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茶、岩茶、老白茶不应该有鲜爽感?只有喝着像绿茶,才算鲜爽?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网上听到一件新鲜事。

有人称,红茶的新茶不能喝!

此言一出,语惊四座,这到底是为什么?

对方的观点逻辑着实令人难以接受,因为他给出的理由是:

“红茶古法加工制作工期在72小时内就能达到45%的发酵程度,后期需要存放2-3年才能达到全发酵状态。”

“所以,红茶在加工出来后,至少要放2年以后再去喝,更能体现醇厚感……”

这番新奇言论,不知内情的新手茶客乍一听,估计会被绕进去。

但从喝茶经验看,对方这番看似学术专业的内容,没有半点真实可信度。

至少,红茶种类众多,各家制茶心得不同。

考虑到慢工出细活的原则,不可能板上钉钉地一口咬定,制茶仅72小时。

对绝大多数红茶而言,喝新茶更好,用不着特意去存放两三年再去喝茶。

另外,单论茶叶的加工,对方根本没弄明白何为红茶的发酵!

无独有偶,昨天看到一段留言,讲的也是红茶全发酵。

“红茶是全发酵茶,哪来的鲜爽感?”

将两者并谈,围绕茶味的鲜爽感,有些事值得逐一再去细说。

《2》

一、红茶是100%全发酵茶,没有鲜爽感?

茶叶圈子里红茶是全发酵茶,这一基础归类十之八九的人都略有耳闻。

但谈及什么是茶叶的发酵?估计很多人还没弄明白。

日常生活里谈到发酵,离不开“菌”的参与。发面团要用酵母菌、酿醋要用醋酸菌、酿酒要用到酒曲……

而茶叶的发酵是多义词,并不强调菌类的参与。

除了茯砖、熟普等黑茶在制作时有借助特定菌类外。(较有名气的是茯砖茶的“金花”,本质是酵素类菌。)

平日我们提到的大部分茶,包括半发酵的乌龙茶、微发酵的白茶、全发酵的红茶,它们在制茶发酵时并没有菌类参与。

因为,红茶、乌龙茶、白茶的发酵,实质是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按氧化程度的不同,红茶>乌龙茶>白茶。

红茶在加工时,鲜叶采下后要先萎凋,再像揉面团那样,将叶片揉裂(专业术语是揉捻、揉切)。接着在适宜温湿度环境下,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会陆续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就像苹果切开后会氧化褐变那样。

乌龙茶做青环节中,在摇青与“绿叶红镶边”的形成过程中,内在的多酚类物质同样在氧化。

白茶工艺简朴,以萎凋、干燥为主,但在长时间萎凋过程中,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仍旧保有活性,能产生轻微发酵。

最后,顺便提一下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在茶青鲜叶刚采下后就需要及时杀青,高温杀青能“杀死”多酚类氧化酶的活性,自然谈不上发酵与转化!

弄明白茶叶的发酵本义后,再来看红茶的全发酵。

茶圈内,有不少人将红茶全发酵理解成100%全部发酵,这显然是错的。

从喝茶经验看,市面上能买到的红茶,发酵程度各不相同。

像金骏眉等,它的发酵程度相对要略轻,茶红素含量生成不多。

这从它的茶汤颜色上,也能窥见一斑。

真正的金骏眉泡出来,茶汤并非是“红汤”,而是汤色偏金黄。

大多数情况,当你需要判断一款红茶的发酵程度时,可从汤色“红不红”进行初步判断。

有一说一,对红茶而言,茶汤颜色并非越红越好。

汤色过分偏红,尤其是暗红不清亮的红茶。

它们往往是发酵过头的产物,这样的茶,茶汤滋味容易发酸不说,鲜爽感还会明显下降!

而真正的优质红茶,如正山小种、金骏眉一类,在产区正宗(出自桐木自然生态保护区)、工艺到位、存放得到的前提,喝起来,茶味远比普通红茶来得鲜醇爽口。

饮入茶汤的瞬间,会觉得茶味格外清冽甘润。

吞下汤水后,回甘生津、喉间沁凉。

如是种种,均在体现美妙的桐木高山韵!

《3》

二、高温焙火后的岩茶,没有鲜爽?

提到茶味的鲜爽,很多人会认可绿茶、白茶的鲜味。

但却对岩茶的鲜爽,感到不可思议。

“什么,岩茶在焙火之后,不是只剩下火味吗,怎么会有鲜爽感?”

这就需要再次的细致的喝茶感受了。

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仙、肉桂等)在焙火后,它的鲜爽感不像绿茶那么显眼,而是隐在深处的细节里。

闻盖香,在香气的尾调处能体验到花香、果香等茶香之鲜。

茶汤入口瞬间,顺滑美妙,甘润鲜美。

咽入汤水后,快速涌现的回甘、生津、唇齿留香。

连续喝上几杯茶,再紧紧抿住嘴巴,慢慢感受回味。

这时你会感觉整个口腔像是被茶香、茶味彻底清洗那般,异常洁爽清新。

回味中,唇齿间隐隐留有茶味。

就像听了一首美妙的曲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慢慢品鉴时,接连不断的弦外之音,缓缓浮现。

如月中天,含蓄浑厚。

对岩茶而言,那是优质好茶在经历焙火洗礼后,绽放出来的独特风采。

岩茶里,不存在焙火后就没有一丝鲜味的说法。

如果刚开始喝岩茶不久,觉得足火岩茶驾驭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妨先从火功轻一些的岩茶入手。

那些轻火、中轻火的岩茶,花香馥郁,茶味清爽,哪怕是零基础的入门级茶客,也能轻松喝懂它的茶味!

喝茶时,鲜爽感是好茶的共同要求。

具体到岩茶身上,只要山场好,做青摊晾及时,焙火到位,鲜爽感不会平白无故消失。

要是一款岩茶在焙火后,只有焦糊味,没有鲜爽感。

说明它已经焙焦、焙死,成了岩茶圈内臭名昭著的病火茶,不值得入手!

《4》

三、老白茶存了10年,哪会有鲜爽?

茶圈内,不少茶客对鲜爽感存在误解。

甚至有人觉得,只有喝起来像绿茶新茶那样才能叫做叫鲜!白茶里,只有新茶才注重鲜爽,而老白茶仅需关注茶味醇不醇。尤其是已经存放上10年的老茶,还能剩下哪门子鲜爽味?

不不不,此言谬以,鲜香醇爽才是好白茶的本色。

新白茶既要清新鲜爽,也离不开汤感醇厚饱满。而老白茶,同样要求鲜爽与醇厚“两手抓”。

白茶里,不论存茶年份高低,存3年、5年、甚至上10年。

在品质好、仓储规范的前提下,白茶的基础品质要求离不开鲜味。

然而,市面上的白茶质量参差不齐。

有相当一部分打着“白茶”旗号的茶,非白茶传统产区,非高山原料出品,白茶加工技术并不规范。

更有甚者,连树种都未必符合适制白茶的要求,随便找片茶园就采了。

这些用低端茶青鱼目混珠,粗略加工制出来的白茶,外形上能有个白茶的样子就不错了,当然谈不上鲜香醇爽。

除此外,茶叶市场内提到老白茶(尤其十多年陈的老茶),当中有不少做旧茶。

经过做旧加工后,茶叶内部的绝大部分风味物质,已经被严重破坏。

考虑做旧老白茶在造假时常见的三板斧——厚堆、渥堆、暴晒。

采下来的茶青经过连番折腾后,外形迅速被摧残,变成老气横秋的模样。论内在养分风味,尤其是呈现鲜爽的茶氨酸类物质,一早就消失不见,无影无踪。

到头来,论口味,更加谈不上“鲜爽”二字。

但真正的老白茶,茶味表现绝非如此。

喝起来不鲜、不爽口的茶,品质上必然有缺陷!

《5》

茶味的鲜,覆盖面很广。

包括有鲜香、鲜甜、鲜爽、鲜美、鲜嫩、鲜活等。

鲜,是优质好茶的美好品质体现。

好红茶,要鲜醇爽口。

好岩茶,要香清甘活。

好白茶,要鲜香醇爽。

不同茶叶之间个性迥异,风味表现不尽相同。

但好茶的本色,却殊途同归。

唯有喝起来爽口的,才是一流好茶。

鲜爽、清鲜、爽口的茶汤饮入后,会让人念念难忘,越喝越想喝。

不爽口的茶,犹如缺少点睛之笔的画龙,终究是没有灵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靡茶圈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冲泡方式,究竟是真是假?
大寒时节,煮壶老茶暖寒冬,老白茶、岩茶、黑茶、红茶煮着喝!
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普洱茶,六大茶类里,哪一泡茶好喝?
不同茶不同味 茶相同而味有异
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武夷岩茶冲泡大全!(建议收藏)
绿茶、红茶、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哪些茶第二年还能喝?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