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七岁写出“鹅鹅鹅”被誉为神作,晚年做一事,从此下落不明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恐怕全中国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这首诗,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

这首诗形象直白,生动有趣,是小学必背诗文之一。据传,为骆宾王七岁时所做。如果是真的,称骆宾王为神童,也不为过。

人总是会成长的,小时能写出令人拍案的诗词,长大后不一定行。古往今来的例子不在少数。

王安石的《伤仲永》,方仲永五岁通诗墨,皆以为奇,长大后则和常人一般无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更是对让梨神童孔融的评价,当然这评价并不准确,当时孔融就怼回去了。

那么幼时或者七岁时写出《咏鹅》的神童骆宾王,后来到底怎么样了。

《咏鹅》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名字就很霸气,不是王爷,却称王。其实这名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由于史料的缺失,从现存的简短文字看,骆宾王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幼年时期无忧无忧,成年时期郁郁不得志,晚年时期反武。

骆宾王的父亲骆履元曾担任山东博昌县令,生活条件还算可以。骆履元博学,骆宾王受其影响,亦博览群书。骆宾王在其父亲的熏陶下,在博昌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咏鹅》大概就是这段时间所做。但是随着骆宾王父亲的病逝,骆宾王的生活条件急转直下,骆宾王的人生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父亲去世后,骆宾王因年幼,不修家业,逐渐落魄,品行不端,经常和一群赌徒在一起游乐(疑史书污蔑),在贫困落拓中度过了数年。

骆宾王少年无忧无虑

及至年长,约是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骆宾王游历至豫州时,被道王李元庆赏识,引为府属。李元庆叫他陈述才能,他不屑于表现,被任命为主管仪礼的小官。

因得罪李元庆被贬,发配到西域戍边,在这里他写了不少边塞诗,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骆宾王后随军入滇,给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做幕府,随军平定蛮族叛乱,其檄文布告多出自骆宾王手笔。在这期间,骆宾王还结识了眉州刺史李敬业和才子卢照邻。

李敬业是唐开国元勋李勣(徐世勣,字懋公)的孙子,两人愤世嫉俗,对武则天干预朝政极度不满,又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不久,骆宾王调任长安主簿,又任明堂主簿。眼见帝京长安的繁华及自己的怀才不遇,骆宾王执笔写下了五七言参差转换的长篇诗,《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从此声名大噪。

骆宾王写出《帝京篇》以为绝唱

骆宾王因此被引为侍御史,但他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女人干政,因罪入狱。在狱中,他写了《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

次年,遇赦得释,出任临海县丞,骆宾王弃官游历,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并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684年,武则天擅行废立,引发了一批元勋后代的不满。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招骆宾王为府属,任艺文令,执掌文书机要。骆宾王为他写下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武则天对其才学大为赞叹,更直呼,这么好的人才没重用,是宰相的过矢。李敬业起兵失败被杀,武则天恢复其本姓徐氏,更是对其祖父李勣掘墓砍棺。

那么,骆宾王后来怎么样了?

武则天

《资治通鉴》和《旧唐书》说他和李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另在《唐才子传》记载,宋之问被贬到江南时,曾到灵隐寺游览,月下漫步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却不知下句怎么对,这时一个老僧指点了他一句,何不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恍然大悟,对完全诗《灵隐寺》,却发现老僧指点的诗句是全篇中最精辟的地方。这个老人据传就是骆宾王。当然,这极有可能是杜撰,类似贾岛和韩愈的“僧敲月下门”。

但很多人都相信骆宾王没有被杀,而是下落不明。骆宾王,少年成才,却一生跌宕,后将其和“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海拾贝(44) 骆宾王生平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下落不明,却在灵隐寺留下了一段佳话
七岁写下“咏鹅”的骆宾王,后来怎么样了?
写“鹅鹅鹅”的骆宾王曾怒怼武则天,最后结局却不为人知
七岁咏鹅-骆宾王
怎样以鹅为题写首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