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翰墨丹青谱华章

文-刘建业 杨森童 满涛

  在素有“鱼米之乡、孝贤故里、滨湖水城”美誉的山东鱼台,有这样一位书法家,全把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入家乡的泥土,汲取大地的精华,书写时代的变迁,描绘美丽的城乡,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呼吁人们正直善良,用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扎实的艺术功力,绽放人生的精彩。他,就是鱼台一中教师伟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身在尘网中,不落流俗间”,这几句小诗就是对伟凡文墨风骨的描写。

  1959年伟凡出生在微山湖西畔——山东鱼台县老砦镇的一个贫穷乡村,可谓三天两断炊,雨停屋漏水。就是在这种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从小就渴望书画艺术的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追寻和学习。

  “浮生十五载,家徒四壁空,才俊无处现,两腿泥土中”,在诗作中他如实地描绘出当年环境的恶劣以及内心的无奈。他有着极强的绘画造型天赋,十五岁就为乡邻的老人画像,在当地被称为“神童”。

  1979年伟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从此以后开始了对书画专业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与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尤其对书法的兴趣更加浓厚。

  1980年,伟凡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包备五先生为师学习书法,1981年毕业分配到鱼台县第一中学任美术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实践中,他始终坚持对书画艺术的修炼,常把大地作纸、清水当墨,“磨秃毛笔千百杆,千遍万遍不厌倦”反映了当年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精神。

  1984年,他的五米长卷、线描作品《老街漫游》参加由济宁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在青少年宫举办的“微山湖风情”书画展并荣获一等奖。

  1989年,书法作品《长恨歌》得到《经济日报》编辑李瑞林先生的赞赏,并在该报刊登。当年被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0年山东青年杂志的美编侯宾先生曾多次向他约稿,并以“微湖之情”系列组画的形式多次刊登,其后,伟凡先生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市大奖。

  值得关注的是,1990年以后,伟凡开始着迷于章草书法的学习与研究,并先后得到魏启后、李一等诸先生的指点。

  章草的个性在于飘逸中而不失端庄,潇洒中而不失厚重,诡异中而不失伟岸,可谓结体有符、点画有标,非常人能为之。而伟凡始终坚持以传统为根本,精临法贴,夯实基础。他初习史游之法,继而吸取钟张和二王之神韵,遵循“以点画为情性,以使转为形质”的法则,务简而变,然后凛之以风神。

  章草有着篆隶草写之意,也堪称草书之中的楷书,章草追求法式简便,在统一中求变化,行笔中力求顺意,舞姿各异,有静有动。正是基于伟凡先生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所以伟凡的章草书法作品强化“点画”呼应,把握使转分寸,字字独立,笔笔清楚,虚实分明,自成一体,让人感觉到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他还十分注重用气韵表现出使人肃然起敬的姿态,用润泽表现和谐可亲的风度,以枯瘦遒劲激发情感,以娴熟优雅调和性灵,无不具备喜怒哀乐之形容。

  文史哲学、诗词歌赋是学习书画艺术不可缺少的营养。伟凡在学习书法绘画艺术技法的同时,特别注意文学诗词方面的修养,加强“以外养内”的功力,现在虽年过五十,他却能熟背近百首诗词歌赋的名篇。教学从艺之余,伟凡还写了不少的诗文,通过书房中“打苍蝇”一诗就可以看到他那幽默、诙谐、有趣的诗性。

仲夏小蝇闹嘤嘤,扰我练书心不静
握拍追打三两下,眨眼逃之无影踪
轻嗫气细寻找,难见躲匿在西东
莫非巧能障眼法,忽察狡藏墨点中

  古人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事书画艺术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精心修养练功。为了名利到处游走,终日慌慌不定,这种人笔下的作品肯定是浮躁的,低级趣味的。在尘世喧嚣中,当我们看到伟凡先生作品的时候,会顿感安静。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我们祝愿伟凡先生的艺术之路越来越宽阔,脚步越来越坚实,不断向新的高峰登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逐鹿中原 | 第五届全国书法名家提名展——曹秀会
寂寞高者--吕洪年先生章草书艺管窥
文质相辅 醇厚典雅——朱崇昌先生书法印象(图文)
简评周毛新先生书法艺术
山东省老前辈书画名家“五老”之——宗惟成先生
国粹艺术名家——张学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