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也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迅速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将来的形势也许是:不会电脑操作,就是文肓。所以,电脑要从小学生学起。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首先要弄明白: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二、学习什么内容?三、怎么学?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重视德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健康积极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达到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灵活使用、重视德育四个方面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现代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今虽然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许多家庭的电脑仅仅发挥了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学生对于电脑的认识只浮于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认识。特别是软件方面,如今的软件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齐,使学生了解电电脑基本的硬件知识,认识一些优秀的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够进行一些日常的电脑操作。比如windows视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个性化设置等;应用程序的使用,如画图、纸牌、word、及多媒体文件的播放等。

3、让学生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够在网上下载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交换信息。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用,在电脑网络时代,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使信息技术课更加贴近生活。

4、培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与情感。近几年来,不少青少年通过电脑网络进行高科技犯罪,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给国家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二、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小学阶段应该掌握下面几方面的知识:

.硬件知识:中央处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标等。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其中外存储器有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写字板、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各个硬件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鼠标要求学生熟练进行鼠标指向、单击鼠标、双击鼠标、拖动对象、右击鼠标、鼠标的持续操作等;键盘要求学生掌握主键盘区的使用、光标控制键区的使用、键盘的操作方法、字母键的熟练使用、数字键和符号键的熟练使用、小键盘的使用。

.软件知识:windows视窗的有关操作。窗口操作:打开、关闭、移动窗口,改变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横向、纵向滚动条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删除、重命名、属性查看、复制、粘贴等。个性化设置:灵活设置鼠标和键盘、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灵活使用快捷方式、应用漂亮的墙纸、桌面风格设置等。写字板、画图、纸牌、扫雷等常用程序的操作。多媒体基础知识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编辑:初识word、wo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输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打印输出等。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了解因特网,并能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帮助自己学习,共享资源。

.病毒和杀毒软件:了解“电脑病毒”是什么、它的危害性、小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认识一些优秀的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用好电脑至关重要。

.讲解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易于理解的一些常识性的、一说就清楚的知识点。例如,在小学生初识电脑时,可采用讲解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边看边讲,帮助学生认识电脑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要求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在信息中获取相关知识。①“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②“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③“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策略。

.演示引导法: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如多媒体教室),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例如,进行word文档编辑教学时,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来操作。

.自我探究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对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的时候,可采用自我探究法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各种类型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光靠教师去传授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②动手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③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学法: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⒍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技巧参考论文
[转载]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 初中学生网瘾问题研究 -- 中山教师博客 1363....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二)--吕涛的blog
信息2.0教学反思
杨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