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红颜阿巴亥

乌喇那拉·阿巴亥(1590年—1626年),即孝烈武皇后,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其父为乌喇部满泰贝勒。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12岁,在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她共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因此一生深受努尔哈赤的宠幸。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阿巴亥被四大贝勒逼殉葬,终年三十七岁。顺治朝初年,阿巴亥次子多尔衮摄政,阿巴亥得谥号“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牌位入太庙。同年年底,多尔衮暴病身亡。阿巴亥的谥号又被罢谥,牌位也被赶出太庙。

“天柱排青”,是清代“盛京八景”之首,说的是福陵所在地天柱山景色。福陵俗称东陵;清初,天柱山俗名“石嘴头山”;元明两代,称其为“东牟山”;修建了努尔哈赤陵寝后,更名为“天柱山”。福陵天柱山松林葱茏、峰峦耸秀、钟灵毓秀、气势雄浑。可是,人们很少知道,长眠于福陵中的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却是被逼无奈、抱恨身亡。11月5日,有关史学专家依据翔实史料文献,揭开了近400年前,沈阳“汗宫”中发生的一段冤情。

女真美女

乌拉纳喇氏,名叫阿巴亥,生于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海西乌拉部酋长满泰的女儿。

乌拉城位于现今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地处松花江东岸,水陆交通顺畅,是海西女真强部之一,与叶赫部关系尤为密切。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叶赫部为迫使努尔哈赤就范,纠集九部3万兵马围剿建州,乌拉部为中坚骨干力量。酋长满泰派弟弟布占泰率军参战。结果,九部联军大败,布占泰被建州俘获。当努尔哈赤得知布占泰身份后,不但不杀布占泰,反而待为上宾。后来,酋长满泰被其部人杀害。满泰叔叔兴牙尼盘算乘机夺权。正当乌拉部混乱之际,努尔哈赤将布占泰送回乌拉部,继承哥哥满泰职务,成为乌拉部酋长,以稳定乌拉部局势。

为笼络乌拉部,努尔哈赤将侄女嫁给布占泰,与其联姻通好。为了靠近努尔哈赤的建州,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二月,布占泰亲自将侄女乌拉纳喇阿巴亥送到建州,嫁给努尔哈赤为侧室。当时,乌拉纳喇阿巴亥只有12岁。

此后,出于统一目的,努尔哈赤急于将乌拉部归属到建州,便又将亲生女儿穆库什嫁给布占泰。但是,布占泰却极力靠近叶赫部,与建州女真抗衡。在百般无奈情况下,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以武力吞并了乌拉部。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因为隐匿财物,大妃富察氏被努尔哈赤“休离”。于是,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便晋升为“大妃”,开始主持家政。阿巴亥生了3个儿子:长子阿济格(排行十二子)、次子多尔衮(排行十四子)、三子多铎(排行十五子)。努尔哈赤晚年,将所属正黄旗、镶黄旗牛录,分给大妃阿巴亥之子所有。

争夺汗位

史学专家介绍说,300多年前的沈阳故宫皇苑内,始终充满着血腥的皇权明争暗斗。其中,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一度被废黜,就是皇宫内首次“暗斗”的结果;而“明争”,则是皇太极与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皇位之争。

《清初诸王争国记》中记载:“天命间,四大贝勒各拥重兵……以代善与皇太极最有望。当开国之初,削平诸部,篡夺辽沈,二王功最高。”“代善以宽厚得众心,太宗(皇太极)则威厉为人畏惮。以武力言,代善独拥二旗,为他王所不及,以才德言,合太祖(努尔哈赤)选贤与能之旨者,亦莫代善。”从长幼序齿看,长子褚英早丧,次子代善居长,自然理应代善继承皇位。于是,代善自然成了皇太极争夺汗位的主要劲敌与障碍。所以。皇太极便抓住机会,背后指使,散布流言蜚语,中伤代善与乌拉纳喇阿巴亥,以便到达自己争夺汗位的政治目的。

恶语中伤

《满文老档》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条载:汗之小福晋塔音察,告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与大贝勒(代善),大贝勒皆受而食之;一次备佳肴与四贝勒(皇太极),四贝勒受而未食。”又告曰:“大福晋一日二三次遣人至大贝勒家,大约商议事吧。”还说“大福晋自身亦二三次深夜出宫院”等等。由此可见,一个毫无权势的小妃,竟然斗胆上告大福晋,显然背后有人撑腰、指使,否则,她岂敢恶语中伤努尔哈赤宠爱的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

在一片谣言声中,努尔哈赤想出一条“妙计”:即不加罪代善,以免宠爱大妃与次子代善“私通”的家丑不至于外扬;又要对大妃加以惩治。于是,正如《满文老档》所记载:努尔哈赤下旨:“不念大贝勒之罪,惟言大福晋暗中隐藏许多绸缎、金、银、财帛而拟罪。”并扬言搜查大福晋隐藏财物。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果然中计,将自己的体己财帛,转移到各家藏匿。结果被一一搜出:“去阿济格阿哥(大妃长子)家中查看,则查出绸缎三百。”“去大福晋母家查看,则又搜出?木包面大匣子里寄存的银子。”此刻,皇太极又指使他人告发大福晋:曾经私赠女朝褂和一整匹细织石青倭缎,给总兵官巴都哩的两位妻子穿用。给参将孟噶图妻子缎子朝褂一件。还背着努尔哈赤大汗,私自给村人许多财物等等。

复立大妃

闻听这些中伤谣言,努尔哈赤深信不疑,遂大怒,“将村人俱行召来,令将大福晋所赐之物皆退回,并将大福晋之罪谕示众人:此福晋奸尻邪恶、欺诳盗窃,凡人中所有之坏心皆备。”盛怒之下,努尔哈赤惟念“若将大福晋处死,朕如心肝一样心爱的三男一女将如何痛哭?”于是免除大妃一死,自此“离弃此福晋,废之。”

有关史学专家介绍说,史料记载,乌拉纳喇阿巴亥遭谗言陷害,曾一度被废,遭到离弃冷遇后,努尔哈赤见她并无大过,一年后,便仍复立乌拉纳喇阿巴亥为“大妃”。《满文老档》天命六年四月十五日记载:“汗之大福晋来辽东时,放在皮箱里之假发等零碎什物失落了。居沈阳城东伊边屯一名叫袁丰明者,于四月十六日前来告称:(此物)为别的汉人拾得了。汗曰:即为我所恩养之人前来禀报,赏银五两。”可见,此时乌拉纳喇阿巴亥已经复立为大妃。

继位障碍

代善与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遭到沉重打击后,代善再也无力与皇太极抗争,致使皇太极的权势越来越大,威望更高。但是,在一年时间内,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废而复立,却使皇太极大为恼火。因为,尽管代善业已一蹶不振,但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与其次子多尔衮,仍是皇太极的眼中钉、肉中刺。然而,当时多尔衮年纪尚幼,主要劲敌还是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

皇太极憎恨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还有一个难言之隐的主要原因,那便是他母亲的那层情仇。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是叶赫部酋长杨吉努女儿,为叶赫那拉氏,名叫孟古姐姐。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14岁的孟古姐姐嫁给努尔哈赤。当时,孟古姐姐面如满月、风姿秀丽、温文娴熟,深受努尔哈赤宠爱。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娶了年方12岁的乌拉纳喇阿巴亥之后,便冷落了叶赫那拉孟古姐姐,致使孟古姐姐嫉妒万分,整日郁郁寡欢,最后抑郁成疾,于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二十七日薨逝,时年仅仅29岁。

孝慈高皇后薨逝后,努尔哈赤立即将乌拉纳喇阿巴亥立为大妃(皇后),而先于乌拉纳喇嫁给努尔哈赤的富察氏,却未能得到晋封,可见乌拉纳喇如何受宠。孝慈高皇后的英年早逝,乌拉纳喇的越级晋封,都在皇太极心目中深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在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要致大妃于死地,以解心头之恨。

汗王驾崩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因病去清河温泉(本溪温泉寺)洗浴治疗。但洗浴治疗无效,同年八月一日,努尔哈赤准备返回沈阳料理后事。努尔哈赤唯恐途中出现意外,便先期派人回沈阳送信,让大妃阿巴亥前来迎驾,有要事相商。两人在辽阳附近的浑河与太子河交汇处相遇时,努尔哈赤已病入膏肓,不能言语。同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沈阳西南约20公里处的“?鸡堡”(现今翟家乡大埃金村)驾崩。当天黄昏时分,船从浑河码头登岸,诸王、大臣们抬着努尔哈赤遗体,一路步行,直到沈阳城内位于“九门”附近的努尔哈赤“汗宫”。

当天晚上,“汗宫”内发生了一幕悲剧:强迫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殉葬。

逼宫殉葬

起初,诸王宣旨要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坚决不从。她认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生前并无要她殉葬之意。然而,诸王威胁阿巴亥说:“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无可奈何,只好“遂服礼服,尽以珠宝饰之。”并向诸王哀诉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只是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善抚之。”诸王答复道:吾二幼弟如不恩养,岂不是对不起先帝?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盛饰完毕”,诸王及太祖诸妃向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拜辞。翌日辰时,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自尽,时年仅仅37岁。

与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同时殉葬的,还有代因扎、阿济根两位庶妃。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二日巳时,清太宗努尔哈赤、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的遗体“同柩而殓”,抬出“汗宫”,暂厝沈阳城内“西北隅”。

残忍葬俗

《满洲实录》卷八,记载了乌拉纳喇阿巴亥殉葬经过:“天命十一年七月廿三日,帝不豫,旨清河温泉坐汤,十三日大渐欲还京,遂乘舟顺太子河而下,遣人召后迎之,于浑河相遇……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时崩。”“帝后原系叶赫国主杨吉努贝勒女,崩后复立乌拉国满泰贝勒女为后。然后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怿,虽有机智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乱阶,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盛行的葬制,十分惨无人道。清初也屡见不鲜。据《宁古塔志》记载:“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必于主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不哭,艳装而坐炕上,主妇率皆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弓弦扣环而殒之。倘不肯殉,则群起而扼之死矣。”足见以活人殉葬是何等愚昧与残忍。

《满洲实录》卷三记载:“孝慈高皇后崩,努尔哈赤将四婢女殉之,并宰牛马一百致祭。”《顺治东华录》记载,皇太极死时,侍从章京敦达礼、安达礼二人殉葬。多尔衮死时,侍女吴尔库尼殉葬。由此可见,妻妾殉夫、仆婢殉主,是清初满族奴隶制残余的体现。直至清代康熙时期,皇帝才下谕旨,禁止用活人殉葬,违者按杀人罪论处。此后,用活人殉葬的残忍做法,才逐渐得以遏制,直至杜绝。

矫诏杀人

有关史学专家介绍说,然而,查遍清初惯例,并没有“汗王”驾崩后,后妃必须殉葬的制度。即或殉葬,也没有首先历数某某后妃的罪状,然后再令其殉葬的。皇太极等人的所为,完全摆出了一副事先败坏其人名誉,然后再逼迫其人殉葬的架势,以到达皇太极争夺汗位的政治目的。

有关史学专家认为,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殉葬,完全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临终遗诏,而纯属皇太极“矫诏”,逼迫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致死。因为,当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受到诬陷,因而遭到抄家搜查搜出财物,致使努尔哈赤盛怒时,努尔哈赤还在怜惜大妃及其子女:“若将大福晋处死,朕如心肝一样心爱的三男一女将如何痛哭?”“而小孩们患了病可令其看护照料。”犯了如此“过错”还免除一死,仅仅“离弃此福晋,废之”而已,更何况一年多后,努尔哈赤又恢复了阿巴亥“大妃”位置。努尔哈赤如此宠爱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疼爱其子女,无论从当时“汗王”葬制记载,还是从情感上推论,努尔哈赤均不可能“临终遗诏”大妃殉葬。由此可见,皇太极等宣读的清太祖大妃殉葬“临终遗诏”,完全是伪造的,其最终目的就是杀害大妃,为自己篡夺汗位的政治目的扫清障碍;与此同时,也为母亲孝慈高皇后英年早逝,泄出一口郁积胸中多年的私怨。

当时,努尔哈赤刚刚去世;因为已有与阿巴亥关系暧昧的传言,代善也不便出面,爱莫能助;惟余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与幼小孩子们,只能任人宰割。

继位心虚

史学专家分析,最令皇太极寝食不安的,莫过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一日发生的事情:当年,努尔哈赤因病去清河温泉(本溪温泉寺)坐汤治疗。但洗浴治疗无效,同年八月一日,努尔哈赤准备返回沈阳料理后事之前,派人回沈阳送信,让大妃阿巴亥前来迎驾,“有要事相商”。

作为戎马一生、身体强壮的“汗王”,在七月二十三日坐汤治疗伊始,直至八月十一日驾崩,其间近20天时间,他不可能不留遗命。在他病危弥留之际,单独让大妃阿巴亥前来迎驾,并“有要事相商”,显然是在继承皇位问题上有所商定。处心积虑争夺汗位的皇太极,对此肯定十分敏感,以致他把大妃阿巴亥及其儿子多尔衮,看做继承汗位的最大障碍,必须除掉大妃阿巴亥,才能实现争夺汗位夙愿。

然而,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等文献记载:或言太祖命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或言代善继位。二说虽有不同,但均无由皇太极继位之说。

《皇朝开国方略》卷二记载,道出皇太极当时的心声:“天命十一年太祖崩,众请皇太极继位,太宗辞曰: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若舍兄为嗣立,既惧弗克善承先志,又惧未能上契天心。且统帅群臣,扶绥万姓,其事綦难。”面对即将继承汗位,足见皇太极深感心虚理亏。

史料有假

有关专家认为,史书《满洲实录》也在弄虚作假:《满洲实录》记载太祖崩时,因“国政及子孙遗命预有告诫,临终遂不言及”,显然与事实不符。既然清太祖“临终遂不言及”,为何又说清太祖“临终遗诏”要大妃阿巴亥殉葬呢?显然自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况且,如果清太祖努尔哈赤真有遗命要大妃殉葬,却为何不自己当面言明,而非要诸王传谕不可?再者,“诸王”究竟是谁?为何不明说就是皇太极?然而,史料记载,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被逼殉葬前的一段对话,却着实地暴露了皇太极的身份:阿巴亥:“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只是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善抚之。”诸王答复道:“吾二幼弟如不恩养,岂不是对不起先帝?”能够对多尔衮、多铎称谓“二幼弟”,显然这个“诸王”就是皇太极。

汗位旁落

史学专家介绍说,有关史料记载表明,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在继承皇位人选上已有定夺,即由多尔衮继承汗位。清太祖努尔哈赤驾崩后,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自然就成了皇太极继承汗位的主要危险,所以必须置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于死地,逼迫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殉葬。当时的多尔衮年仅15岁,无力与皇太极争斗,只能眼看着皇太极等人将生母逼死,并夺走了本应由他继承的汗位。

殉葬灭口

此外,与大妃阿巴亥同时殉葬的,还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两名“庶妃”,《满洲实录》记载为阿吉根、代因扎。史学专家认为,“代因扎”为满文译音,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告发、诬陷大妃阿巴亥的那个小妃“塔音察”。因为塔音察诬陷大妃阿巴亥,都是皇太极暗中指使,一旦阴谋败露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皇太极借机杀人灭口,逼迫小妃“代音扎”也就是“塔音察”,也一道殉葬,以免除后患。由此可见,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殉葬的大妃阿巴亥,庶妃代音扎、阿吉根,统统是皇太极争权夺位斗争中真正的殉葬品。

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殉葬后,与清太祖努尔哈赤骨骸一道,暂厝于沈阳城内西北隅3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皇太极在沈阳城东二十里、浑河北岸石嘴头山修建“福陵”后,才将太祖努尔哈赤、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以及庶妃代音扎、阿吉根骨殖合葬。屈指算来,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入土为安已379年矣。有关史学专家引经据典,为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鸣冤昭雪,如果这位37岁便英年早逝的女真女子在天有灵,定会笑慰九泉。

“头台子萝卜二台子蒜,三台子的姑娘不用看。”清代的打牲乌拉城是一块风水宝地,不仅出重臣、出宿将,还出倾国倾城的美女,而且被选入宫中的不在少数。努尔哈赤的大妃,武英郡王阿济格、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多罗豫郡王多铎的亲生母亲乌拉纳喇·阿巴亥就出生于乌拉街三台子。

这位来自乌拉部的稚嫩公主来到日益壮大的建州女真后,既要博得大汗的欢心,又要周旋于努尔哈赤众多的妻妾之间,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阿巴亥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少女,不仅仪态万方、楚楚动听,而且天性颖悟、礼数周到,言谈笑语之间,无不令人心悦诚服。43岁的努尔哈赤对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也爱如掌上明珠。所以尽管妻妃成群,唯有阿巴亥备受大汗的宠爱,自然也就遭到了别人的嫉妒。最恨她的只一位,就是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也就是皇太极的生母。 [pagebreak]

从阿巴亥受宠开始,孟古哲哲的心情就没好过。因为郁郁寡欢,两年后就染疾病危,逝后称为孝慈高皇后。当时并未生育的阿巴亥在后妃中脱颖而出,被立为大妃,独占众妃之首。因为长期与努尔哈赤同床共枕,阿巴亥接二连三地为大汗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之后,又生下一女。她所生的三个儿子,努尔哈赤也爱如心肝。在他们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扶持下,各自掌管着八旗之一。

阿巴亥被立为大妃后,受触动最深的自然就是皇太极了。子以母贵,皇后去世后,皇太极的位置势必下降,所以他对阿巴亥没有任何好感。

努尔哈赤的次子、大贝勒代善与阿巴亥本是庶母和家子的关系,但比她大了七岁。由于夫汗常年征战在外,两人又同居宫中,久而久之,彼此爱慕。当这个丑闻被小妃代音察告发后,努尔哈赤认为家丑外扬也有失体统,并未予追究。阿巴亥与代善相好,无非是想依靠大阿哥在家族中的政治地位,给三个小儿子铺开以后的生路。与此同时,她也留有一手,为了给亲生儿女奠定经济基础,暗下把家中的银两、绸缎、首饰及古玩等物,分别藏匿在大儿子阿济格和乌拉城娘家家中。努尔哈赤得知后,怒不可遏,先是派大臣额尔德尼等四人抄了阿济格的家,后又到乌拉城抄了娘家,索回了全部私藏财物。为了惩罚,努尔哈赤给阿巴亥制定了约法三章:一是不准她再与任何人来往,二是不准她听信谗言,三是暂与她隔房。这就是努尔哈赤有生以来最为遗憾的真假“离异案”。

阿巴亥失宠,告发有功的庶妃代音察和阿济根的地位迅速上升。然而,阿巴亥毕竟是阿巴亥,史书记载她“嫉妒、有机变”并非空穴来风,努尔哈赤占领辽阳之后,立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召回离异了一年的阿巴亥,将其重新立为大妃。由此可见,看尽繁花万万千的努尔哈赤,在饱受相思的煎熬之后,对可爱的阿巴亥仍旧情有独钟,他需要她为自己的事业助阵。

阿巴亥复出后,历史上关于众福晋活动的笔墨也开始出现。努尔哈赤的女人们逐渐从闺阁走上政殿,从京城走向野外,她们不再是帝王的附庸,开始有组织地从事一些政务,比如出席东京城的奠基典礼,奔赴广宁前线慰问,随大汗为垦地开边出行等,这一切与众妃之首阿巴亥的作用息息相关。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攻打由明朝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因身受重伤,大败而归。伤势稍好后,又亲率大军出征蒙古,半个月后胜利回师,不久因病势加重住在清河温泉处疗养。努尔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命人去请大福晋阿巴亥乘船由太子河顺流而下,到浑河见面。阿巴亥从命后,从今日沈阳市乘船溯河相迎,最后相会于瑷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埃金乡所在地),两人商讨了关于代善辅政、多尔衮继位等秘事。几天后,努尔哈赤因毒疮突然发作,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但接下来缤纷缭绕、瞬息万变的时局,就不是阿巴亥这样一位孤单的弱女子可以左右的了。努尔哈赤尸骨未寒,年仅25岁的皇太极就抓住时机,乘乱率几位大贝勒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传达所谓的“帝遗言”,强迫阿巴亥从先帝之命而殉葬。皇太极再清楚不过,治死阿巴亥,既可以牵制代善,又可以控制她的三个儿子。至于替生母孝慈高皇后报仇,倒位居其次了。阿巴亥坚决不从,但又如何能够招架住膨胀到极限的图谋继位的野心。次日清晨,阿巴亥在巨愤之下,按照古人传下来的殉葬规矩,用弓弦扣环的措施自缢。就这样,独占君恩二十年的阿巴亥,成为这场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与她一道从殉的,还有那位告发她的蒙古人代音察和阿济根两个妃子。

一个月后,皇太极逼着代善推举他为皇帝,如愿即位。公元1643年,皇太极病死,由孝庄皇后将自己亲生的小儿子福临推上皇位,本有可能即位的多尔衮,却因为皇后的下嫁,而成为掌管军事大权的摄政王,扶持年仅五岁的顺治小皇帝。

1650年8月,重权在身的多尔衮为生母阿巴亥追封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之号,一并将牌位放置在太庙之中,算是为冤死的母亲平反昭雪。然而,仅仅四个月过后,多尔衮病逝,仍未成年的顺治皇帝在他人的唆使下,毅然将阿巴亥的封号一笔勾销,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从此修史者不再提及有关阿巴亥的史实。

尽管红颜薄命,尽管身世凄凉,但有满族第一美女之称的阿巴亥,却最终陪伴着大汗努尔哈赤,永葬于福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皇帝,为啥愿意娶吉林美女?
努尔哈赤为什么在62岁休了一直受宠的妻子?
乌拉纳喇氏阿巴亥
乌拉那拉氏
阿巴亥 命运多舛、一生坎坷的清太祖大妃
小福晋揭发大福晋的两件丑事,戳中努尔哈赤的痛点,他真怒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