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战神词中之龙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为何空怀抱负憾终生?

如果要竞选中国最有武功的文人,我首推辛弃疾,如果要选出一个文笔最出众得将领,我还是选辛弃疾。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人有很多,但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横刀捉叛将”的文武全才却屈指可数,而辛弃疾就是其中一人。

他有足够的理由自负,长得帅,又有才,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安民,武将里最会填词的,文人里最会打仗的。杀义端,擒张安国,灭茶商军,武功不可谓不高;六百余首诗词,千古流传,文才不可谓不显。

他一生作诗600多首,写遍了豪情壮志。他曾万军之中取敌军首级,堪称世间无双得壮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读罢只觉胸腔内萦绕着一股豪迈之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道尽了多少辛酸和无奈。

但是英雄不总是完美的,再完美的人都有不为人知的黑暗面,都会受到时人的抨击与指责,辛弃疾也不例外。他一生受过六次弹劾,被斥"好杀、好财、好色"。被弹劾不怕,怕的是这些罪名并非空穴来风。家里有别墅,还有十万平方米的庄园,庄园里养着七个小妾。

而这七位小妾也都是辛弃疾精挑细选,个个都是长袖善舞,能歌会画的好手。她们日常里各司其职,有的是“善笔札,常代辛弃疾答尺牍”,有的歌喉诱人,有的舞姿撩人,甚至有专门负责辛弃疾的生活起居的。

这点从他的词中就能略见一二:“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旁人笑问”。

不仅家里有国色天香的妻妾,辛弃疾还经常光顾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

有一日,一名小官与被辛弃疾看中的一名风月女子寻欢作乐,被辛弃疾撞见。辛弃疾心中不满,回家后连夜召集把这名小官叫来,准备将其撤职。下属不明就里,搞清缘由后给辛弃疾送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才避免被免职。

辛弃疾号“稼轩”,指的就是辛弃疾南下任安抚使时,在江西上饶建造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庄园。这个状元覆盖百亩,就连看惯了繁华与奢侈的朱熹,都称感叹“以为耳目所未睹”。

后来朝廷清查辛弃疾家产,翻出了大量财宝银两,按照辛弃疾每年的俸禄,是绝对不会有那么多钱的,而辛弃疾也不愿意说清楚,这些钱从何而来。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辛弃疾这是犯下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是在古人看来,这就是贪污的铁证。

他所有的成败,他所有的毁誉,都缘于他的执念,并且为达目的,不拘小节,甚或说不择手段。他就是辛弃疾,一个大英雄,一个不完美的人。

生在金国,却立下报效南宋之志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出生在金国统治下的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他出生的第二年,南宋小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约"。南宋君臣不愿或不敢谈恢复中原之事,终日沉醉于寻欢作乐之中,"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只有中原地区的人民不愿屈从女真人的统治,依旧顽强地挣扎着。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是金国亳州谯县令,却时刻不忘自己曾是大宋子民,经常给辛弃疾灌输抗金复宋的思想,两次带他进入金国首都燕京(今北京市),打探金国的内部矛盾,获取金国军队战略布署,勘察燕京的山川地形,以备将来宋军反攻之用。辛弃疾从小就立下了报效南宋、恢复失地的理想。据史书记载,长大后的辛弃疾完全是一个标准的武士,"肤硕体胖,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健壮如虎"。

辛弃疾形象

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南侵,宋金狼烟再起。为筹集军事物资,金国强征男丁,暴敛财富,引起民怨沸腾。21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两千余人的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随后加入耿京领导的起义队伍。

跟辛弃疾一起投奔过来的,还有他的拜把子兄弟花和尚义端。义端守不了军队的清规戒律,竟然盗走帅印,去金营邀功。辛弃疾自知交友不慎,当即向耿京立下军令状,追回帅印。他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去往金营的必经之路上。天快亮的时候,义端果真骑马来到,辛弃疾一个箭步窜出来,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跪在地上求饶:"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意思是,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犀牛,力气大,能杀人,但是别杀我呀!辛弃疾嫉恶如仇,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辛弃疾夜袭金营

耿京领导的义军队伍不断壮大,辛弃疾更成了耿京的得力干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在义军一时风头无两。

多年后的辛弃疾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曾这样写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金主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所杀,金兵全线溃败,耿京在辛弃疾的建议下,决定和南宋朝廷取得联络,以便更好地歼灭金兵,耿京就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有勇有谋的辛弃疾。

辛弃疾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联络任务,带着宋高宗的委任状从临安返回复命。

谁曾想即将到达军营时,却听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谋杀的消息。辛弃疾立即提剑上马,率领五十勇士,飞骑去擒张安国。张安国正在济南府宴请金国同僚,酒酣耳热,被突然闯入的辛弃疾绑在马上,奔出州府。张安国的部下追出府门,辛弃疾回头慨言道:"南宋将出师攻打金国,尔等应当振臂相拥才是,而不是屈身金国。"这些人本来就是耿京麾下的义军,迫于张安国的压力投靠金国,现在张安国已经被抓,群龙无首,又感于辛弃疾的忠义,就纷纷聚集起来,跟随辛弃疾直奔南方。

多年后的辛弃疾这样回忆这段戎马生涯: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长途奔袭、生擒叛徒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引起无数吃瓜群众强烈好奇。


等待机会,道不同不相为谋

然而,宋高宗没有按他承诺的那样封赏辛弃疾,只是将他任命为江阴军佥判,协助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又把他带来的南归义军编入南宋军队,事实上解除了他的军权。辛弃疾对南宋的政治生态并不了解,日日观察着朝中局势,可怎么也盼不到自己被起用的那天。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结识了一生的挚友陈亮。

陈亮形象

陈亮(1143-1194),字同甫,才华盖世,为人气概超迈,喜欢谈论兵事。他听说有人擒叛徒南归,对此人好生敬仰,便前去拜访。辛弃疾府第前有座桥,马怕水,不肯过桥,陈亮一怒,竟拔剑斩落马首。辛弃疾在楼上目睹了整个过程,叹服于陈亮的豪气,遂下楼迎接。陈亮看到迎出来的是这样一个人:"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意思是,此人目光炯炯有神,锋芒逼人,可以照映天下的英雄豪杰;肩膀厚实有力,背上肌肉发达,足以承载全世界的重量。英雄相惜,辛弃疾和陈亮在殷红的马血映衬下,四手相握,定为生死之交。

辛弃疾与陈亮

乾道元年(1165)秋冬之间,辛弃疾江阴签判任满,改广德军通判。来到南宋已然四年,时不我待,他从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这十个方面,写成奏折,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大宋的战略战术。他觉得,宋人应该像喜欢芹菜一样,喜欢他的"十论",故名《美芹十论》,呈给宋孝宗。

奏折呈上去,就如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向何处了。直到乾道六年(1170),宋孝宗无意中翻到《美芹十论》,或许是被其中的巧妙劝谏所打动,遂决定召见辛弃疾。在延和殿上,辛弃疾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陈述宋金形势,说明收复失地的重要性,说他的《美芹十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频频被拒绝,频频遭无视,这让辛弃疾内心很受伤,在建康送别友人后吐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最后好不容易得到孝宗皇帝的召见,大殿上辛弃疾慷慨陈词,唾沬星横飞,孝宗听得昏昏欲睡,听烦了,随便赏赐些银两就将辛弃疾打发走了。

辛弃疾伫立临安街头,灯火璀璨,宝马雕车擦肩而过,脂胭香粉扑鼻入肺,闻之,骨头都要酥了,心里像猫抓似的直痒痒,难怪大家都不想打仗了。

也只有辛弃疾这样高逼格的人,才能看清这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却“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天辛弃疾填了一首词,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们只看见眼前的庸脂俗粉,谁又能懂得那明亮灯火背后,藏着一颗怎样孤独的灵魂!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举此词,云稼轩此词为成大事业者的最高境界。

得到器重,将理想寄于叶衡

淳熙元年(1174)春,辛弃疾被辟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在江东安抚使叶衡手下办事。叶衡对他很器重,认为他慷慨有大略,堪当大任。这年六月,叶衡高升,赴临安任参知政事。辛弃疾在赏心亭为他送行,作《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一首:"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在这首词里,他先巧妙地"捧"叶衡,说他是超脱俗世的高人,一登上赏心亭,无数青山都有话向他倾诉。进而描述自己的惨相,虽然满怀大志,却不受朝廷重用,头发都愁白了,委婉地表达出了自己求延揽的心意。叶衡此时还不是丞相,辛弃疾却在词题中称他为"叶丞相",显然是一种奉迎的说法。事实倒是应了辛弃疾的吉言,叶衡年底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便向皇帝举荐了辛弃疾。宋孝宗看叶衡的面子,将辛弃疾调入户部,任仓部郎官。

叶衡形象

这年六月十二日,叶衡又推荐辛弃疾出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镇压赖文政的茶商军,辛弃疾的文韬武略总算派上了点儿用场。他招兵买马,将茶商军包围在深山里,切断了他们与老百姓之间的联系。闰九月,赖文政眼看路绝粮尽,不得已出来投降。辛弃疾自来痛恨变节之人,尽管朝廷赦令已经下达,他还是杀了赖文正。茶商军平,辛弃疾被加封秘阁修撰。官阶升了,他的心情反而更加忧郁,因为叶衡被谤罢相。他的靠山倒了,每次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那个人都看不到了。

辛弃疾形象

淳熙七年(1180)冬天,辛弃疾调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西正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春天的种子刚播下去,老百姓就眼巴巴地等着秋收,奸商却乘机囤粮,故意抬高米价。饥馑笼罩着城市乡村,终于爆发了平民强抢商人粮食的恶性事件。辛弃疾向来信奉乱世须用重典,他以铁的手腕,挥舞大棒杀无赦,逮住作奸犯科者,连司法程序都免了,全部斩首示众,很快就平息了乱局。但负面后果也很严重,监察御史王蔺弹劾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用起钱来就像用泥沙,杀起人来就像割草。第二年底,他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稼轩居士",宁静中不甘孤寂

饶州城以北一里左右有一片空地,三面挨城,一面靠着带状的澄湖,是块天作地设的风水宝地。辛弃疾来此地视察工作时,一眼就相中了,便依地势,"高处建舍,低处辟田",修建了一座庄园,"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横八百有三十尺。"换算成今天的单位,超过十万平方米。而且,庄园里亭台楼阁皆备,池塘园林俱全。辛弃疾将庄园命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造庄园需要大量的钱,钱从哪儿来?有人可以替辛弃疾解释,说宋朝执行高薪养廉制度,安抚使月俸600万文,其购买力相当于48万元人民币。辛弃疾为官二十载,都是四品以上的大员,又善于理财,积蓄丰厚不足为怪。但宰相寇准那么豪奢,终其一生都建不起像样的房子,辛弃疾的官比他小得多,仅靠薪俸就能建起一座庄园?这理由显然不会让人停止怀疑辛弃疾钱财来路不正。

辛弃疾形象

淳熙八年(1181)底,无官无职的辛弃疾来到"稼轩",做了一个躬耕的农夫。他亲手在带湖边上种下一排排柳树,并插上稀疏的篱笆。辛弃疾甚爱带湖,作词《水调歌头·盟鸥》,说他拄杖纳屦,徜徉湖畔,竟一日而千回。他爱湖而及湖中之鸥鸟,欲与鸥鸟结盟为友,鸥鸟却兀立水边苍苔,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一首词透露出辛弃疾摆脱了官场的烦恼,心情归于宁静,宁静之中又有几分孤寂与无聊。

此时他才四十出头,正值壮年,身体又好,精血旺盛,怎会自甘孤寂?于是将大把时间挥霍于跟妻妾们周旋。除了正妻范氏,他还养了七个小妾:田田、钱钱、整整、香香、卿卿、飞卿、粉卿。别人笑他好色,他也大方承认:"自笑好山如好色。"是啊,我喜欢山水,就像喜欢美女。据冯梦龙《情史》记载,田田和钱钱是辛弃疾刻意培养的文学女青年,能诗善书,经常代替他诗词唱和,给客人回信。辛弃疾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诗词里面,或许就有这俩枪手的作品。

期待复出,与朋友相约鹅湖

辛弃疾与朱熹是南宋"双子星座",二人可谓不打不相识。淳熙八年(1181),朱熹主政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以手续不全为由查扣了一船牛皮,当时牛皮属于军用物资,买卖运输有严格规定。不久,他就接到了辛弃疾的来信,说牛皮是部队购买的,不过手续上有点小问题,何必那么当真?辛弃疾是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军政一把抓,连朱熹也归他管。朱熹无奈,回信严厉批评辛弃疾,却也不得不放行。

朱熹形象

朱熹对辛弃疾不拘小节的作风颇有微辞,却对他的才华和能力极为称道,而辛弃疾也不摆官架子,总是以请教的姿态与朱熹讨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两人反而成了朋友,朱熹赠辛弃疾十二字箴言:"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辛弃疾拿来当从政的座右铭。

辛弃疾曾这样盛赞朱熹:“山中有客帝王师”“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评价不可谓不高。

朱熹对辛弃疾也是敬佩有加,赞道:“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被罢官,朱熹也数次为他鸣不平“辛幼安是个人才,岂有使不得之理!”

淳熙十五年(1188)春,辛弃疾在铅山县奇师村的周氏泉边建了一个别墅,因周氏泉形如瓢,泉水澄淳,辛弃疾便将周氏泉改为"瓢泉","奇师村"改名为"期思村",以寄托他期待再次被起用的心意。别墅建成不久,他收到了陈亮的来信。原来,太上皇赵构上一年底驾崩,宋孝宗赵昚终于能独立主政。陈亮又看到了一丝恢复中原的希望,便给他和朱熹写信,约他们冬天同赴紫溪相会,商讨恢复中原大计。

"瓢泉别墅"遗迹

闲居已有七年,辛弃疾格外期待复出,他在瓢泉别墅停云堂题写《贺新郎》一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你看这青山多么美好妩媚啊,我猜这青山看见我,也会有同样的惊叹吧!于期待中显露出凌人的自负。

辛弃疾形象

冬日的期思村,雪后初晴,一匹大红马载着陈亮徐徐而来。辛弃疾迎到村前石桥,亲自为陈亮牵马。两人踏雪而行,边走边谈论国是。说到国家不整,朝廷却抱残守缺,辛弃疾痛心疾首,拔出剑来,力斩坐骑。马何无辜,一次被陈亮斩于辛宅前桥上,一次被辛弃疾斩于村前桥上。

陈亮踏雪而来

十日里,二人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互答,共话恢复大计,说到激动处,无不血脉贲张。十日后,他们赶到紫溪,却不见朱熹到来。原来朱熹只想谈学问,不想谈政治,便回信一封,自况腐儒和闲汉,要留在"山里咬菜根"。只是陈亮性子太急,未等朱熹回信,便独自一人前去铅山,与辛弃疾相会了。

再被起用,惊喜之余格外珍惜

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日渐强大起来。金国对外要提防蒙古族,对内要镇压沦陷区的反抗,内外交困,乱象丛生。总揽南宋军政大权的韩侂胄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想趁机北伐。为争取更多人支持,他开始起用主战派人士。嘉泰三年(1203),闲居铅山已久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韩侂胄形象

韩侂胄曾经褫夺了辛弃疾所有的官职,连养老的闲官都不曾给他留下。对于此番起用,辛弃疾大感意外和惊喜。他已经63岁,人生走到了收尾阶段,太珍惜这最后的机会了!于是一反常态,挥毫写下一首《六州歌头》,去拍韩侂胄马屁,说他的曾祖父韩琦曾扶助英宗、神宗两任皇帝登上皇位,立下了不朽功勋;说他谈笑之间就整顿乾坤,把天下大事处理好了。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

第二年正月,辛弃疾转任两浙西路镇江府知府,戍守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来到京口,他马上派遣谍报人员,潜入沦陷区,刺探金军兵骑之数、屯戍之地、将帅姓名、帑廪位置等等。通过对这些军事情报的分析,他认为金国目前虽然兵连祸结,但金军长期备战,仍比偏安一隅的南宋军队强得多。南宋军备不齐,士兵厌战,民心不定,难堪北伐大任,想要速战速决是极其冒险的。因此他向韩侂胄建言,必须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做好北伐的准备工作。为此,他先定制了一万套军服,拟再招募一万士卒,组建万人军旅。

再被弃用,带着忧愤离开人世

表面上看,韩侂胄似乎对辛弃疾很重视,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而已。辛弃疾也深知这一点,他和韩侂胄私下并无交往,自己处境孤危,难有作为。

北固亭怀古

开禧元年(1205)夏天,朝廷下诏,加强全军战备。辛弃疾本以为身处前线的他有机会参加作战,却收到了改任隆兴(今江西省南昌市)知府的诏命,等于把他调离了前线。辛弃疾心有不甘,还没离开京口,朝廷又改授他提举冲祐观的闲职。原来,有御史弹劾他"好色贪财,淫刑聚敛"。辛弃疾哭笑不得,现在的他年近花甲,心中只有抗金复国一念,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上阵杀敌,更是连酒都戒了,何谈"好色贪财"?

南归已四十多年,从一个"不识愁滋味"的横槊少年,到"识尽愁滋味"的风烛老人,辛弃疾此时不悲不喜,不去辩解,"却道天凉好个秋。"他再次回到铅山闲居,朝廷的纷争、官场的倾轧,此后怕是再也与他无关。

辛弃疾形象

次年五月,宋军四路出击,开始北伐,但开战一个月即纷纷退却,辛弃疾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嗣后,金军分九路南下,一路高歌猛进,宋军北伐变成了金军南侵。第二年初,金军大将仆散揆病死军中,形势对宋军有利,宋军拟展开反击。宋宁宗和韩侘胄掰着手指,数算了一遍宋军将领,不是败将就是逃兵,只有辛弃疾"其才任重有余"。于是这年秋天下旨给辛弃疾,任他为枢密都承旨,速到临安,陈述对时局的看法。但诏令到达铅山时,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九月初十,辛弃疾带着忧愤离开人世,据说临终时,还大喊"杀贼!杀贼!"

辛弃疾墓

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只是因被历史错位而成了文学家,作为个人,他毕生壮志难酬,没能实现北伐抗金、沙场杀敌,恢复中原的人生理想,这是他个人的悲剧。

反过来讲,中国历史虽然少了一位霍去病、岳飞这样壮拥万夫横戈立马的大将军,但又多了一位化武为文、创造宋词之巅的“词中之龙”。

他为柔美的宋词注入了“筋骨”,也为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注入了英武豪迈、昂扬向上的民族基因。

每每读着辛词,即让人领略到那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豪迈,也让人感受到他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柔情。

辛弃疾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其宏大的理想,一生在愤恨中度过。但即便如此,辛弃疾依然不失为一代英雄。他将自己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华表现在其豪放的词中。而对词境的开拓突破,主要是由于对自己志向至死不渝、对自己的理想执着追求。其自身所具有的英雄的胸襟和气度,更加上平生的不凡经历及不幸遭遇的交互激荡,造成其词的意境得以突破传统。所以辛词对传统的突破,可以说是其人与其世相结合而造成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辛弃疾不仅是一个有理想的诗人,他同时还是一位在实践方面可以建立功业的、有谋略、有度量、而且有权变的英雄人物。只是由于他在建功立业方面的理想全部落空,在失志之余,遂将平生抱负与理想全部寄入词的写作,而且还将其平生英雄豪杰的胆识与手段也都用在了词的写作之中。

辛弃疾能文能武,才高八斗,胸怀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又壮志难酬,生不逢时。他的词在中国词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生前身后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我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瑰宝,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和继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勇:挑灯看剑辛弃疾 | 新刊
文武双全的陆游与辛弃疾
那个文武双全的山东好汉,活成了男人的终极梦想
第291期 | 辛弃疾《去国帖》秘辛
宋代名人榜︱辛弃疾文韬武略,为何总被弹劾而壮志难酬?
通俗故事:辛弃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