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正确艺术审美姿势,如何理解她独特的喻象世界

张爱玲的作品在之前是属于“不入流”的作品,其原因多是因为我们审美观的不同,过去我们国人的审美观主要是以阶级对立为主,而真正的文学作品却是不能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阅读审美,文学艺术是超功利的,就如王小波说,我们不能以爬窗户看女澡堂子的方式读西方的裸体女人的艺术绘画,张爱玲的作品不容易读,犹如鲁迅的作品一样,鲁迅作品难读的原因在于其作品的文化背景需要读者清楚,才能深刻理解他的作品,而张爱玲的作品难读,我觉得是因为我们过去审美观的影响所致。

要从纯文学艺术审美的角度,才能不断的发现张爱玲作品的真正魅力,这也是我们国人所欠缺的能力,这种审美能力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不重视培养的,我们的视觉文化也没有这方面的补充,对于这一点大家很难理解,我举一个例子,如果大家看三国水浒或者是战争片这样的作品,瞬间都能理解故事的意思,甚至背后作者的一些暗示也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对这些作品的理解会瞬间沉浸其中?是因为这些作品,我们主要是以二元对立的审美角度进行,好人和坏人,罪犯与警察,正义与邪恶,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充满了这种二元对立的审美,就像我们理解世界,大多数是以好坏来进行的。

如果以这种角度进入张爱玲的作品,你就会感觉作品很没意思,没有你想看的内容,很无聊,就如看红楼梦一样,找不到想看的故事情节,引不起你兴趣,审美角度犹如一把钥匙,你的钥匙不对,你的方法不对,自然就打不开张爱玲的作品,我今天就以其中一个文学艺术审美的角度来引导大家欣赏张爱玲的作品,这就是她“喻象”的世界,张爱玲的作品里,喻象世界是很丰富的,但我们平时上学时学习的喻象又很古老,很乏味!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说本体、喻体和相似点,这就是喻象的一个概括,找出主体,找出比喻的喻体然后说说相似点,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全部内容,这种审美是很单调的,很表层的,如把地雷比喻成一个西瓜,相似点是都是圆的,都有花纹,我们就这样的去很理性的想象,一点没有艺术审美的掺入,这样读作品你甚至是分不出鲁迅和张爱玲的区别的,因为你没真正深入审美层面之中,这样显得很没情调,我们看看张爱玲的喻象。

如在《金锁记》里,七巧霸占他儿子不让他儿子和他妻子相好的故事情节:芝寿直挺挺的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宰了的鸡的脚爪。还有一段描写嘴唇的:还说呢,你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这都是张爱玲用来比喻被七巧随意宰割的儿媳妇,从鸡爪到嘴唇的拼盘,通过“宰”“切”“鸡爪”“拼盘”除了喻体的相似之外,还有就是喻体都是可以吃的东西,通过这个喻象与七巧儿媳妇在她家的命运,就可以更为形象的联想芝寿是如何成为这个清朝遗老的祭品。

这种根据喻象的深层暗示,还有很多,比如在第一炉香里有一个是比喻雾蒙蒙的天气,用“薄荷酒里的冰块”作比喻,这很容易让我们除了看到景象,还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深层心境,就如酒吧里的小资情调一般,这完全和她故事情节相契合,这样读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就有了完全不同于他人的作品,充分体现出了一种陌生化感受,这种独特的具体的喻象世界,是张爱玲区别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你不妨找找其他的作家作品看看,是不是有一种明显的差异。

文:饼子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名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张爱玲《第一炉香》跟作家学习“意象”如何运用于我们的写作
谈鲁迅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美(教学参考)
浅谈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张炜:诗与思的飞翔 | 写作课
学生作文︱《大师们的写作课》读书笔记
真凭实据地探究文学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