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大家黄庭坚及其书法艺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都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他早年拜苏东坡为师,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他开创的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第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诗歌流派,其作诗要求“无一字无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他对艺术形式的重视使其成为诗坛上一个重要人物。在书法上,他行草并用,气势夺人。行书主要得力于二王、颜真卿、杨凝式,并在结体、布白上吸取南朝摩崖石刻《瘗鹤铭》风格,入古出新,自成一家。他以楷、书用笔,化入草书,也是宋人草书成就最著者。其书风一反晋唐儒雅敦厚的倾向,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堪称宋人尚意书风的楷模,又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作品全集:点击阅读     http://www.yac8.com/news/?list_topic-24_2.html

 关于作品: 

黄庭坚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卷,是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黄庭坚书法瑰宝。这件作品长达9米,上书黄庭坚本人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的《砥柱铭》,全文600余字,可谓字字珠玑。《砥柱铭》曾被南宋权相贾似道巧取豪夺而入贾府,明清两代则经项元汴等数位大家历藏,后从广东流入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
2010年3月底,流失海外的黄庭坚《砥柱铭》首次在国内露面。2010年6月3日,黄庭坚《砥柱铭》在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上,以3.9亿元落槌。

 本文来源于 书法欣赏(http://www.yac8.com/),原文地址:http://www.yac8.com/news/8068.html

        《砥柱铭》是黄庭坚晚年书风成熟时期一件重要的大行楷书代表作。此作是他为其门生杨明叔所写,内容为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所作。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薛稷、柳公权等人分别书写过此铭以刻碑。 

        《砥柱铭》书卷全长11米,卷轴长约8米,通卷高0.376米,写于北宋澄心堂大纸上。前半部分内容为魏征《砥柱铭》文,大字行楷书43行,每行4字—6字不等,全文218字,如下: 

        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轨,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亟之险,践分陕之地,缅惟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间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其词曰: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眺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 

        铭文之后有黄庭坚跋语,单字较铭文略小。书卷主体部分前有引卷,绘黄庭坚小像一帧,上题篆书“黄文节公像”,并有隶书黄庭坚小传文字4行。主体部分后则是长达4米的后人题跋。按排列次序,共有宋、元、明、清共26则。据有关史料,除今天所见《砥柱铭》外,黄庭坚至少还写过4件《砥柱铭》书法作品,如《跋砥柱铭后》、《题魏郑公砥柱铭后》等。 

        关于流传: 

        《砥柱铭》从南宋到清代,一直在民间流传,历经众多著名藏家之手,未曾进入宫廷内府,故一直没有官方著录。其先是被南宋第一鉴赏家王厚之收藏,王厚之曾在长卷上“烙”下了十六字骑缝印七处(第五缝被切),外加卷尾一完整版及另一印。大约在1250年至1260年左右,又被南宋重要大藏家、权相贾似道收藏,长卷末尾钤有贾似道著名的朱文收藏印“秋壑图书”。元朝天顺元年(1328),《砥柱铭卷》为黄庭坚八世孙黄璂所得,此后至明隆庆庚午(1570),中间240余年,一直由黄氏家族保存。大约就在黄氏之后,《砥柱铭卷》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项元汴曾在卷前卷后及骑缝处钤印六十余方。清朝前期,此卷初归项源小天籁阁,后辗转被嘉兴吴修所藏。经过清代各藏家收藏后,《砥柱铭》流入广东藏家之手,并与广东藏家有过近百年的因缘,张维屏、罗天池、潘仕成均收藏过此卷。道光二十九年(1843),潘仕成将此卷并山谷两通墓志铭稿一齐刻入《海山仙馆藏真续刻》(见第二、三卷),这也是《砥柱铭卷》唯一收入刻帖的历史,今广东博物馆尚存有部分拓片。20世纪上半叶,《砥柱铭》从广东经由上海流往日本,被日本著名收藏家藤井齐成有邻馆收藏。2000年,在台湾寒舍艺术中心王定乾的帮助下,《砥柱铭》流到台湾藏家手中。2010年又经王定乾牵线,台湾藏家将《砥柱铭》送拍至北京保利,被一神秘中国买家电话竞拍获得。 

        关于真假: 

        因书法长卷《砥柱铭》中,没有作者黄庭坚的落款,其真伪问题也就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在他35年前的黄庭坚研究论文中,就曾对《砥柱铭》真伪存疑。其理由是,虽然长卷笔法与结字都与黄庭坚其他各卷有相同符合之处,但用笔速度比其他行楷都要快速,出锋尤为爽利迅疾,而无黄庭坚晚年代表性的战颤波折。时隔多年后,傅申又撰写了新的学术论文《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驳回了自己先前的存疑,理由为从《砥柱铭》的笔法结字来看,其绝大部分的字与其他黄庭坚真迹的用笔结字是一样的,只是有创作时间上的不同。而从字距行间的习惯来看,《砥柱铭》也符合黄庭坚的创作风格,确定该作品为黄庭坚大字行楷前期到晚期书风转变期间的产物。 

        此外,大陆也有学者也对《砥柱铭》提出质疑。2004年徐传旭的《中国书法家全书·黄庭坚》就提到《砥柱铭》疑是伪作。2005年黄君《山谷书法钩沉录》“传世黄庭坚书法简表”第81号:纸本墨迹的《砥柱铭卷》,将创作年月定于“靖国元年(1101)正月”,但在附表三:“伪黄庭坚书法作品简表”52号中列有“魏元成砥柱铭卷,海山仙馆藏真续刻,有墨迹在日本,疑是临本。” 

        作为这次长卷上拍的牵线人,寒舍艺术中心的王定乾谈到,当初台湾藏家购买长卷时,寒舍就曾找人做了相关的研究,确认真迹无疑后,台湾藏家才以五六千万元的价格买下。而《砥柱铭》当时也是日本有邻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但因不是馆藏绝品,在报批同意后即被出售了。但也有国内资深收藏家对此说法表示怀疑,日本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奉为圣人,而有邻馆从来不出手公认的真迹,只有对那些真伪还没有定论的作品才会出手,而当年《砥柱铭》能从有邻馆流出,就是因为日本业内对其还没有定论。

黄庭坚晚年草书欣赏《赠道者帖》(2)

 

 

黄庭坚书法艺术
   

笔者的家乡江西修水县,宋朝出了个黄庭坚。实际上,黄庭坚不只是修水、江西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乃至人类文明河汉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清风客、山谷道人、涪翁等,又被后世尊称为豫章黄先生。书法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文学以诗词为主,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计一千九百多首传世,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创人。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齐名,世人并称“苏黄”。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郞、秘书丞、著作佐郞、《神宗实录》检讨官等。他一生坎坷,几遭贬谪,颠沛流离,仕途乖蹇,困顿不堪,这与他为人刚正不阿,耻于趋炎附势的文人品格有关。然而,他在逆境中不折不挠,愈挫愈坚,不断焕发出艺术创造的活力。

  中国书法艺术历经春秋、秦汉、魏晋,发展到唐代,逐渐走向鼎盛,无论笔法、书体还是书学理论等都已臻完备,尤其是法度、结字、格局几乎达到了顶峰。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等杰出的天才人物在受到前代如王羲之、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影响的基础上,凭着智慧、才能、思考和实践努力,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个人和时代的风貌,创造出笔法意趣独特、章法富于变化、变更古法而求新的全新面目,开拓出崭新的被后人概括为“尚意”的宋代书风。而在多种书体上均有超人建树、风姿独具的当首推黄庭坚。

  黄庭坚存世至今的书法作品仅有120余幅,应是吉光片羽、硕果仅存之数量。论者常将其书法分为三类。一类为大字行楷书,笔法凝练沉雄,多一波三折之处,几乎每字都有一些伸展夸张和刻意收敛的笔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为中宫收紧而四周放达的结字特色,笔法精致,取势欹侧,风格独特,如《松风阁诗帖》、《经伏波神祠》、《砥柱铭》等;一类为手札小行书,笔法细致入微,布局平实从容,承晋唐遗风,取诸家法而博采众长,如《致无咎通判尺牍》、《元明梁县尉岾》、《惟清道人帖》等;一类为大草,是其书法成就最奇伟、最突出,也是他自己最得意的书体,深得怀素《自叙帖》笔法,极大地彰显出书法艺术所独有的线条空间组合的无穷魅力。草书是书法艺术的高境界,看似自由洒脱,实则草法和结字都有严格规约,非积学深厚、天资出众者不能为,仅以“宋四家”而论,其他三位均不擅长草书。黄庭坚草书笔法精微,草法纯熟,章法错落,下笔飞动,起伏跌宕,超迈神奇,在书法史上光彩夺目,如《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廉颇蔺相如传》等。后世学草书者少有不效仿、不借鉴其大草的。

  除数量众多的书作传世外,黄庭坚还是一位卓越的书学理论家、思想家。他留下的书论多达数百篇、数万言,涉及面之广和探究之深也在书法史上罕见。其书学思想重视一个“法”字,强调一个“韵”字,崇尚一个“意”字,厌恶一个“俗”字,最终呈现为自成一家之法。

  黄庭坚书法风格的独特自然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简言之,首先从前代吸取魏、晋、唐诸家的营养作为基础,在同时代又受周越、苏轼等人影响,楷书受焦山残碑《瘗鹤铭》书体的启发。最为重要的当源自其个人的超凡才能和深厚的文化修为,以及“不随人后”、“自成一家”的超越性思想。

  黄庭坚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恒久的,不仅南宋、元、明诸代不乏继承者,更有现代人追捧的明证。在2010年6月初的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一卷《砥柱铭》竟以4亿多元的天价成交,可以说把黄庭坚,乃至中国古代书法在现代的价值体现推到了极高的地位。

  在中国书法史上,能使一种书体流传下来并成为后世的楷模已很难得,而在多种书体上均有非凡创举,并以个人名字成就为高峰的,在黄庭坚之前仅有王羲之、颜真卿等少数几人。若加上诗、词、文以及书学思想诸多方面的成就,则称黄庭坚为千古一人似乎并不为过,“文化巨匠”的称号自然更是当之无愧。(冷望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审美演义(16--20)
黄庭坚
黄庭坚凭借这幅字,被人誉为“草圣”,达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
王羲之行书《十月五日帖》欣赏,笔法精致的书风,美轮美奂的书体!
《高层草堂》草书常用字38
张宇喆 苏亚涛|林散之书学思想视域下草书中的“留”与“滑”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