更好学习技击术。练大架如果不深入会很枯燥无味,但大架也最长功力,只有把人练“整”了,才能进一步学习新的招法与技击。切忌贪多,形架还没有走会,就想学气架,大架还没有走好,就想学快式,这是不行的。如果基础打不牢,一味贪多,到头来,还要一个势子一个势的找就难了。

随着与李希江老师的交谈,不觉间已近傍晚。虽谈兴正浓,怕耽误了李老师的正常授课,采访也不得不暂告一个段落。最后,请允许我附上李希江老师个人介绍,以示对李希江老师致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

附:李希江简介

李希江,生于1958,北京通县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传统套路杨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扬者。李希江大师习练太极拳和八卦掌多年,传统杨氏太极拳师承于第四代传人张虎臣先生,是张虎臣先生收的年龄最小的一个弟子,也是张虎臣先生晚年在家收的唯一一个闭门弟子。八卦掌师承于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先生。李希江遵张虎臣先师遗训,50岁之前不得授徒。为将传统养生及技击绝学传承下去,50岁后始在通州开馆授徒。拳馆地址:通州区梨园镇格兰晴天六楼(通州亚太国际大酒店斜对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杨式太极当代名家李希江
杨氏太极【全集】
传统杨氏太极拳桩功
太极拳可有效改善亚健康
杨露禅一共几个亲传弟子?现在的太极拳还是杨露禅的风格吗?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今天早上和拳友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