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穷途末路花袭人

文/王根福

一写下这题目,或许会引来一些红迷朋友们的质疑:袭人在宝玉、宝钗成婚后,不是嫁给了戏子蒋玉菡了么?他们夫妻俩和和美美、幸幸福福,又哪来袭人“穷途末路”之一说!请君稍安勿躁。袭人八十回后嫁给了优伶蒋玉菡,这不假,可“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甚至有人误认为他俩会白头偕老,这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是这样,袭人虽嫁给了优伶,社会地位不高,但夫唱妇随,衣食无忧,袭人何以称得上薄命?又“何德何能”,堂而皇之地进入“薄命司”!要我说,袭人嫁给了蒋玉菡后,仅过了一年的好日子,此所谓“桃红又见一年春”,随后就“丈夫一去不回归”,“无钱去打桂花油”。她的最终结局,将与薛宝钗一样,是贫穷、凄凉,而且终身守寡。根据红楼梦特有的对称法,袭人的结局与宝钗的结局,两者实是类似的,此正如晴雯的结局与林黛玉的结局,两者呈现对称状态,而且极其相似(脂批所谓“相犯不犯”)。

下面,我们细细评说。先看袭人的判词--

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名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脂砚朱笔夹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引自甲戍本第五回。

判词中,袭人“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这无疑是袭人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对此,某些红学家们是如何解释的呢?他们说,画面“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隐其名,又以鲜花之俊俏芳香和破席之污秽卑陋象征袭人性格中美丑两个方面(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鉴赏辞典》)。这种解释,说实在话,很值得商榷。“鲜花”、“破席”,隐袭人其名,这当然不假。但“象征袭人性格中美丑两个方面”,则无稽之谈。因为袭人美的方面,固然不少,丑的方面,却点滴全无。她为“挽救”宝玉,使之走“正道”,真可谓挖空心思。她一心望上爬,但从来不踩别人肩膀,更无告密、陷害他人等等恶劣之品质。这一点,我们要认真说起来,恐怕要写一篇长文,在此,我们因话题有别,暂且不说。

判词中,“鲜花”、“破席”除了暗藏袭人名姓之外,又有何深义呢?我认为,“鲜花”应是“鲜花着锦”之省称,“破席”应是贫困、凄凉之概括。“鲜花”与“破席”正成反跌,亦可称对称,它寓花袭人前半生富贵,后半生贫寒。

或许有读者要说了,袭人何时富贵过?要我说,这“富贵”两字,你当如何理解,又当用在谁的身上。花袭人,本是穷之又穷的赤贫家的孩子,父母没饭吃,眼见要饿死,才把她卖进贾府。“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十九回),这对袭人来说,岂不是富贵之极、“鲜花着锦”?何况,由于她忠心耿耿,并竭尽全力“挽救”宝玉,最终获得王夫人赏识,暗中把她升为宝玉之妾。这对花袭人来说,简直是进了天堂。她梦想着,从今往后,倚靠宝玉,无疑前程辉煌似锦,光明无限了!

--当然,话要说回来,“鲜花”喻富贵,只不过是比喻而已,不可能那么贴切,它似乎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但袭人判词上,“鲜花”象征美好,象征光明,更象征“前程似锦”当不会有错,不然,用“桃花”两字直射袭人,岂不更妥贴?

--附记一笔:袭人姓花,女儿之意;六十三回抽签乃桃花,实暗示天下女儿均薄命。

下面,我们再析“破席”两字。上文说过,“破席”寓意贫寒。可许多人认为,袭人嫁给优伶蒋玉菡,不用说,社会地位是不高的,可夫唱妇随,衣食无忧,岂不是早已“公认”?但事实上,这“公认”并不可靠。我们看袭人判词“温柔和顺”前面,加了否定词“枉自”两字;“如桂似兰”前面,加了否定词“空云”两字。这实际上是说,袭人的“温柔和顺”、“如桂似兰”,最终都毫无意义,打了水漂。换言之,袭人的一切努力,全都化为一团泡影!她想攀高枝,出人头地,今生无望了。更有甚者,她连将来起码的衣食无忧,都全部泡了汤(袭人判词中,“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仅是点袭人将来许配给蒋玉菡而已,其中决不包含袭人与蒋玉菡“白头偕老”之意)。

袭人与蒋玉菡成婚,时在二宝成婚之后,这一点,我们看二十八回内容,即可得知;而回目恰是: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蒋玉菡婚事与薛宝钗婚事,明摆着是紧挨在一起的,相距时间,决不会远。二十八回回前墨批云: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即蒋玉菡、袭人夫妇,“供奉玉兄宝卿”,此“供奉”,当是指侍候、服侍解,而不是指经济上的接济,事实上,玉钗成婚后,贾府并未垮台,玉钗经济上决不会有丝毫问题。至于衣食无忧四字,更不会在话下,脂批说“得同终始”,是指袭人虽出嫁,但同没出嫁一样,对玉兄宝卿依然悉心照料,服侍周到。故另有一条脂批云:“花袭人有始有终”。(我在此强调一句:大量证据表明,袭人是宝玉的忠臣贤婢,不愧雪芹所呼“贤袭人”)。

以上这些事情,当然都发生在宝玉弃宝钗、麝月之前,即重阳节前。而现在,我们当务之急要探讨的是,袭人与蒋玉菡成婚后,他们俩又遭遇了什么事。

请看二十八回,冯紫英设辞请客,席上,冯紫英、云儿、薛蟠,再加上贾宝玉、蒋玉菡,一共五人,分别说女儿令,并唱曲、亮酒底。冯紫英、云儿、薛蟠等三人,因与我们探讨的话题无关紧要,我们可不用管它,我们的注意力,可放在贾宝玉及蒋玉菡身上,研究一下他们二人所说的女儿令、曲子及酒底。

宝玉的女儿令: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女儿令中,“女儿悲”、“女儿愁”,其中明显地晃动着宝钗的身影,因为我们知道,宝钗被宝玉“休弃”之后,年年重阳望雁,日日以泪洗面,其悲苦之情,难以言表。而“女儿喜”,当隐指黛玉;“女儿乐”当隐指湘云。宝、黛、湘,这三位女子,先后与宝玉发生婚姻或爱情方面的联系,是宝玉一生中与之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复杂的人物。(宝、黛、湘,加上宝玉,脂砚谓之“俱是书中正眼,不可少矣"。--二十回)。

下面,宝玉唱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笔者按:宝玉曲引自《清无名氏·抛红豆》,收王悠然辑《回肠荡气曲》)。

细味宝玉之曲,我们即能清楚地知道,此曲内容,实预示了宝玉在黛玉死后,又不得不违背自己心愿,逼不得已地娶了宝钗之后的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与切身感受。而所说的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则明点宝钗。此说明了宝玉所说女儿令、所唱曲子、所亮酒底,是与宝钗大有关联的。我们甚至可以说,重点隐宝钗,而不是黛玉。(“雨打梨花深闭门”,乃宋代秦观《忆王孙》词中成句,词中女主人公从早到晚等待她的爱人,而终于未能如愿)。

另:我们从宝玉女儿令中,曲中,直至酒底中,可看出其中均有所指,均有隐义。同样情况,蒋玉菡的女儿令,曲子,酒底,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蒋玉菡女儿令: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女儿令中,“女儿喜”、“女儿乐”当指蒋玉菡与袭人成婚及婚后之情态,而“女儿悲”、“女儿愁”,当是指谁呢?应该说,还是指袭人。此与袭人判词中“破席”两字,遥相呼应,而且两相吻合。(袭人判词中,“鲜花”、“破席”并举;蒋玉菡女儿令中,“喜、乐”与“悲、愁”并举,而且正与“鲜花”、“破席”同义,此岂非是偶然?)

我们再看蒋玉菡所唱曲子:

可喜你天生百媚娇,恰便是活神仙离碧宵。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樵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甲戍本脂砚墨批:曲内暗伏:将来与袭人配偶。)

蒋玉菡所唱曲子,我们一眼便可看出,它几乎是为蒋玉菡、袭人这一对新婚夫妇量身定做的,其中,“看天河正高,听樵楼鼓敲”,正点明蒋玉菡与袭人成婚,时在夏天的夜晚。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出自南宋陆游《村居书喜》。它由蒋玉菡无意中说出袭人芳名之由来,实预伏蒋玉菡将来娶袭人为妻。

以上,什么都好说,惟“丈夫一去不回归”,“无钱去打桂花油”,我说隐指袭人,对于此点,或许有人会认为证据不足。但事实上,现在证据有五。

一、蒋玉菡所说女儿令,当句句与袭人有关,而不可能与别的什么不相干的人有关。至于说“女儿悲”、“女儿愁”为虚陪,此没有依据。我们看宝玉的女儿令,明摆着是句句有“根”。

二、“女儿悲”、“女儿愁”,隐指袭人将来贫困、凄凉,独守空房,此与袭人判词中“破席”两字相呼应,相吻合;而“女儿喜”、“女儿乐”又与袭人判词中“鲜花”两字相呼应、相吻合。应该说,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雪芹固有构思。

三、袭人如与蒋玉菡成婚后,夫妻融洽,白头到老,则袭人不可能进薄命司。说袭人嫁了个优伶,--哪怕这优伶“名驰天下”(二十八回),袭人便算薄命,实在言之无理,说不过去。(何况,与“鲜花”、“破席”不合。)

四、红楼梦章法结构之对称,实是红楼梦一书中的铁律,晴雯结局与林黛玉结局类似,袭人结局理当与宝钗结局类似。现在,袭人结局“夫唱妇随”,而宝钗结局,独守空房,这怎么可能呢?只有袭人先“鲜花”,后“破席”,才与宝钗结局相匹配、相契合,此种情节安排,实是脂砚所推崇的“相犯不犯”,理当是曹雪芹的固有构思。(二十八回,内容隐写二对夫妻。一对是宝玉、宝钗;一对是蒋玉菡、花袭人。而且,重点是后者。至于冯紫英、云儿、薛蟠,则是插科打诨,陪衬而已,与本文探讨内容,基本无关。)

有人依据云儿所唱曲下有脂批,说此曲直刺宝玉,故对宝玉“生活作风”胡乱猜疑。--我想,“直刺宝玉”是针对宝玉迫袭人外嫁蒋玉菡而已,绝不是刺宝玉偷情之类。云儿“两个冤家”,唱妓女同时爱着两个丈夫(“冤家”至少是指情人)。袭人出嫁前,心里既有宝玉亦有玉菡,与云儿所唱相符。我记得甲戌本里袭人判词下有脂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可供红友深思再深思!

附记一笔:宝玉逼迫袭人外嫁蒋玉菡,总得有“理由”,--哪怕是借口。根据云儿所唱,我们可以推断是袭人“幽会”了蒋玉菡,却被宝玉“拿住”。此犹如薛蟠当初“拿住”了宝玉与蒋玉菡的“私会”。宝玉明知袭人“幽会”蒋玉菡是情有可原但将错就错,所以,袭人才会“骂死宝玉却是自悔”。--或许,这不过是合理推断,仅供红友参考。

我们下面接着谈

二十七回暗写黛玉芒种节去世,二十八回暗写二宝成婚及蒋袭成婚。云儿是妓女,所唱符合其声口,但内容明显影射袭人婚前心态。袭人是温柔和顺的,蒋玉菡亦是,但此时的袭人心里依然有宝玉。我说过,袭人是被宝玉迫嫁的,故我们可猜测宝玉以此迫袭人嫁蒋,但不可以此抹黑宝玉品行。

五、现在我们看袭人之取名,来自陆游诗。全诗如下:

村居书喜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很明显,诗写“桃花源” 。而六十三回袭人抽花签是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此诗全用陶潜《桃花源记》之典。我们看签上题词“武陵别景”!紧贴袭人。

还有,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用在袭人身上一律成了“花气袭人知昼暖”。也就是说将“骤”改为“昼”。一字之差,意思大不相同。此绝非曹雪芹笔误。其用意是暗示袭人白天还好过,晚上却是独守空房。这就与袭人判词上的“破席”两字挂上了勾。所以,我解释袭人判词基本正确,绝不牵强。

我们还应该注意蒋玉菡二十八回说的酒令,其中“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说的正是袭人八十回后守活寡、又贫困。而“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说的是袭人与蒋玉菡成亲。云儿“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最后说“逃之夭夭”。这些,其实均与袭人紧密相关。

关于蒋玉菡的桃花源,在红楼梦里有伏笔。三十三回,忠顺府追索蒋玉菡竟追到贾府,宝玉抵赖不过只得招供:“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须知这“紫檀堡”岂不就是桃花源!红楼梦写作有个特点就是对称。我们据此再加上综合分析,完全可确认八十回后袭人随蒋玉菡逃进紫檀堡,即“桃花源”。

袭人乃桃花,隐“逃之夭夭”。事实上,桃花在传统意义上正寓意红颜薄命。六十三回,袭人与大观园所有女儿,--换言之与普天下薄命女儿推杯换盏,全体链接,此岂偶然?身为百花仙子的黛玉与袭人生日是同一天,是花神降生日岂是偶然?七十回黛玉作《桃花行》,分明挂靠着桃花,也就是说挂靠袭人又岂是偶然?!大量证据表明,袭人嫁给蒋玉菡后,并不能改变袭人红颜薄命的下场!

我们必须注意,十八回里把“秦人旧舍”景点紧挨宝钗居所,但此时的宝钗显然隐射袭人,因为宝钗与“秦人旧舍”无关,但是,她的命运却与袭人相似,都是守活寡。我们看六十三回又把“武陵别景”紧贴袭人。总之,极多证据显示出八十回后袭人将随蒋玉菡逃进“桃花源”。但“怕有渔郎来问津”。真是怕啥来啥,袭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掉黑恶势力的迫害。--曹雪芹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桃花源!

我们知道,宝钗曾是宝玉名义上的妻;袭人曾是宝玉暗地里的妾。而且袭人是宝钗之影,所以袭人与宝钗的最终结局应该是相似的,都是守活寡。此正如黛玉与晴雯结局相似,而且呈对称。红楼梦里,“对称”铁律到处存在,我们知道晴雯结局就可知道黛玉结局;我们知道宝钗结局就可知道袭人结局。此所谓相犯不犯。宝钗守活寡,岂有袭人享“性福”?笑话。

那么袭人最终贫困、凄凉、独守空房,这些后果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里,只能作些大致的推考,其意义,仅在于提供一种思路,一种可能。

我们看六十三回,有袭人花名签。袭人所抽,乃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旧诗写的是:桃红又是一年春。

查“桃红又是一年春”,出自宋代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诗全用陶潜《桃花源记》之典。这就好极了!通过这首诗,加上袭人花名签上“武陵别景”四字,我们有理由相信,袭人被宝玉迫嫁,对袭人来说,其实并非是坏事。尽管,袭人当时“骂死宝玉,却是自悔”,然嫁过去之后,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我们知道,蒋玉菡“名驰天下”,性格“妩媚温柔”(二十八回),与“温柔和顺”之袭人成亲,真可谓“夫唱妇随真和合”。然而,他们的“夫唱妇随真和合”,仅持续了一年的时间,这一点,可证之于“桃红又是一年春”。或许有读者要说了,这“桃红又是一年春”,是用来引出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的,现在你又用这一诗句,证蒋、袭好日子仅得一年,这合适吗?要我说,这没不合适。相反,是合适得再合适不过了。雪芹一诗两用、一石两鸟之类,在红楼梦里,举不胜举。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诗里,结句为“怕有渔郎来问津”。--本来,蒋、袭成婚,别有一番天地,但最怕的是什么呢?绝对是“怕有渔郎来问津”!真是怕啥来啥,这“渔郎”还果真来了。

三十三回,有忠顺府长史官登贾府门,索要琪官。宝玉实在无法抵赖,只得告知其下落: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这段话,实际上我们可把它当伏笔看。蒋玉菡,分明是个老实本份、一心想过好小日子的好男人。他苦心经营的“紫檀堡”,实与桃花源无异。然而,世上没有桃花源!忠顺府长史官,不是“问津”追来了么?!(蒋玉菡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又是北静王宠爱之人,故蒋玉菡被“问津”,很可能是忠顺王爷与北静王争斗的结果。--二十八回,写蒋玉菡的茜香罗,正是北静王所送,而且,写明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珍贵无比,由此可见,蒋玉菡深得北静王喜爱)。

我们记得,黛玉的“葬花词”里,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之句。此说明曹雪芹思想上,从不认为世上有所谓“极乐世界”、“世外桃源”,因此,他写蒋玉菡苦心经营的“武陵别景”(即“紫檀堡”),仅维持一年的时间,便因“渔郎”问津而最终破灭。袭人从此以后,“丈夫一去不回归”,“无钱去打桂花油”,实不足为奇。根据红楼梦的情节安排,时间顺序,我们可知,袭人遭难,与贾府被抄,本是同步的,亦与宝钗落难同步。此岂是偶然?

另:蒋玉菡,是优伶,在忠顺亲王府里做小旦,而红楼梦里,唱小生的柳湘莲,也是优伶,他们二人生活经历不同,性格特点,截然不同,但,他俩分明是“一对”,合红楼梦对称法。我们推断,柳湘莲云游四方,则蒋玉菡将来必陷魔掌。三十三回,忠顺亲王府派人追查蒋玉菡下落,根据红楼梦对称法,八十回后,定有“渔郎”问津《桃花源》。蒋玉菡被忠顺王府“捉拿归案”,将毫无问题。(三十三回: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

最后说一点:冯紫英设辞请客,所设之辞,乃“幸与不幸”。冯紫英“幸与不幸”,当然子虚乌有,然而我们对照袭人一生命运,这“幸与不幸”真是实实在在的。袭人嫁与蒋玉菡,实是大幸,袭人嫁与蒋玉菡,实又是大不幸;故所以,袭人身上交织着“幸与不幸”之玄机!--红楼梦从无废言赘字,此是又一例证。

以上,是为穷途末路花袭人之论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袭人为何婚后被丈夫抛弃?原来她犯了和宝钗一样的错误
花袭人嫁给蒋玉菡,贾家抄家后,袭人下半生的结局怎么样?
袭人的结局真比晴雯好?嫁给蒋玉菡后的一床破席,写尽不堪岁月
袭人嫁给蒋玉菡后为何没怀孕生子?脂砚斋用10个字说出了悲惨原因
花袭人判词
芦哲峰【醉爱红楼】花袭人有始无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