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救死扶伤”何处寻
『原创』“救死扶伤”今何寻

                       —试向我们的医疗进一言

   这些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入脑入心的事情不是很多的。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萦绕于心的事还是有的。

   近几年,让人感动的事也是有的,前二年,汶川地震的救助场面和随之而来的募捐场面,一幅幅,一幕幕,确实让我们国人着实大为感动了一把。这在我的记忆当中也是多年未曾有过的,在近年中除了经济利益的追逐之外,看到了人们心灵深处的良知和爱心所在。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许多病人和孩子在生命的危难之时,许多人伸出经济和爱心的援助之手,在将自己的血汗钱递向互不相识的人的手中,很多场面使我们为之坠泪,让我们为之而感动不已。

   这几年,让人感动的事还是不少的。但是让人遗憾的事也是不少的,走在大街上,时常可以看到有人在举着横标,长跪不起,在为亲人的病重无钱医治而期望路人的怜悯之心。有人说这都是假的,但依我看也不尽然。在电视的画面上,我们也时常能看到救救孩子、救救他的媒体呼吁。在网络中,我们也看到了为救父亲而甘愿卖身的女大学生的帖子。出现了惊世憾俗的新闻。更有甚者,在媒体中,竟披露出在医务界为了金钱而诬良为娼,变少女不孕为有孕而由此致人于非命的事件。由此,不禁使人们感到,我们的社会是怎么了?我们的“救死扶伤”的原则和精神还在吗?

   国人有言:人吃五谷杂粮,有病是挺自然的。有病求医问药也是自然的,何况近年来,新增病,高发病,也是呈几何式的增长。但是,人们对进医院求医问药却望而却步。为何?恐怕有些人体会的比我还要深刻。进了医院门,先要开出一大摞化验单,有人说,那是对你负责,但那一个比一个昂贵的化验,合理的成分占有多少,让人怀疑。你要做手术,先要把红包准备好,手术做得好不好,得看你红包的分量。也有人说,我不要,那是强给的。血汗钱,哪有愿意往外掏的。那不是回民让阿訇宰小鸡,那是生命啊。不拿更待如何。你不做手术只开药么?药开得越多,提成越多,这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功效挂钩,那积极性那是挡也挡不住的,不管对症,不管疗效,你只要擎钱就行。看病一次少则几千,多者数万。这样的医院,不到万一,是没人敢进的。

    过去有话,叫做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而现在则是大病小养,医院不敢进,把人们逼进了药房。而药房又成了一块大蛋糕。药房售货员满脸堆笑,热情非凡地为你指教。但是,同样的药,有贵的绝不会卖你贱的,有进口的不会卖你国产的。制药的也翻起花样,一种药多名、多标签,全成了外文,全成了进口。价格有如孙悟空的跟斗越翻越高,越翻越远。非但如此,而且在医药界的一批新型吹鼓手,抬轿手也应运而生,一时间,医药广告在社会,在媒体,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在医院里看到的是不治而亡,在这些人嘴里听到的全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而且这里还不乏明星、名人的屈就,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至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这就不是我所能顾及的事情了。说他草菅人命,好像有些冤枉,说他为虎作伥,应该还是比较合适的。在这医院难进,医药质次价高的条件下,城里人尚难承受,农村人更是望医兴叹。有病难医,有医不治的问题极为常见。枉死的人,虽然无从统计,但我想为数应该不会少,难怪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平心而论,我们的生活比之过去确是日渐好转,我们的医院也不算少,医疗设施也日渐进步。但是为何会出现上述问题和局面,为何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屡见不鲜。我想是因为商品经济下的失控造成的。在孔方兄无孔不入的条件下,要想使医疗、医药界特立独行、抱残守阙,可能不太现实。但是人命关天,“救死扶伤”原则和精神的缺失,质次价高的医疗、医药与百姓的需求相去甚远。这难道不是政府应承担起的责任吗?难道这岂是撤换一个药监局长、教育部长就能解决问题的吗。在此,本文不想指责谁,也不想归罪于谁,只想进一言,那就是在对医疗、医药实行严管,统一价格的前提下,引人竞争机制,让家庭医生进入老百姓的家庭。目前,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在医疗、医药界,不是水平、技术的缺失,而是体制和责任的缺失。家庭医生是一种医疗质询体制,在西方国家沿用已久。人们可以有选择的与医生签订协议关系,并付一定费用,由该医生对其家人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疾病的咨询指导。既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减少人们求医问药的盲目性,也促进了医生的责任感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即使患了重症住进医院,由于家庭医生的指导,也不会走冤枉路,花冤枉钱。未尝不是现行医疗、医药体制一个较好的改善和补充。也应该是改善现行医疗质次价高现状的一剂良药。

    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疾者有其医,这是“小康生活”所应达到的,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不容忽视。但应该讲,和安居乐业的问题一样,我们现实的标准还不高,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应引起政府的极度关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贫穷不属于社会主义,但贫富过于悬殊、有病难医、有病不能医同样不应属于社会主义。解决这些问题,急功近利固然不行,但决而不行、旷日持久也同样不行。有病难医问题的解决,救死扶伤原则和精神的复归。我想,全国的老百姓多在和我们一样,正在亟不可待地翘首以待。

 

                                            (书于二0一0年一月十二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品零加成、两票制、医药分开与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关系是什么?
跟不上问诊化、医疗化的趋势,药店将失去竞争力?
一年开出21.7万张电子处方,上药云健康是怎么做到的?
药脉通
“长处方”来了 零售药店和医药电商怎么办
承接处方外流千亿市场,上药云健康、国药在线、阿康健康这么干【2018基层医疗创新实践峰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