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 《论语·述而》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⑴,可以无大过矣。”

注   释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候去学习《易经》,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注释】⑴易——古代一部用以占筮的书,其中的卦辞和爻辞是孔子以前的作品。

 

朱熹《论语集注》:

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愚按:此章之言,史记作为“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解读

郭美华:

(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旧注纠结于一个问题:孔子什么时候说的这个话?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孔子当时四十多(有四十三、四十五六乃至四十七)的说法,认为当时鲁国政乱,孔子不远从政,退而修诗书礼乐,来不及整理《易》,所以说希望能再有几年闲暇,可以好好研学一下《易》的道理;一种为了与司马迁《孔子世家》所谓孔子晚年喜欢读《易》以至于韦编三绝,认为是孔子晚年六十八以后、甚至近七十岁说的话,表达孔子生命不止、改过不止的为学精神(朱熹甚至认为五十是“卒”字之误)。

也有鲁《论语》“易”是“亦”,连下读: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如此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只是或者是劝学,或者自警,表达孔子学以寡过的施教理想。

可以追问的是:孔子说可以无大过,这是指向他自己而言,那么,在“为学”之中,孔子之大过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孔子这里透露出一点意思,即学思修德,能无大过即是有所成,不可能追求毫无过错的人生。颜回只是不贰过,不是无过。这点很重要,不要把道德的自我完善,虚构成一无过错的什么白璧无瑕之旅。在《福音书》中,道成肉身的耶稣,面对抹大拉的玛利亚,也不能举起石头砸他。人是经由犯错而改过的存在物,不是无错的存在物。但是,有过而能改,时时自我救治,即能无大过。小过坏自己个体人生,大过坏家国社会。

可是,无大过与学“易”有什么关系呢?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孔子自述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后世凡是以为孔子生而知之者,都是臆说),因此,自是不能于一己之身而“广大悉备”。所谓广大悉备,即是指知识的整全性,也是指知识所彰显世界的整全性。读《论语》,如果略有比对,读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的对话,我们会发现,关于算术、几何、工艺、农艺、生物、物理等等方面的讨论付诸阙如,《论语》展现的知识并非一个广大悉备的体系,表明孔子清楚知道自己施教的特定论域,而不是弥纶天下之学。

《易》以内蕴自然与人类历史性基础的、天地人三者之整体中的变化之中的不变来见道,其深邃之处,乃在于在人自身自为世界中,领悟于自身与世界及其万物的自在性。自在性的领悟,一个基本的方面是世界及其万物自在自然性的领悟,一个是对于世界及其万物(包括人自身)运行秩序的自在自然性的允让。就本质而言,孔子的德-教事业,将人的自觉主体性修德活动视为人的本质之处,以人经由自身的自觉认识、自由选择、自主坚持的践行所造就之物为自身的生命内容。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对于偶然性命运的彻底拒斥。不过,命运还有必然性。以道德-政治的理想而言,孔子关于必然性天命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得不如此,一方面是绝不得如此。命定如此,就是人的道德生存责任;命定不得如此,就是人的兽性与神性存在。在这个区分中,蕴涵着关于人的本质“革命性理解”,即人的能动而自由的自我造就活动本身,是人的本质得意确立的本质之处。这就使得人将自身的道德生存深邃化为天命责任与使命,使得人的道德主体性视角得以强固。但是,这个革命理解本身尚需辅以另一个视野,即自我坚持的道德生成本身,必须有一个自我有限性的领悟,领悟到在我之中,有着流经我而不依我之宰制的力量(不单单是舍弃不予关注的力量,而且也是即便加以关注也不能左右的力量);领悟到在我之外,有无数差异性、多样性的人和物存在,有不可确知的无限广袤潜隐不显。简言之,道德-政治的视野,世界并未全显,万物并未全彰。

孔子五十以学易而无大过的反省,无论从知识整体性的角度,还是从世界整体性的角度,这都是应该引起孔子之后、尤其今天的儒学者警醒的。孔子的伟大之处,就是对于自身知识以及与此相应的世界观有限性的领悟。大过,不外乎就是知识的残缺而以为全,世界的偏狭而以为整;无大过,并非就是知识得以全,世界得意整,而是能自知不以偏概全、以缺为整。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理解。《易》显露某种规律性的知识,流俗视为“命运”,用之以为“占卜”,以求脱离自己行动的人生,这是孔子明确反对的(《子路》中孔子就反对了占卜)。孔子开启了对于人之生存的革命性理解,以人的自觉自由的自我造就活动为基础来理解人生之本质,也就必然反对轻易言命——本质上,一个根本没有任何力行的人,根本不配谈论天命,更遑论与天命相遇。天命作为人类生存自身深邃化的底层,不可遽言,这是真正的儒者一以贯之的本质之一。为什么五十才学易?这与五十而知天命,是同一个道理。人生的有限性,只有人生的戮力之行的漫长展开过程,才能触及。

由此而言,孔子所谓无大过,内蕴着深厚的道德生存论上的责任要求,以及对于这一要求的有限性之领悟。一个坚定的道德存在物,让世界广袤,容万物多样——不道德是过,以道德遮蔽世界也是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懒爸爸逐句读《论语》之二十一
读诸子思想之研究有感(四)--老子篇
儒家文化传统的内在结构
《中国哲学简史》(3) “孔孟之道”中国儒家哲学思想精华
《周易》的文化核心
《论语》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