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是因为晚年的不幸遭遇,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因为多灾多难的一生,遭遇坎坷挫折无数,才铸就了我们这位万圣先师——孔老夫子。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上面还有一个残疾哥哥需要照料,一生穷困,无权无势,十四年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

尤其到了晚年,孔子更是不幸,接连遭到致命的打击。

在孔子六十九岁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孔鲤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就在这一年,孔鲤的儿子子思出生了。正是因为这位孔子的孙子,继承和发展的孔子学说,著作了举世闻名的《中庸》等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孔子七十一岁的时候,他最得意最欣赏的弟子颜回,不幸逝世。孔子本来是要把颜回当做继承人培养的,所以颜回一死,道统无人继承,天下将无人教化众生,孔子一生的心血将付诸东流,想到这里,孔子不禁嚎啕大哭“天亡我!天亡我!”,完全都忘记了他最重视的“节哀”之礼仪,可见夫子当时是多么伤心痛苦!这个打击对他是多么的沉重!

孔子七十二岁的时候,又失去了子路。子路是孔子最亲近、最著名的弟子之一,一生忠于孔子,子路文武双全,为人耿直,粗犷豪放,为保护孔子尽心竭力。子路在与敌搏斗时,冠缨被击落,当他想起孔子关于“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新系好缨带时,被敌人砍成肉酱。子路的死,无疑对已经七十二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然而孔子并未因此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继续教学著书,苦读《周易》,才有了后来韦编三绝的典故。

孔子虽是布衣出身,只是位穷知识分子,但却凭学问道德和为人品行赢得了身前、身后名,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尊敬和爱戴。就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完《孔子世家》后都感慨的说: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香一卷,静听琴声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955】
每个人的“道不行”时刻,如何抉择?
老了才明白,当你历经沧桑,吃过大苦后,才看透这8个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