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文观止》共读集锦37 | 悦读读书

古文观止

四月共读

作者: 

    吴楚材、吴调侯选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领读者:icewanderer

北山移文

南北朝:孔稚珪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摈,法筵久埋。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唐代: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领读者说

今天要读的篇目是:

北山移文

谏太宗十思疏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北山移文

孔稚珪所写的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这篇文章读起来,节奏感鲜明,富有韵律。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文章开始,就点明,何为北山移文。作者,借山中仙灵之名表达自己。开篇赞赏隐士,尽皆溢美之词,而后突然反转,“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直言这种隐居山中又有世俗之心的人荒谬肮脏。

第二段直接点名那个姓周的人,隐居山中时目中无人,认为自己的德行无人能比,才德旷古烁今。一时感慨山中没有真正的隐士,一时感慨没有贤明的君主。然而皇帝召他入仕时,却欣然前往,将自己隐居时的衣服全都撕毁烧尽。

改弦易志,立志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官。作者说,因为姓周的这个人改弦易志,于是,南岳北陇深谷群峰全都讥笑嘲讽他,并深以为耻。全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对于这些欺世盗名之徒的厌恶,表现的淋漓尽致。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批评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言。

魏征,唐朝名相,辅佐李世民共同建立“贞观之治”,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而名垂青史。其谏言多收录于《贞观政要》中。

之所以说是批评,开篇没有铺陈,直接就开始谏言,与前面读的所有进谏之词,区别明显。

这篇疏,是因为当时唐朝发展正盛,无内忧,无外患,李世民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看到繁华背后的危机,“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从这篇疏中,可以看到此君臣二人的相互信任。“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的人,即魏征。

建议此篇与“十渐不克终疏”一起读。

且,可扒一扒魏征生平。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替李敬业写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

骆宾王,七岁写出《咏鹅》的神童,初唐四杰之一,一生颇为传奇。

先扒一下背景,光宅元年,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四子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正想进一步登位称帝,建立大周王朝,这就引起一些忠于唐室的大臣勋贵的愤怒。

身为开国元勋英国公李绩嗣孙的李敬业,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号召,在扬州起兵,建立匡复府,自任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骆宾王被罗致入幕府,为艺文令,军中的书檄,均出自他的手笔,此文即作于此时。

第一段直接说那个当朝干政的武氏不是好人,出身卑微,秽乱宫闱,从出身到人品都是极差的,必须唾弃的,此人危害李唐,必须讨伐!也是为后面李敬业讨伐她打下基础。

行文一气呵成,号召天下讨伐武则天。

今日话题:

北山移文从反面写士大夫阶层的虚伪奸诈,与归去来兮辞行文手法的区别巨大,古文中,散文与骈文的对比。

打卡集锦

嘻嘻

《北山移文》琢磨了半天这个题目,“移”原来是一种文体啊。北山即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王安石也写诗《北山》表达闲适的心情,看来北山是个隐居的好地方。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了解了这些再来读北山移文,能够体会作者讥讽的意味了。这一篇体会含义的同时,更要体会文字美,又回到了逐句看翻译的状态。

《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遇到魏征幸也,魏征遇到唐太宗亦幸也,两个对的君臣相遇,让我们欣赏到这篇骈散结合、正反论述、形象比喻、雄辩逻辑之文。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笔下的武则天真真是个暴君,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号召大家起兵讨武,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鼓动人心。

笔力雄健,行文流畅,极具号召力。无论以后武则天功过如何评说,武则天的暴行永远留在这篇檄文之中。

想吃泡芙

《北山移文》

《北山移文》韵律感很强,大声诵读的时候不自觉的想摇头晃脑。但因为辞藻华丽,意义反复,总觉得有些拖沓,像是为了描写而描写。文字没有根漂浮在天上,就像是一个人面容精致却少了有趣的灵魂。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四六骈文是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的,但我本人还是更喜欢有人情味儿的文章,接地气的文章,朴实无华但却能撼动人心的文章。

《谏太宗十思疏》

一个朝代的兴盛总能缔造种种传奇,太宗皇帝与魏徵便是“贞观之治”中的一段传奇。魏徵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谥号“文贞”,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然而有时候,人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所谓佞臣,就好像是“B612”磨皮、滤镜、自带美颜;而刚直的谏臣就像是高像素单反,连脸上的黑头都能清晰无比的照到。知足自戒、知止安人、谦冲自牧、慎始敬终、虚心纳下、正身黜恶……

喂!醒醒吧,不能总是活在美颜相机里啊~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我对武则天很有好感,百度了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据说,武则天在看到这一篇檄文时,起初还嬉笑自若,之后在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惊问此文是何人所写,之后有感叹说“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秽乱后宫,祸乱朝纲,《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将武则天说的如此不堪。但谁也无法否认,武则天的胸襟、胆识、气魄不输世间任何一个男儿;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武周一朝的政绩也彪炳史册。

Jennifer

北山移文:本该是严肃的移文,可在作者的嬉笑怒骂嘲讽中,还是让人不禁莞尔,如此别致的角度,如此才气的调侃,比直来直去的方式好玩多了,不知那周颙看了感想如何?

魏征,不愧是太宗的镜子,真太宗之幸也。恰如有人与己之外,结合当时的环境,及时提醒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给出合理的解决之道,都说魏征直接,可此文读来还是很委婉的,尤其最后那句“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听着还是很暖心的。

骆宾王,神童已长大,介入政治,一篇檄文,让被骂者也震惊其才华,足见水平之高!一边是对武则天全方位的声讨,一边是徐敬业的正义、实力的褒奖,加上最后的煽情,太有号召力了!

Liang

《北山移文》这篇文章很有乐感。

我发现古人呢,包容心不强,宽容度不够,小心眼挺重,就像小孩子,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爱时极爱,恨时又弃之如敝履。作者对周子是这样。周子在收到诏书“焚芰制,裂荷衣”的行为也是这样。

作者还嫌批判的不够,把山川白云草木这些压根不会管你的自然景观也赋予了这样的感情。

《谏太宗十思疏》在今天看过那么多隐士所向往的生活后,看到这篇时唏嘘不已,无比感动。

想起个故事,不知真假:曾经有两个党,党A和党B,分在不同区域分别同时执政的混乱时期。党B党风不好,贪腐时有发生。有人传过来风声说党A爱民如子党风勤俭节约,党B的领导人太太讥笑一句:那是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利的滋味。

权利,作为一国之君,俯视众生,自然容易自我膨胀。如果碰到一个老头子总在你耳边叨逼叨。就算不给他打入大牢,也得给他搭配的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但是唐太宗没有这样做,而是虚心接受魏征的批评。大家都说魏征这副镜子的作用意义非凡,但其实也要看到配合他一同演出的压制住自己欲望爱好和力量唐太宗的功劳。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看着铿锵有力,煽动性很强。小时候看电视剧,刘晓庆演的那版。里面(好像)有一段就是骆宾王写完这篇文章,被武则天抓来天天看她怎么工作。看了一阵子之后,骆宾王服气了,不再提讨伐的事情。不知道史实是不是也如此。

编辑:灵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文观止112: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古代那些敢对皇帝破口大骂的人
武则天读完《讨武曌檄》后拍案叫绝,做出此举动前,她想了什么?
一代女皇武则天留给我们的几点启示,学到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
24、以人为镜
大陆泽文化系列:犯颜直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