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首词是辛弃疾首屈一指的杰作,也是宋词中不朽的名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写于淳熙二、 三年(公元1175年~11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刑法狱讼、兼管农桑的官吏)时期。词的意境深邃、幽远,情感沉郁、蕴藉,笔调沉着、稳健,很有大家器度, 向为词中高格,是辛弃疾令词中首屈一指的杰作之一,亦是宋人词作中不朽的名作。

词人俯首台下悠悠清江水,不禁回想起40多年前金兵南侵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这江水就是泪水, 就是中华民族无尽的苦难之象征。“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七字总括了千年来的苦难,含有多少凄怆!

再抬头远望北国故土“可怜无数山”。这七字又含有多少历史和现实的感慨!可爱的大好河山?可惜它们遮住了望眼?可悲它们落入庸才之手却又保不住,如今又沦丧于金人铁蹄下的悲惨命运?复杂的思绪尽在其中。上阙寥寥四句,蕴含着极其深广的历史——现实思考和悲愤之情,浸透着极其深刻的民族苦难意识。这种深厚的情思使词作的意蕴和格调顿显沉雄、高扬。

下阕依然是同样一种沉着、蕴藉的笔触和深刻的心理气质。“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这是作者从千回百转、上下千余年的痛苦血泪和历史思考中悟出的一个坚信不移的真理,他坚信民族复兴大业迟早要实现,正如那滚滚东流的江水,青山枉费心机,妄想阻挡,也无济于事。应当说,这是作者心境中的一个亮点。用绘画术语说,它是这幅惨淡画卷中的高光部分。然而,作者紧接着又推出一幅暮色苍茫、无限凄婉的愁思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构成两个主题、两种情调的强烈对立,有力地使矛盾深刻化。江水虽不可阻挡,而社会事业却阻碍重重、寸步难行;未来虽然安定光明,而眼下情景却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志士英雄也一天天垂老,这是最令人悲哀的。这种对立主题的处理,显示出作者的情感和理智之间是有矛盾的。丑恶的现实使他在情感上陷于惆怅、痛苦,而历史的规律又使他在理智上产生信心和亮色。

这首词深婉地表现出作者这种深刻的心理矛盾和痛苦,同时也寄托了词人深刻的思考和沉痛的情感,给后代读者以富于人生哲理的启示,堪称词中高格精品。陈廷焯道:“稼轩《书江西造口壁》 一章,用意用笔,洗胎温韦殆尽,然大旨正见吻合。”(“白雨斋词话》)。梁启超道:“《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 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最沉痛的一首词,全词仅四十四字,却道尽了家国沉沦的悲痛
描写爱国忧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最著名的一首词,被誉为词中瑰宝,你能读懂吗?
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何意?诗词大会冠军的解释够牛
豪放派辛弃疾词几首欣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青山遮不住,请对下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