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门以北的胡同宽?

大运河、大碗茶,四合院,大运河……帽儿胡同、绿米仓胡同、竹竿胡同、驴市胡同……丰盛胡同、甘露胡同、鸦儿胡同、灵境胡同……百顺胡同、胭脂胡同、石头胡同、朱家胡同……

昔日北京城规划建筑布局,让古老北京胡同文化呈现独特异彩;往日大运河的繁华商贸活动,让古老的北京胡同文化演绎无限风情。

草根文化、贵族文化、商贸文化……走在京城的胡同里,就可以寻找到它的影迹。北京胡同见证了老北京的社会生活、商业文化的变迁的影子。

经常有朋友问,前门以北的胡同为何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窄呢?

其实,在传统汉文化中有“一条小巷宽不过六尺”。因巷子居民一般是平民百姓,官宅很少住在巷子里,百姓无需过车马或八抬大轿。这与北京超过六尺宽的胡同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北京胡同不仅是百姓居住,也有官宅鲜明特色。

从史地民俗角度看北京南北城的历史面貌。北京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胡同一般较窄,规划也不整齐。

老北京坊间流传“东富西贵、南贱北贫”的说法,从明朝流传至今。有观点说,“东富西贵”说的不是老东城和老西城,而是崇文区和宣武区。理由是清朝入关后,推行“迁汉令”,内城“分列八旗,拱卫皇居”,原住在内城官民被赶到外城了。内五城变成皇居之地和八旗兵营,各旗都是有贵有贱、有穷有富,不存在“东富西贵”。近代学者夏仁虎在《旧京琐记》中解释:“旧日,汉官非大臣有赐第或值枢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门外,土著富室则多在崇文门了,故有东富西贵之说。”由此,东富说的是老“崇文区”、西贵是指老“宣武区”。但这一观点,在老北京人眼里立不住脚。只要串串老北京胡同、看看四合院宅门,还能看到“东富西贵”烙印。甚至还有人说,“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说法。也有人说,“东贵西富、南穷北困”。

不过,笔者认为,还是“东富西贵”说法最科学。元明时,漕运是京城主要交通方式,京杭大运河是水上商路,明朝后北方终点在通州。

回望京师十三仓,南来北往物资,集中在北京城东部,所以东城粮仓非常多。比如海运仓、新太仓、禄米仓,和朝阳门内保存下来的南新仓等。朝阳门是京师九门里运粮的“粮门”。而东直门,最早功用是走木料的。为了便于商业交易,商人富贾和殷食人都渐在东城扎根。长此以往,就有了“东富”之说。东面靠近大运河,生意人多。你看现在绿米仓、海运仓、竹竿胡同、拐棒胡同--都反映这一商贸文化背景。

清朝完全在明朝内外城建都,所以格局基本未变。在老西城,尤其是什刹海周边,建了不少贵族贤达之官宅。也就有了不少关联的有名胡同。这些胡同的特点也反映出“东富西贵”的老北京生活特点。

那么,为何南城也就是前门以南胡同一般较窄破落呢?老北京住在南城人大都是手艺人。这是因为,清政府为安全规定,不许外来人住城内,内城不许娱乐。从此,老北京戏园子、戏班子都搬到南城。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崇文门外,因此形成了老北京前门杂乱商业区。另外,来京赶考举人也基本集中在此,形成了老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北京城内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一般在什刹海一带。清末京师的12个戏园子,三庆园、同乐园、广德楼、庆和园等,有一半以上在大栅栏一带。除了戏子,南城也是“窑子”聚集地。陕西巷的“上林仙馆”,曾是“八大胡同”中最为显赫一家以接待王公贵族的休闲娱乐场所。大栅栏附近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韩家胡同,当时叫韩家潭,在全盛时期就云集了20多家妓院。旧时戏子和妓女身份卑微,而读书人的日子也过得清贫。

北京胡同多,街口就多。名气大的数菜市口。菜市口名气大是因那曾是清代法场。宣武门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此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儿:“后悔迟”。戏文中唱道“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拉到菜市口。

因此,民间流传南城有“三多”之说,即,戏子多、窑子多、举子多。此外,老北北京的人都知道南城会馆也多。会馆,类似于现在各个省的驻京办。如,湖广会馆。

老北京这种生活社会文化现状,也让北京胡同名字变得千奇百怪,寓意各异。譬如,屎壳郎胡同、墨河胡同、鼓哨胡同、菊儿胡同、碾儿胡同、巴儿胡同、马良胡同等。

当然,也有许多胡同富有历史意义。譬如,司礼监胡同、恭俭胡同(内宫监变音而来)、织染局胡同、酒醋局胡同、钟鼓司胡同、惜薪司胡同、蜡库胡同、瓷器库胡同等等,都是历代内府太监的监、局、司、库,作各衙门所在地,显示当时皇城范围。南、北太常胡同,是以太常寺而取名;贡院胡同,为明清的考场。等等。

谈起北京胡同,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窄的有传说,宽的有故事;长的有话题,短的有趣闻……有名的有文化,没有名的也有历史……这就是北京胡同的文化。

在成都宽窄巷子炒作的沸沸扬扬,而在北京宽窄胡同屡见不鲜。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后来有人曾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其实,北京特别窄胡同,名叫“钱市胡同”,平均宽仅0.7米,最窄处仅有0.4米。“钱市胡同”位于前门外珠宝市大街。据说,之所以叫钱市胡同,过去这条胡同里都是钱庄。这是一条死胡同,东西走向,全长55米,钱市胡同为何这么窄?说是为了安全,这里有中国现存最早的金融交易所。钱市胡同比起灵境胡同来,其长度可与其宽度相媲美。灵境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单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东起府右街,西至有名的商业街的西单北大街。据说,明朝时,灵境胡同分东西两部分,东段因坐落有灵济宫被称为灵济宫,西部南侧有宣城伯府称宣城伯后墙街。清朝时,以西皇城根南街为界,东段因原“灵济宫”逐渐变读为灵清宫、林清宫,被称为林清胡同,西段则称为细米胡同。民国时,东段改称为黄城根,西段则称为灵境胡同。1949年后,两段并称为灵境胡同;1985年开始灵境胡同进行改造,胡同被拓宽成了一条小马路,现在最宽处达到32.18米。

有宽有窄,也有有长有短的胡同。“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是胡同,它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位于北京杨梅竹斜街西段,东西走向,是北京最短胡同。其实名为“一尺长”,而实长约30余米。此街虽短,却是老北京胡同的缩影,具有明显的老北京文化特色。当年,胡同路北三个门脸,全是刻字店。“江米巷”可谓北京最长的胡同了,现在叫“东西交民巷”,分为两条胡同。元朝时,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1.6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咽喉要地,所以而得名江米巷。

最古老胡同应是元朝就有的砖塔胡同。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砖塔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砖塔胡同这一名称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据悉,砖塔胡同的年龄亦应与此相仿。可见砖塔胡同历史之久远。

北京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据记载北京自古有多条胡同都叫九道湾胡同,现存的还有东城区北新桥附近的九道湾胡同和前门外九弯胡同。北新桥附近的“九道湾胡同”东、西、南、北、中五巷拐弯不下20处,迂回曲折,纵横交错。老西城区也曾有一条九道湾胡同,不过现已改名为百代胡同。在前门外的九弯胡同仍在,实际上要拐十三个弯,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

在北京,现今还有很多特色胡同保留着。譬如,东城区的礼士胡同、西总布胡同、演乐胡同、拐棒胡同、史家胡同、灯草胡同、金鱼胡同、菊儿胡同、南锣鼓巷等。西城区的丰盛胡同、烟袋斜街、鸦儿胡同、甘露胡同、琉璃厂、力学胡同、大方胡同等。

往期阅读

这就是四合院,北京人平静的院落

四合院的历史轨迹

四合院建筑特色及院落规制

传统四合院有“四合规制” “大宅门”到底是指啥?

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墩儿,一看就知道这家是文官还是武官

四合院之“门当户对”的门道

四合院的兽形门墩儿 只有王公贵族才敢用?

北京城是“漂来”的?

北京城是怎么“漂来”的?

漕运码头“积水潭”,明清后因何萧条了?

“胡同”这一叫法真的出自蒙古语吗?

音频 | 艾君

京彩台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幸看到正在修缮垂花门的四合院
北京胡同老门联
【前门二进四合院】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方,筑起心中的小园林
图时光——你好,北京胡同
守望·镜头里的“胡同情怀”——访北京胡同摄影师贾勇
连北京人都爱逛五大京味儿景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