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贯中为何黑周瑜,捧关公?罗贯中:我就是看不惯他,咋地?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之章回小说开山之作。它以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民间长期流传的三国故事,以及相关传说,讲唱、戏剧和话本等的基础上,大量吸收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中的材料,然后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写就了这部不朽的名作。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一说名贯,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人,或庐陵人。他的生平史传中未见记载,仅有的关于他的资料,也残缺不全。其中贾仲名的《录鬼薄续篇》较为可信:“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录鬼薄续篇》为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所作,贾仲名说至正甲辰(1364年),见过罗贯中,又是忘年交,从这里推测罗贯中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大约是1330年至1400年之间。明王圻的《稗史汇编》中说罗贯中还曾经是元末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府。由这些点滴的片段资料及其作品中推崇圣君贤相的作法,可以推想罗贯中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封建文士,而是个有政治抱负,并有一定的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

罗贯中十分了解老百姓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他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动乱,深入社会下层,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现实斗争。所以《三国演义》中对社会分裂动荡状况的描写,对董卓等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的揭露和批判,对无辜人民一次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景的幕画,都是源于现实的创作。同时,他又是个有抱负的,所以非常渴望仁君、贤相、英才,对清明的政治十分向往。因而他在《三国演义》中,推崇“忠”“义”,主张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

罗贯中为什么写三国演义?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换句话,他也曾是佼佼者,不过是看到天下最终将会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也算他有眼光,如果真的相争的话,未必能留住小命,那后世就少了许多精彩了。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做不成王,那就发愤写书。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里也记载到他的一些事情,说“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个幕僚身份可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不过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却也足以证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谁的青春不嚣张?都一样有建功立业的梦想。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也许因为曾与朱元璋为敌,所以罗贯中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到大约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被罗贯中黑惨了的周瑜

周瑜明明既大度、大方、深明大义为什么罗贯中的笔下周瑜却小肚鸡肠而且还被气死呢?

有一种说法是罗贯中家祖上与周瑜家从三国末期就是儿女亲家。因为当年周瑜的二儿子周胤落难在江西时被罗贯中的祖上罗老员外收留并招为女婿的。这种亲戚关系一直保持到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时,罗家的罗贯中和周家的周叙同时参加科举考试。罗贯中屡试不第,而周叙每次都金榜题名。

后来罗贯中跟随父亲到山西太原经商,常在茶馆听看“三国”内容的戏曲。把在茶馆里听来的故事加以改编,把周瑜恶搞成小鸡肚肠并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亡的结局,把考试落第的怨恨发泄在了周瑜身上。

当然这是野史当中的说法,不足为信。那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当时的环境来讲,陈寿三国志是在三国未远的时代而且成书的时候是西晋,西晋政权来自曹魏,曹魏政权来自汉献帝,为了维护正统当然也是为了保命当然要以曹魏为正统,其他蜀汉、东吴都是割据的诸侯了。

但是在东晋和南宋的时候变风向了,为什么?

因为东晋和南宋都是中原汉族王朝灭亡之后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处境上就和蜀汉类似。因此先天上同情蜀汉,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和南宋朱熹通鉴纲目都以蜀汉为正统来写三国历史。

要衬托诸葛亮就要让陪衬品人品、才能处处差他一大截才可以啊,这样才能表现诸葛亮的光辉形象。

在陪衬方面人品方面主要靠周瑜衬托,所以周瑜是心眼小、气量小、没良心,最后还给亮哥气死了。亮哥处处高周瑜一头。

鲁肃呢就负责衬托亮哥英明神武才盖天下,三国志的鲁肃是志向远大,善于策划的大能人,三国演义当中鲁肃就是呆呆傻傻被诸葛亮玩于鼓掌之间。

被罗贯中黑死的三国名将。

李通是江夏平春人,以侠闻于江、汝之间。早年与陈恭合伙起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仗着兵多,与李通、陈恭外和内违。李通打算杀了周直,陈恭害怕。李通乃独定策,与周直约会,酒酣杀直。众人大扰,李通率陈恭诛其党帅,尽并其营。有谋有勇!

后来陈恭的小舅子陈郃,杀了姐夫陈恭夺取兵权。李通愤怒,带兵攻杀陈郃,斩下陈郃的首级去祭拜陈恭墓。遭岁大饥,李通倾家振施,开仓分粮,与乡亲部属共度难关,由是盗贼不敢犯。有情有义!

建安三年,李通料天下大势,乃率部众归顺曹操。从太祖破张绣,数有战功。后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李通屯汝南。袁绍和刘表都暗下派人去找李通,以高官厚禄诱降李通。汝南一旦被打开,曹操就三面受敌,离死不远了。李通的部曲流涕劝说李通:今孤危独守,没有后援,早晚玉石俱焚,不如投降袁绍。李通按剑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袁绍虽盛,而任使无方,终为曹公擒耳。吾以死不贰。”有识有断!

赤壁之战,李通救曹仁于江陵,与刘备、周瑜奋战,勇冠诸将。实为国家之栋梁!可惜,李通早死,四十二岁就病死了。曹丕登基后,犹念念不忘李通的功劳,追谥刚侯,封其二子中郎将。

这么一员大将,被老罗笔杆子一耍,挂了!挂的毫无价值,挂的让人怀疑人生!一世英名,付诸东流。文人之笔,不可谓不毒。

这个还算是客气的,毕竟老罗没有说李通的坏话。大家记得《桃花扇》吗?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七十年代改编为京剧电影,为了吸引观众,把结尾改了。改成侯方域变节投敌,李香君投河自尽。这样的结尾的确出人意料,但硬生生把守节不移的才子黑成一个叛徒,以衬托佳人的深明大义,为了增加悲剧色彩,而置春秋大义于不顾,侯方域地下有知,岂能瞑目!

罗贯中为何偏爱关二哥?

其实,关羽一直是三国中被神话的人物,而且民间的传说总是非常离谱。封建统治阶级又故意抬高他,来愚弄人民。

自宋徽宗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后,他就成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并驾齐驱。不光是中国,就连远在边地的朝鲜都对其顶礼膜拜,盛况空前。而且比孔子幸运得多,其至尊地位从未动摇。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历史中真实的关羽。

桃园三结义是怎么回事?

桃园结义是罗贯中先生杜撰出来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更没有卖草鞋一说,黄巾起义发生后,他怀着强烈的汉室情结,组织乡勇参加了镇压。自然要极力笼络军官,所以与关羽、张飞“寝则同席,恩若兄弟”。文学语言夸大了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青龙偃月刀不存在

首先,不能不承认,关羽的武力应该是很高的,是否力敌万人无法考证。但是在冶铁技术还没有达到条件,马钧的水排还没有发明的汉代冶铁的温度达不到可以铸造出厚重的大刀.据考证根本就没有长柄刀,所以青龙偃月那种东西,是后世杜撰的可能性极大。

斩颜良诛文丑

《蜀书》中倒是记载了了关羽的这一功劳:“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

这说明关羽的勇力还是有的,并非完全杜撰.但是按照《蜀书》中的记载,关羽是在斩了颜良以后,就立刻逃归刘备的。文丑被斩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张辽和徐晃的所为.

华容道捉放曹纯属虚构

关于赤壁之战,演义中为了体现关羽的义气,还虚构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感人情节。其实曹操早就料定刘备是个马后炮,等着他逃走之后才会想起来放火,更不要提什么埋伏了。

“中国经过上千载、亿兆人美化神化的关公,既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亮铮铮、光闪闪的良心宝剑,又是华夏民族用传统文化锤炼出的一个民族的人格坐标。”

罗贯中籍贯

.据了解,有关罗贯中的生平及其文学活动的资料极少。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仅注明说:“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

在罗贯中纪念馆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坐落于白佛山前、大清河北岸的罗庄村。罗庄村最初只有罗姓一家,故名罗庄,后又迁入华氏一族,聚居在今侯罗庄与李罗庄中间,现存遗迹有一大土坑,名曰:“华罗坑”。从明洪武年间开始,陆续有侯、管、李、姜、刘姓人家迁入居住,从东至西依次分布为姜罗庄、李罗庄、刘罗庄、侯罗庄、管罗庄。

东平县史志办主任姜广智研究认为,由于水灾和战乱的祸害,东平在元朝末年已经人烟稀少了。“仅在罗庄这儿,大清河就发生了23次水灾,最晚的一次是1957年大清河决口,这五个罗庄淹了四个,罗贯中的许多遗迹也已经不能考证了。”

但作为罗贯中的籍贯,罗庄村目前连一户姓罗的也没有了。据说,在明朝初年,罗贯中的《水浒传》引起朝野震惊,朱元璋斥责罗贯中大逆不道。罗氏家族面临满门抄斩的危险,不得已离开祖籍,远走他乡,也致使后来罗贯中的足迹出现了东原、太原、杭州等诸多说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成语、歇后语
华容道:成全关公大义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124个差距
告诉你一个至情至性的真关羽
三国若此人不死,则魏蜀吴三国均不会亡,司马懿更没有机会_【今日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