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析《西游记》:透过经典,品荒诞剧情下的浪漫主义传奇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就算没有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也在著名的86版电视剧西游记里反复看过多次了,一些著名的情节,三打白骨精,狮驼岭三大王,更是被人们经常提起。《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我们看的最早的,可是,我们真的看懂了吗?

荒诞主义的现实

你读过《西游记》,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取经吗?

如来曾经在一段话中点评过各个大洲的风土人情,他说自己所在的西牛贺洲“不贪不杀,养气潜灵”,并且希望唐僧可以取得真经,去度化“贪淫乐祸,多杀多争”的南瞻部洲

刚开始读的时候可能并不会过于在意,可是我们看完了之后,不妨再回头审视一下这句话,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首先南瞻部洲是一个什么地方?真的是如来所说的“贪淫乐祸,多杀多争”吗?

南瞻部洲也就是大唐所在的大陆,而大唐这样一个如来口中“贪淫乐祸,多杀多争”的国家,却在《西游记》中呈现出了一派祥和景象,值得注意的是,唐僧也正是过了两界山之后,才碰到了那些妖魔鬼怪。

而如来口中的“不贪不杀,养气潜灵”的西牛贺州呢?

西牛贺州有车迟国的三怪有狮驼岭的三个妖怪,还有大大小小的占山为王的妖精们。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绝对没有大唐富足,最好笑的是,凤仙郡的郡侯,只因为不敬神佛,便被那些“仁慈”的玉帝佛祖们,让当地的人们,遭受了足足三年的大旱

再看看西牛贺州的那些国家,宝象国的公主被妖怪抓走整整十三年,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收妖的人才,而唐朝的魏征却能梦斩龙王,乌鸡国国王被文殊菩萨的青毛狮子推入井中,当了个冤死鬼,而李世民入地府,却被大大小小的鬼怪尊称为“人皇”。再看看朱紫国的国王老婆被妖怪掳去,只能把自己气出病过来,比丘国的国王被妖怪迷惑,要取一千个小儿的心肝,而李世民只需要秦琼,尉迟敬德当门神自然百鬼莫近..

那如来连自己的西牛贺州都普渡不了,又如何能打包票,说大唐需要呢?

西牛贺洲那些国家困于妖魔,国王昏庸,结果《西游记》里的唐僧把通关文牒盖满了,都相信灵山真经可以救众生。不愿意相信亲眼见到的,却总是觉得这外国人纸上的经书能救国,本身就是一种荒唐。

鲁迅说“拿来主义”,但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更应该想一想,我们能向世界传输什么价值观?从来没有什么妖魔鬼怪,神仙皇帝,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双手。

不得不说的一点,也是很悲哀的一点,《西游记》我们都以为是一个唐僧师徒冲破重重封阻,取得真经的历险故事,但是结局却往往不是像我们小时候看的那样,都是被安排好的,特别是为了凑难而凑的情节,这无疑是一场被安排好的真人秀

《楚门的世界》曾经描述过一场经典的真人秀,但是《西游记》却不大相同。《西游记》更像一场镀金之旅,唐僧被镀金成了功德佛,孙悟空也是斗战神佛,而那些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好像是安排好的,只为了等他们而来一样。网上有句玩笑话,说是“有背景的都被接走了,没背景的都被打死了”,这里倒有点心疼那位被打死三次的白骨精了。

《西游记》里的七情六欲

说起《西游记》,你会想到什么?

从小我们就觉得,唐僧师徒四人,都是些不像人的怪物,他们好像没有七情六欲一样,只有最像人的猪八戒,我们反而有亲近感,但是我们通过对《西游记》的一个整体把握,会发现西行的旅程,就是他们杀死自我原有七情六欲的过程。

先说孙悟空,他是个猴子,但是也有自己的感情。《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的个性有一个转折点,那就是真假美猴王,我们暂且不说什么阴谋论,就按照吴承恩认定的那样走,被打死的那个是六耳猕猴。

之前孙悟空和唐僧其实是不算和谐的,唐僧经常念紧箍咒,指责孙悟空不爱惜是别人的命,并且喜欢猪八戒。但是真假美猴王这个章节一过,我们可以看到,唐僧一次都没有念过紧箍咒了,曾经那个正直的孙悟空也会了一点心术,平时都会拉着八戒一起去,并且有一次八戒巡山的时候,还给八戒做了一个局,让唐僧知道,八戒也不是他想的那样的。

六耳猕猴与其说代表的是他身上黑暗的一面,我觉得是代表着他身上与这世道不相容的一面,而他亲手杀死了过往的自己。

再说说女儿国,有句俗话说“最是情关难过”,也有很多人对于女儿国念念不忘。虽然原著并没有电视剧演的那样多情,但也是专门为唐僧设计的一难。

很多人都说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没有情意,因为原著有这么么一句“圣僧无意”,女王对唐僧一见钟情就不多说了,唐僧的情意其实都藏在字里行间。

我们来分析下面的几个情节:

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什么时候才会羞答答,这句话很值得琢磨。《西游记》里那么多妖怪,女妖怪个个都十分美,比如白骨精,蜈蚣精,但是能让唐僧“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的,在西游记里,只有女儿国国王。女王一句招乎,唐僧为什么一听到这句话就如此羞涩?

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

这句话很多人看到了“圣僧假意”,直接说是唐僧本就无情,但是我感兴趣的是后面的句子“牢藏情意”。什么样的感情,需要唐僧牢藏?藏住的肯定是本不该出现的情意。对于唐僧来说,当时牢藏的,最有可能且只能是,对女儿国国王的一丝爱慕。

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

这个细节是电视剧表演的很好的,唐僧是僧人,他以往的告别都是双手合十的,而这个细节上,他选择了俗家的拱手礼。他想以一个男子的身份向女王道别,而不是以僧人的身份道别,这里面又是一番意味深长。

说完了这些细节,其实是可以想象,唐僧在离开女儿国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很复杂的。他躲过花车看似是躲过了一节,实际上,误不误了他的一生,他自己心里清楚的很

猪八戒自然就不需要拉出来分析什么了,他的情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沙僧一直都是那个老实人,但是却有时候也不是那么老实。比如火焰山那集,当孙悟空一厢情愿的相信牛魔王还是他的好兄弟,准备去借扇子的时候,取经路上一直默默无闻搬箱子的沙僧说了一句俗语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如果不是对人情世故理解透彻了,他是不会说出这话的。还有就是那琉璃盏事件,作为天上的卷帘大将,琉璃盏也并非什么贵重物品,为什么却落得被贬的下场呢?还有他那成谜的战斗力,到底是藏拙呢,还是出工不出力呢?

他的故事,很值得玩味。

结语:

四大名著中,好像只有西游记是大喜剧结尾。

三国里,刘备死了,诸葛亮死了,理想主义者走向穷途末路;水浒里,招安了,曾经的兄弟都走的零零落落;红楼里,黛玉焚诗,元迎叹惜,原应叹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好像只有西游,都成佛了,都挺好。

其实这也是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却找不回当初齐天大圣的锐气了;唐僧成佛了,没有来世,也终将会忘记那些曾经自己爱过和爱过自己的人;八戒是净坛使者了,可以肆无忌惮的捞油水了,可是取经路上那一个瓜农的大西瓜,好像更好吃些;还有沙僧,还有小白龙······

我一直想不明白,他们的分别为何竟是一片快乐?依依不舍却没有一点提及?

是啊,都成佛了,心都变了。

唐僧修大乘佛法,普渡众生,可是灵山脚下都不是净土;佛家五戒,如来的弟子却明着索要人事;反倒是那个大唐,无妖无魔,繁荣富强,更好些。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们都成了佛,大概也都忘了,没了三个车迟国的国师,下一次大旱,那儿的百姓又将如何自处呢?

文/枕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知识点汇总
1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细读(一)|《西游记》:我重看了下女儿国的桥段...
《西游记》打卡集锦20 | 天津悦读读书会
西游记中曾经出现真假唐僧,就连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分辨不出真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