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巴金的《家》巴金笔下的高觉慧与曹雪芹笔下贾宝玉的文学分析

曹雪芹的《红楼梦》对于巴金的《家》是多少具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但对于后来者的巴金,显然已经融入了一些西方的文学元素,加上时代不同,新思想的影响,两本书虽然都写了大家族的没落,在艺术成就上《家》也是逊于《红楼梦》,但巴金笔下的《家》所阐释的人文思想,会比曹雪芹更前卫一些,毕竟两者所处的时代相差了近两百年之久,今天我们单独拿出书中的两个重要角色进行对比解读,以此来更深刻的理解小说中的文学艺术形象,更好的审视其两者角色本质上的区别。

通过阅读两部作品,我们看到高觉慧和贾宝玉两人有着一些基本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两人都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们在故事中都扮演了旧家族背景下的觉醒者,但是我们如果进行深入的角色分析,还是可以看到两者其实仍有一个很大的差异,首先我们通过他们的反抗特征来看,贾宝玉他是趋向于自己,试图始终使自己保持一个“童心”,追求自己玲珑剔透的纯净内心,而高觉慧却是对家庭的不断挣脱与决裂,是趋向于外在。

贾宝玉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纯净,从一开始就完全背离了传统封建家庭的那套价值观,于是在众婆子眼中就是“最不像主子的主子”,他进入大观园之后,眼中就没有了奴才与主子区分,完全处在一种精神的纯净世界里,在红楼梦里他的这种价值观的叛逆还不是最主要的家庭矛盾,真正与家庭的矛盾产生在于他的人生规划上,就是家长对其的人生规划与贾宝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古代所谓士大夫就是要走官路,而贾宝玉最痛恨的恰恰是贾雨村那般的做官的人,也因此贾宝玉给他们起了一个外号叫“禄蠹”。

如果按贾宝玉的反叛特征,他更趋向与内心,而巴金《家》里的高觉慧却是在反叛整个封建的制度,是赤裸裸的外向型反叛,觉慧对家庭内的人是具有这强烈的反感,这一点和贾宝玉是完全不同,贾宝玉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的维护态度,对于父亲的权威更是如“五雷轰顶”一般的惧怕,贾宝玉不反皇权和父权,而巴金笔下的觉慧却完全与他不同,觉慧就是在父权的反叛与妥协中不断的挣扎,最后终于在哥哥的帮助下离开了高家。

贾宝玉倾向于对内的澄明,抵制污浊,而高觉慧倾向于试图通过自己的理想,对外进行环境的改造,而两者的这种差别决定了贾宝玉与高觉慧之间对于家庭之间的不同对待方式,一个是刻意的规避家庭冲突,一个是要不断的与家庭产生冲突,从而使自己走出家庭的“牢笼”。

对于他们最终的出走,两人虽然同时表现出了这种叛逆的最终行为,但同样是出走却有着内在的本质上的不同,贾宝玉的出走是因为对自己眼中人性的信仰和独特的“情”的执着,他也是因为此而入世,同样也是因为此而出世,他的出走含有很深的人生哲学意蕴,他没有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秩序进行一个实质性的破坏,而巴金笔下的高觉慧却完全不同,他的出走更多的是一种理想驱使,其出走的主要指向恰恰就是封建旧秩序,他的出走是带有明显的对外在环境的反抗。

他们两人的出走,其中有一个交叉点那就是“情和爱”,他们都因为情和婚姻而促成了两人的出走,但仍有其内在的不同,那就是贾宝玉的情是“悟情”和“致情”,但高觉慧却有着“绝情”的成分,这和贾宝玉之间的最大不同,这一点在觉慧和觉民身上的反差就能看出,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觉慧的出走带着其实是一种爱情无果之后的绝望,而通过理想进行一个情绪上的掩盖。

对于两人的爱情观,虽然时代不同,但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解读也不无意义,对于反封建的题材,男权下的女性悲剧情节,往往都是作者极力去表达的一种题材内容,女性在封建的“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的束缚下,失去了自我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曹雪芹和巴金都在对这种女性意识进行一个形象建构,两者的作品都同时展示出了相似的精神内在,贾宝玉和高觉慧都同时表现出了对男尊女卑的这种观念的鄙夷。

但贾宝玉因时代局限,有着明显的封建的妻妾观念,因此不管是袭人也好,也不管是黛玉也好,他始终不会逾越阶级这个层面,妻是妻,妾是妾,虽然在情感上,他自己没有一个很精确的尊卑区分,但阶层意识在婚姻妻妾身份上,是他那个时代所无法逾越的,对比我们看到两百年后的《家》,虽然时代有了逾越的空间,但在巴金笔下塑造的觉慧,我们却并没看到他具有这种明显的跨越精神。

巴金是塑造了一个具有新思想的进步青年,表面上他也将自己的情感跨越了阶层,他爱上了丫鬟凤鸣,但如果我们细读文本,就不难发现其实觉慧眼中仍然有着明显的阶层的旧观念,只是这种观念并没有直接的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让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存在。

在淑华因为凤鸣耽误时间而责骂凤鸣的时候,觉慧却站在背后羞愧的没有去进行解释,还有他的那句感慨:你要是生在有钱人家或者是处于琴小姐的地位就好了。这就充分的表现出了对凤鸣阶级地位的芥蒂,这也许就是他在爱情面前畏缩不前的最主要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对此进行解释过,凤鸣的投湖是必然,不是因为觉慧没有机会救她,而是觉慧不可能救她。

有很多人说巴金的《家》就是现代版的《红楼梦》,我想这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我们今天通过两本书的主要角色对比,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两者的这巨大差异,贾宝玉的时代是没有现代思想的指导,他的反叛是本性的、盲目的、自发的,当受到封建秩序的严重影响时,他是没有反抗之路,只有走向虚无,走向自我的毁灭,而高觉慧却是一个公然向封建牢笼宣战的人物。

文:饼子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为何一度被列为禁书,看看这些你就知道了
曹雪芹笔下的王者贵族范儿
红楼梦中这首诗词,透漏了曹雪芹笔下贾宝玉的真正结局!
个性像爆炭,命运如纸薄,大观园中的薄命丫环——晴雯
红楼梦:贾宝玉身边这个仆从,看似处处维护他,实则是在祸害他
文人石趣 -- 曹沾的“石头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