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里的这些原创诗词,经考证竟为抄袭

《红楼梦》一书,是否被红学家们过度、鼓吹解读,此文不做评价。

本文单谈一点,根据现有考证,从《红楼梦》全书诗词,大可以看出,有相当数量是明显抄袭改写的。

我们直接看实例:

林黛玉的《题帕三绝》,每个《红》迷都耳熟能详,其一为: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教人焉得不伤悲!

此诗,明显是套用了明末李香君的《诀别口占》:

眼空蓄泪泪空流,苦苦相思却为谁?

自诩豪情今变节,转眼无目更添悲!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悲剧,被孔尚任改编为《桃花扇》。

李香君此诗,意在表达明朝的兴亡感慨,《红楼梦》直接套用此诗,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年间,不得不说作者的思想很危险。

再说《红楼梦》里的菊花诗,红学家们一致夸口作者如何别具才情,但是对其出处却闭口不谈!

南明时期,才女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爱情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某年晚秋,冒辟疆偶得一从菊,便同董小宛一起种下。某夜小雨,冒、董二人都担心菊花是否能活,岂料次日竟顶霜开花。

夫妇二人极为欣喜,便各一首咏菊诗。 冒诗云:

携锄别圃试移来,篱畔亭前手自栽。

前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竟喜戴霜开。

董诗云:

玉手移来霜露经,一丛浅淡一丛深。

数去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不久,夫妇二人的好友杨龙友闻知此事,亦凑趣和诗:

尚有秋情众莫知,联袂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卿隐,一样花开故故迟。

传董小宛即顺治皇帝之爱姬董鄂妃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红楼梦》中姐妹们的菊花诗:

怡红公子《种菊》诗云: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戴霜开。

大家自行对照,这是宝玉抄袭了冒辟疆诗!

史湘云

枕霞旧友《对菊》诗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这是抄袭的董小宛诗。

潇湘妃子《问菊》诗云: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不正是杨龙友的诗吗?

我们再看《红楼梦》中姐妹们都行酒令,心直口快的史湘云,顺口说出了句“日月双悬照乾坤”;而潇湘妃子林黛玉,则顺口说了句“双瞻御座引朝仪”。

周汝昌先生说:这是因为乾隆朝初期,曹家参与了弘皙发动的政变,当时朝廷大有两个“皇帝”之势,故而曹公写此句酒令,乃影射曹家二次被抄。

那么,周汝昌先生的解说是不是过度了呢?

周汝昌

弘皙政变,仅仅是个不引人注目的小事情,何来乾隆朝两个“皇帝”并存,至于曹家参与宫廷政变,更是牵强附会,子虚乌有,于史无考,实在说不过去!

“日月双悬”在明白不过是个“明”字。

“日月双悬”这个词,是抗清志士常说的话!

抗清志士陈子龙有诗云:“日月双飞驱神骏,乾坤半壁待女娲”。

抗清名将张煌言诗云:“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而抗清义士夏完淳诗中亦有:“乾坤重照,日月双悬“之句。

另外,抗清义士夏完淳有讽喻弘光政权的诗:

二十年来是已非,不开画阁锁芳菲。

哪堪两院无人到,独对三春有飞燕。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是不是感觉很眼熟?

没错,元春的判词,正是:

二十年来是与非,榴花开处照宫帏,

三春争即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此外, “红楼梦”三字出处,亦袭用了南明诗人之典。

当年名秦淮妓柳如是与陈子龙在嘉兴“小红楼”居住,陈子龙曾有《春日早起》诗: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大意为:春早,我一人早早起身,而美人尚在梦中,见一溪春水过小桥而东,又回想昨夜千万树桃花怒放,我们好比神仙眷侣,睡在桃花丛中。

很明显,这是陈子龙表达二人同居的幸福诗。

诗中“红楼梦”三个字,是为《红楼梦》书名之出处。

柳如是剧照

值得注意的是,柳如是一生雅号颇多,有“杨柳”、“蘼芜君”、“潇湘妃子”、“柳儒士”、“女史”、“河东君”、“美人”、“桃花”等等。

回看《红楼梦》,作者自是用在宝、黛二人身上了。

宝钗有号“蘅芜君”,“蘅芜”为“蘼芜”;河东为柳姓的郡望,亦是薛姓的郡望。

“桃花”、“潇湘”同为黛玉与柳如是之象征。《红楼梦》书中,黛玉总是面带潮红,鲜艳压倒桃花,并说黛玉病由此起。

众所周知,明清之际,诗词非文之所长。可惜的是,南明时期的绝代佳人“秦淮八艳”和风流才子“明末四公子”的诗词多数均已失传了,否则有理由相信还会出现更多《红楼梦》诗词之原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与南明小朝廷 - 红楼评论 - 红楼梦中文网
“情憨”史湘云影射揭秘
红楼梦潇湘妃子其实有两个,黛玉是娥皇,谁是舜妃女英?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红楼梦》第十七回
从文字狱“黄培诗案”到《红楼梦》“双悬日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