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士祯曾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赠诗
userphoto

2024.02.08 四川

关注

作者:赵心放

王士祯(1634—1711年),清代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曾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赠诗。

(一)天资聪颖,一举中第

王士祯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为明朝布政使。他从小就很聪明,五岁入家塾读书,七岁就能读《诗经》,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个天生的学霸。1650年参加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655年参加会试,一举中第。24岁中戊戌科进士。

王士祯二十三岁时游历济南,在大明湖畔的亭子与文坛名士相聚,即景赋《秋柳》诗四首,该诗迅即传遍了四方。他的诗不同于早期的那些遗民诗作,使用了不少典故,咏诵起朦朦胧胧的且含意深刻,虽然有清愁恨意且吞吞吐吐的。简而言之,其味无穷,有“神韵”的特色。

据说当时大江南北和其诗的人不少,甚至身居闺房的姑娘也有写和诗的。从此之后,“秋柳诗社”就横空出世了。后人还将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取名“秋柳园”,说是王士祯咏《秋柳》诗处。

(二)声名鹊起,受到重用

顺治十六年(1659年),25岁的王士祯被朝廷任命为扬州推官,可谓少年得志。清代地方的推官,官秩为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中级法院院长。他在那里任职五年,写下了很多诗词和游记,并与不少文人名士唱和,使他在诗坛和官场上声名鹊起,成为清朝文坛的一代宗师。

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平淡,摒弃了凄凉愁怨的格调,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都很大。入京后的王士祯,在丰富的人文资源的滋养下,更是如鱼得水。他的诗作与宋琬、施闰章等人的作品一起,入选《八家诗选》,说明他在诗坛上已拥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

爱好文学的时任皇帝康熙,有一天问大臣们当今谁的学问最高?谁的诗文写得最好?大臣们众口一词都说是王士祯。百闻不如一见,康熙皇帝召见王士祯当面试诗。王士祯不负众望,写出的诗让康熙皇帝很满意,认为他太有才了,把他从户部郎中升任为翰林院侍讲,官秩为从四品,负责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参与朝廷的机要重地南书房值班。以后在二十多年里,升迁了十多次,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康熙皇帝还多次为他御笔题写匾额、堂额,给予了他莫大的殊荣。

(三)与蒲松龄相识并题诗

众人皆知,蒲松龄做了五十年的家庭教师,西铺村毕家是他的大客户,在那里就干了30年。王土祯和西铺村毕家是世代姻亲,双方时常走动。某年的一天,王士祯来到毕家,无意间认识了当家庭教师的蒲松龄。听说蒲先生在写小说,王士祯感兴趣,就看了他小说的一些书稿,并题了一首诗。

当时蒲松龄与王士祯在各方面都不可比,一个是私塾教师,一个是朝廷大员;一个在田间地坝有点文名,一个是如日中天的文学大咖。据野史载,蒲松龄多次托请王士祯为他的《聊斋》一书写前言。请名人来摇旗呐喊,扩大影响,是通行的作法嘛,看来蒲松龄也没有脱俗。但王士祯推说事务多,一天忙不过来,到头来硬是没满足蒲松龄的愿望。

使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士祯当年为蒲松龄题的那首诗,本来籍籍无名,但后来对《聊斋》一书的高评,世人就是从王士祯写的那首诗开始的。借《聊斋》的知名度,王士祯的这首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可堪称一件最反转的抱大腿事件吧!

王士祯《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诗,原诗从略,试用现代诗释意:

空闲时候可以来听一听,如听豆棚瓜架下的雨丝。看样子他不喜欢人说话,爱听秋日坟墓鬼的唱词。

王士祯认为,蒲松龄十分讨厌人间的丑恶,才会去与孤魂野鬼对话。应当说王士祯的理解不错,此题诗对蒲松龄有所鼓励。

王士祯的著作很丰富,一共有三十余种,四百余卷,其文体达到数十种。他写的诗歌有四千余首,虽然比不过陆游等诗人写诗的数量,但在古代诗人中,还是算写得比较多的了,他的笔记有史料价值,读起来也很有兴趣。虽然他一贯主张“神韵说”,但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的诗篇,有些还颇具乐府风味,可见他的艺术实践客观上突破了狭窄的神韵视野。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末代帝国灿若星辰的文理之势(1)王士祯
《读书》 20110919 老书新读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清 蒲松龄《聊斋诗存》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蒲松龄与王渔阳    图片欣赏
蒲松龄的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