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 15:34·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975年,蒋介石心脏病突发去世。可是直到他去世前,他也仍旧没有想过释放自己的结拜兄弟张学良,甚至还在临终前再三告诫蒋经国不要放过张学良,即:不可放虎。

当时蒋介石如此叮嘱儿子,主要是两方面的缘由。首先,蒋、张之间存在私人恩怨;其次,他害怕张学良前往美国或是回到大陆的话,将会给台湾政局带来不利影响。

张学良恐怕是蒋介石一生中,曾给他带来威胁的人之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势力最为庞大的恐怕就是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冯玉祥以及蒋介石自己。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惨胜。只不过他仍旧没能实现对全中国的控制,冯玉祥、阎锡山影响力尚存,两广地区还盘踞着李宗仁的桂系,而东三省则被张学良所掌控。

当时蒋介石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与这些军阀势力进行了妥协。

最后张学良与蒋介石达成“东北易帜”的共识,东北地区遵从国民政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而张学良也升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成为理论上国民政府中除蒋介石与政府主席之外,行政级别最高的官员。

可是这并不代表蒋介石会对“结义兄弟”张学良放下忌惮,毕竟其手握重兵,还控制关外一带。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放弃东三省,导致东三省被日本关东军完全占领。

这对于张学良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毕竟东三省本身就是东北军的核心地带。

虽然随后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可是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命脉。

随着张学良势微,蒋介石也没空再搭理他,他把所有关注重心也都放在围剿红军上,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

时间来到1936年10月22日的时候,蒋介石从南京亲自飞往西安,下令张学良、杨虎城带领军队围剿当地红军。

张、杨二人认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从未停止,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二人的建议遭到蒋介石严辞拒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张、杨带领着东北军以及17路军的高级将领于12月12日这天清晨兵谏蒋介石。

蒋介石与那些同行的国民政府军政高层人员,大多数被张、杨囚禁,其中也包括邵力子、蒋鼎文等人。

西安事变震惊全国,由于蒋介石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对于亲近蒋介石的国民党高层而言,杨虎城与张学良无异于是一次叛乱,那时也确实有人呼吁张学良、杨虎城直接杀掉蒋介石组建新政府。

可是出于国家大义的考量,杨虎城、张学良最终放弃杀掉蒋介石,他们与蒋介石进行了协商沟通,最终迫使他停止内战,与共产党进行合作,共同对抗侵华日军。

随后,张学良也如同他承诺的那般,主动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但是蒋介石却违背诺言,直接将其囚禁了起来,而且这一囚禁便是五十年的时间。

所以蒋介石不允许蒋经国释放张学良显然有个人恩怨在内,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蒋介石不愿意释放张学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出于政治因素了。

别看张学良被软禁长达五十年,可他的政治影响力依然尚存。

在我们看来,张学良虽有过错,但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于国于民也是有功劳的。更别说在建国后,有很多原属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也投向了人民这边。

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说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军长刘多荃,他在解放战争时拒绝前往台湾,留在了大陆,并且在解放后得到中央政府的聘请,在政务院担任参事室参事,后来还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再比如同样是东北军改编过来的51军军长于学忠,在建国后担任过第一届全国政协的委员,以及国防委员会委员,还曾是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的委员,主持过河北省体育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

总之,那时很多原东北军高级将领都在人民政府中担任要职。而这些高级政要们都曾是张学良的直系下属,张家两代人对于东北数十年的经略还是深入人心的,那些前东北军高级将领们对张学良还是比较认可的。

由于曾经奉系家大业大,因此张学良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是名气不小的军人政客。蒋介石害怕蒋经国释放张学良后,他会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动摇某些台湾政要。

而若是像张学良这样曾经在国民政府内部担任军队副总司令、中央委员会委员的人物回到大陆,不亚于李宗仁回到大陆给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带来的影响。

正是这两个主要原因,导致蒋介石囚禁张学良那么久。当初从西安事变后,他一直被软禁到1990年才彻底恢复自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