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有人猜是大禹,但我却觉得更像是一代人的成果

第一章 走进《山海经》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说起《山海经》的作者,绕不开一个人——大禹(yǔ)。

大禹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治理洪水的大禹嘛。古书上常常把他和尧(yáo)、舜(shùn)并列,因为他们都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明君。

大禹最大的功劳是治理洪水,正是因为治水有功,舜才把帝位传给了他。当时,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瘟疫盛行,怪兽出没;老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大禹的父亲叫鲧(gǔn)*,他采用“堵”的办法治理洪水,结果没有成功。后来,舜让大禹继承了鲧的职位,继续治水。

*传说鲧是大禹的父亲,治水九年没有成功,最后被天帝派去的神杀死在羽山之郊,魂魄化为黄熊。

大禹这个人很聪明,也很勤奋。他带着人四处勘探山川河流,足迹遍布九州各地。他发现用“堵”的办法治理洪水行不通,于是改用疏导的办法,最终战胜了洪魔。老百姓欢欣鼓舞,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后来又拥戴大禹做了天子。

我们在前面说了,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很多山岳、河流、草木、水土、物产的情况。总之,只要是他足迹所至,对上述领域的考察就没有遗漏的。大禹是个有心人,让身边一个叫伯益的人把他们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于是形成了《山海经》。这么说来,大禹是《山海经》的主要作者之一,伯益则是重要的执笔人。

但是,上面这个说法只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没有得到文献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认同。

后人通过研究《山海经》的组织结构、主要内容和语言风格,大致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山海经》这部书不像普通的书那样,在一年、两年或者顶多十年、二十年间就创作完成了,而是在一段非常长的时间里完成的。时间有多长呢?《山海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基本面貌,西汉时期又有人补充了一些内容,时间跨度有上千年。

二是这部书可不是传说中那样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完成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不同的人创作的。《山海经》最初以图为主,文字不多,仅有大致的框架,后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东写一点、西写一点,你补充一句、我补充一句,陆陆续续地完成了这部书。

至于写作者的身份,有人猜测可能是一些巫师,因为《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关于神灵和祭祀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有从事占卜和祭祀工作的人才知道,而且也只有他们才用得着;还有人猜测可能是一些古代的“地理勘测员”,他们受朝廷或者君王的指派,到各地勘探地形,寻找矿藏,划定疆界,回来后把各种信息汇集到一起,按照几个大致的方向,讲述各地的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如此说来,《山海经》还是古人“地理大探索”的结果呢!

总之,任何人,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走过许许多多地方,不知晓当时的八方地理、飞禽走兽、奇人异国,不了解这后面的传说和故事,绝对写不出这部奇书。

说得形象一点儿,《山海经》是一部跨时代集体创作的结晶。它的创作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进行接力,最终促成了这部伟大作品的诞生。

《山海经》里到底有什么?

有人要问了:《山海经》的“经”是不是跟“四书五经”的“经”含义相同啊?“四书五经”的“经”是“经书”的意思,“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山海经》可不是“五经”之一,而且《山海经》的“经”也不是“经书”的意思,而是“经历”的意思。如果简单地把《山海经》的书名翻译一下的话,就是“经历的山和海”。书中的《西山经》就是“经历的西山”,《南山经》就是“经历的南山”。很多人读《山海经》时搞不清楚这一点,还以为它就像古代的经书,也需要时不时地念一念呢。

《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里面记载了我国上古时期的山川、地理、民族、动物、植物、矿产、药材、祭祀、交通等情况。其中不仅包括我们的祖先生活的九州大地,也包括一些远方的神秘部落。据统计,书中囊括了五千三百多座山、二百五十多条河和数百种动植物。

《四库全书》收录的《山海经》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既有许多真实存在的东西,也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内容。

这本书还是一部“神话大合集”,我们熟悉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许多神话故事都隐藏在里面。书中记载的内容如此神奇,所以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说:《山海经》里记载的那些东西,我可不敢讲。鲁迅先生也说过,《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巫书”是什么书啊?简单地说,就是记载祭祀、占卜、求仙、炼丹等内容的书啊!

对《山海经》感兴趣的孩子会说:《山海经》是一部“神话大全”,里面藏着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爷爷呢。

这个说法也没问题。《山海经》最吸引人的地方,可不就是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奇奇怪怪的动物和奇奇怪怪的山川河流吗?

我很喜欢这部书。从严谨的地质学经历出发,再加上儿童文学作家和科幻作家的“眼睛”等多重视角,我觉得这部书不仅是我国古人写的一部《中国地理》,还包括了一部分《世界地理》,只不过它们全都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神秘面纱,人们一时难识庐山真面目。

啊,或许我可以这样说:《山海经》是几千年前,人们对周围天地的理解,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想象。

我从1950年代开始,从事了大半辈子野外地质考察工作,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上古地理书,因为我们的确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真实的地理记载。比如书中对华山、岷山的描述,特别形象,就像图画记录,可以作为研究古代地理的可靠资料。除此之外,这部书还记录了黄河、长江、渭水、汉水及其他一些有名有姓的江、河。这些河流的流势、轨迹、地理特点就摆在那里,跟现实情况大体一致。

要知道,在地形构成上,“山是骨架,水是脉络”。沿着这一副副骨架,抓住这一条条脉络,一路探索,我们就能得到一幅接近真实情况的古代地理图景。如此说来,《山海经》不就是一部古人写的地理书吗?

当然,书中也有不少让人迷惑的地方。最突出的问题是,古人对山与山之间的距离描述得不够准确,动辄好几百里,甚至上千里、上万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还是用我地质队员的亲身经历来解释一下吧!

我在做野外地质考察工作的时候,有好多次需要从这座山翻到那座山。我背着沉重的地质包,吭哧吭哧地赶路。路上,我见到一个老乡,问道:“快到××山了吧?”老乡回答:“不远了,还有十五里。”

我吭哧吭哧地继续往前走,走了好久还是没到目的地,又问另一个老乡:“离××山还有多远?”

老乡回答:“不远了,还有三十里。”

“啊?!”我听了,几乎立刻晕倒。

请问:我该相信谁的话?

谁的话也不能全信!因为在科学技术不发达或者测量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路线、不同的速度,都会影响人们对距离的判断。

此外,《山海经》里还记载了许多神奇的动物,它们一个个长得稀奇古怪的,跟我们在动物园里瞧见的动物大不相同。请问:世界上真有这些长着好几条尾巴,甚至好几个脑袋的动物吗?

当然没有!在那遥远的时代,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远比今天要多。人们出于好奇或恐惧,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又掺杂了各种各样的幻想,所以出现了这些神秘奇特的怪兽形象。我们在阅读《山海经》时,需要一半认真探究,一半大胆想象,这才是“打开”《山海经》的最佳方式。

谁来讲《山海经》最合适?

《山海经》诞生得很早,我们现在直接看原文,除非是专门研究古代汉语的,否则百分之八十的内容看不懂。别说我们看不懂,从汉朝开始,就有很多人看不懂啦。一直到了魏晋时期,一个叫郭璞(pú)*的大学者才对《山海经》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包括标注疑难字的字音、字义,考证书里面出现的一些动物、植物等,编成了一本书——《山海经注》。

*郭璞(276—324),字景纯,晋代著名的方士。传说他擅长占卜,精通天文、历法、地理。他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研究《山海经》的人。

请注意,这本书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经》的原文,都是从这本书里提取出来的。

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研究《山海经》的人,大家可以公开地谈论、学习《山海经》。但是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汉代以后,很多人闭口不谈《山海经》。为什么啊?因为孔子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那时的读书人大多听孔子的话,很少谈论怪异、神秘的事。《山海经》的内容这么古怪,怎么能拿得上台面呢?要是“我”来谈论《山海经》,岂不是有辱“我”的一世清名?

看来,想让那些正襟(jīn)危坐的老先生来讲《山海经》,不行。他们对《山海经》有偏见,没有看到《山海经》中蕴含着我们祖先总结的一些朴素的自然科学知识。

还有一些人,喜欢拿着“放大镜”看《山海经》。这类人以清朝的学者为代表。他们重视的是“义理”,把《山海经》考证来考证去,专注于文字的运用和训诂(gǔ),非常严谨。山东人郝懿(yì)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作品叫《山海经笺(jiān)疏》。后人要想在这一领域超过他们,很难。

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研究古代神话的学者,他们都很专业,针对字词句的解释、古今地名和物产的对比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他们还引用考古方面的新发现,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山海经》很有帮助。我今天来讲《山海经》,可以说就建立在这么多学者辛勤劳动的基础上。

*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号兰皋,清嘉庆年间进士。清代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代表作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等。

综合历朝历代的研究来看,我觉得《山海经》是一部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书,说得通俗一点儿,好像是古代的“科幻地理书”——有一些“科”(有关山川河流的自然科学认识),也有许许多多“幻”(古代劳动人民的幻想)。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部书,没准儿就对路了。

清刻本《山海经》中的插图

我是一个地质工作者,是一个科幻作家,同时也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愿意睁开地质工作者的眼睛,我愿意睁开科幻作家的眼睛,发现其中不同寻常的地方,然后向你们讲一讲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科幻地理学”作品。这里既有丰富的古代科学知识,也有大胆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这是一个大杂烩(huì),也是一个大融合。

不过,《山海经》里的内容太多了,我应该怎么讲呢?一、讲关键内容。涉及古代地理的线索和当今地质地理学发现的部分,包括基本的方位、大山大河、矿产资源以及风土人情等,我都会讲一些。这里面有一些是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来说的,可以说是有自然科学的影子哩。

二、有趣,有趣,还是有趣。《山海经》里的内容很多,除了怪兽、奇人、异国,还有丰富多彩的神话片段,而这些神话片段构成了我国古代神话的源头,后世的很多神话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影子。这一部分,也是我要讲的重点。

三、要想了解《山海经》,没有点儿传统文化基础可不行,还得翻阅查找有关的图书资料。所以,我在讲《山海经》的时候,会提到一些典故、文化常识、诗词歌赋等,不过你放心,这些都不难理解。

四、有的小读者说:我想读《山海经》原文!那也没有问题,我会把《山海经》中经典的句子或者片段,列在我要说的话后面,做一些注释和导读,让你领略古代汉语的魅力。

好了,说得差不多了,咱们现在就开始读《山海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的4大未解之谜,神话背后隐藏着真实历史
《山海经》: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从现实角度看鲧与帝部落的冲突
鲧禹治水
舜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连史记都被骗了,却被《山海经》一句话揭露
《山海经》是“古之巫书”?对照世界地图,地球自古属于中国
《山海经》中离奇的记载,如果被证实,将解开许多世界谜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