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蛮人”成为了最终赢家

最近,有关房企的消息层出不穷,“三条红线”等房企融资新规尚未降温,险资战投房企又再度引发关注。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向冠以“野蛮人”的险资频频举牌地产,阳光城日前公告称,将引入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作为重要投资人,转让完成后,泰康保险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13.61%,成为阳光城第二大股东。

此前,大悦城牵手太平人寿,中国平安拟参与招商蛇口定增(9月13日宣布终止)。平安也早已入股碧桂园、融创、华夏幸福、旭辉、金茂等地产企业。

这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宝能系”耗资百亿元,四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一度突破20%,新兴险资跨市场监管套利,对房企展开收购遭到了强烈的抵抗。而如今,世事变幻,房企对险资的态度已然由反感变得暧昧。这背后是一拍即合的阳谋还是行业逻辑的突变?

宝万之争,险资房企的第一次交锋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惊心动魄的大战。

2015年,股市动荡,一片低迷。宝能集团的姚振华却逆流而上,他通过“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开始增持万科,并对外公告:“应保监会的要求,维护市场稳定,买入蓝筹股”。而另一位主角,万科的王石先生,并未意识到此时的暗流涌动,甚至还欣慰的发个朋友圈说:“还是我们深圳的企业,彼此知根知底啊。”

王石的朋友圈发完不久自己就担忧了,暗流逐步浮出水面。早就做好准备的姚振华动用百亿资金不断的增持万科股票,先后四次举牌。到15年年底,宝能集团已经持有万科的20.08%的股份,成为万科的第二大股东,直逼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王石此时才意识到姚振华的意图,明白了他就是个想恶意收购万科的“野蛮人”,宝万之争拉开帷幕。

2015年12月17日,王石公开宣战宝能集团,他指出:“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不会受到资本的胁迫,将为万科的信用和品牌而战”。然而,现实就是这么真实。第二天,宝能集团再次举牌,以24.29%的股权比例一跃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姚振华不打招呼、不动声色,不到半年时间,动用近400亿元资金,把原大股东华润集团远远甩在身后,手法之凌厉远超万科及其他股东的预期。

“宝万之争”引起了最高层的密切关注,它被看成了实体经济与资本力量博弈的标杆性事件。

2016年12月,证监会用前所未见的严厉口吻警告说:“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自此野蛮人一词火遍江湖,也成为了某些险资的代名词。

故事的最后以宝能系险资退场,王石隐退,深铁成为大股东,郁亮结班画上了句号。在这次交锋中,当然可以说是宝能的一次失败,但对于险资来说却并非如此,险资越来越“凶悍”,在二级市场频频举牌房地产股票,保险公司对于房地产的追逐,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房企与险资的“小心思”

宝万之争后,险资入市受到严格监管,尤其是类似野蛮人的标签,让险资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去年以来,监管层在不同场合,多次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投向权益市场。曾明确表示,希望社保基金、保险机构进一步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双方的需求可谓一拍即合,险资战投房企热潮再起!

保险公司追逐房地产的背后,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经济下行”下的资产配置压力,以及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流动性充裕。经济下行周期,好的可投资标的乏善可陈,而那些低估值、分红高、股权结构分散的房地产股及地产公司就变得更有吸引力。

保险公司的妾有意,不久之后换来了地产的郎有情,而这一态度转变的背后是地产行业唯规模论退场,房住不炒的国策和融资新规的影响,银根收紧下险资反而成了房企拓宽融资的重要渠道。

前不久,相关部门对房企划出“三条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70%,净负债率>100%,现金短债比<1。根据这三条线的踩线情况,房企被区别划归“红橙黄绿”四个档,三条线全踩的红色警告,安全避开三条线的绿色鼓励,并要求相关房企降负债方案。

从最近恒大7折卖房、到阳光城引入战投,无一不是“三条红线”下的降负债之举。而引入险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来降负债似乎成了房企的上佳选择。

保险投资地产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且符合险资的长期特性,而“不缺钱”的保险公司也可解决地产公司的资金饥渴症。

从目前主要险资的布局领域来看,地产股成为险资布局热点,险资加码布局头部地产股也有抄底龙头地产股的动机,房地产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已显现出马太效应,竞争优势再度向头部公司集中,但前期房市的整体低迷环境,已大幅拉低头部地产股的估值,出现难得的投资洼地。

另一方面地产股又具有普遍高股息率特点,长期持有可为险资带来丰厚回报,这也契合险资资产配置要求能够穿越周期、稳定收益的要求,抄底地产股契合险资的长期投资预期。

对房企而言,此时引入战投,拓宽融资渠道,也拓宽了自己降负债的空间。而对险资而言,“保险+地产”已经成行业投资范式,此时不买,难道等着房企挺过这一关涨价了再买吗?

不论房企打算怎样应对,“三道红线”都已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房企降负债、去杠杆的改革之路也不得不走的更快一些。

未来,地产“姓保”的格局,会不会越来越明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振华为何一定要拿下万科? 因为他兜里没钱了
管中窥“报”系列之一 | 万科的投资价值正在褪色
有情怀的王石粉,你们就活该被深度套牢!
神秘的宝能系 和王石的“江山”美人
王石强硬回应宝能系:你信用不够没资格当“老大”
万科的选择——经理人、投资人、野蛮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