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普通《红楼梦》读者眼中的秦可卿

如果纯粹地从《红楼梦》的文本来看,秦可卿的一生其实很简单,之所以被我们后人搞得如此地神秘莫测扑溯迷离,完全是一些所谓的红学家索隐派严重脱离了曹雪芹的文本捕风捉影自说自话造成的。

我一再声明,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红楼梦》的读者,你可以笑我的浅薄无知,你可以笑我的孤陋寡闻,你甚至可以笑我狂妄自大,一知半解就敢对《红楼梦》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但我还是要说,从书中呈现给我们每一个普通读者所能看到的秦可卿大概应该是这个样子。

在这里我不妨简单概括一下秦可卿匆匆一生的浮光掠影。

她的童年是凄凉惨淡的,她生下来就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她的父母可能是亡故了,也可能是离散了,抑或是一生下来便抛弃了她,总之她一来到这个世间她便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她一睁开眼睛,她就躺在养生堂的简陋的婴儿床上,周围是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像她一般孤苦的男婴或是女婴。但她比起这些和自己一同寄养在养生堂的婴儿来无疑是幸运的,没过多久她便被一个姓秦的工部小职员抱养走了,于是她从此有了一个疼她爱她的父亲,有了一个相对幸福美满的家庭。她因为有了这个父亲,她的童年一点儿也不孤苦,只是有时候在看到身边别的小朋友被一个叫做“母亲”的年轻女人拥入怀中的时候,她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到底缺了一些什么。好在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百般呵护,她究竟也觉不出母亲的重要。

从秦可卿很小的时候起,父亲就极其重视她的人生教育,教她做人的道理,教她处事的策略,加之父亲一贯的谦逊和平的待人接物的耳濡目染,使得她从小就是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由于家道的衰微,父亲难免养成精于算计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渐渐也融入了小小的秦可卿的血液里。而正是这种性格的养成,才使得她成为日后在贾家日渐衰微的时候筹谋衰败后关乎田产教育的第一人。

秦可卿终于一天一天地长大了,十五六岁的秦姑娘出落的花枝招展楚楚动人。

他的父亲看见自己的女儿如此美貌,自然不免有“奇货可居”之意,在心里暗暗筹划,女儿不嫁则已,要嫁必定要嫁个非富则贵的显赫人家。有鉴于和贾家多少有些瓜葛,自己的老上级又是如日中天的荣国府的贾政,于是他的心思便聚焦到了贾府这一点上。好在贾府虽然显赫富贵,但并不迂腐,于儿女亲事上并没有太多的门第观念,几经周折之后,这事居然就成了,秦可卿明媒正娶地便顺顺利利成了宁国府的长孙媳妇。

由于容貌脾气禀性好,人聪明不说,又很会做人,秦可卿渐渐成了贾府上上下下人人夸赞的第一贤惠之人,她的贤德更是得到贾府老祖宗的大大表扬,称她为重孙媳妇第一得意之人。

应该说,从一个寒微之门嫁入当时称得上权倾朝野的贾家,秦可卿真有一步登天之感慨。所以,她待人平和,行事妥帖,除了有性格上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卑微身世的反省和淡淡的自卑。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何尝不是处处小心时时留意,生恐因一时的唐突惹贾府人的笑话和轻看。及至后来慢慢地混熟了,她才渐渐使出她的小性来。与黛玉不同的是秦可卿的性格要平和的多,所以,一个人人喜欢,一个颇不受下人待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普遍世人的一种几乎是以生具来的追求和向往,在这方面,穷人更胜于富人,卑微草根更胜于有权有势的富家子弟,原因很简单,一个有,一个没有,一个习以为常,一个梦寐以求,一个唾手可得,一个高不可攀,人们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往往趋之若骛,这是天性。秦可卿一旦进了贾家,她的志向又不可遏止地在悄悄地升级。她认为以她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像王熙凤一样独当一面,管理宁府,统领全局。

确实,她的理想和她的才干很匹配,以她的才干,完全可以比她的婆婆尤氏做的更好。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她的满腔抱负最终由于一件臭名昭著的“性臭闻”而灰飞烟灭。这就是《红楼中》中最模糊最诡异的一段情节,有关于一个家公和自己的漂亮媳妇的乱伦事件。它的回目现在的版本已经找不到了,甲戌本的回目据说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个“淫”字,亮出了曹雪芹的态度,而一个神秘的人物脂砚斋的介入,又使这个看似清清楚楚的公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在名节与理想面前,秦可卿无奈选择了前者,她知道,只有死,才能彻彻底底地摆脱俗世的流言和诋毁,所以,她选择了一条白绫结束自己年轻而美丽的生命。至于死后贾府的人要怎么看待她,她就管不了了。“自古红颜多薄命”,上辈古人无意中划下的这个圈圈,秦可卿也最终没有跳出,她是以她柔弱的生命在为之做最好的诠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林黛玉的一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悲剧
红楼梦:作为妻子,她严守妇道,却也有着滥杀无辜的狠心
红楼梦这样梳理人物最简单——红楼梦贾家之荣国府(上)
她是红楼梦真正的大小姐,极少出场,却为《红楼梦》定调
红楼梦这对夫妻患难与共,半生琴瑟和鸣,天人永隔仍如初见
《红楼梦》中薛蟠和薛宝钗兄妹俩人为何差距那么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