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 《论语·公冶长》22

子在陈⑴,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⑵。”

 

注解: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高大得很,文彩又都斐然可观,我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

【注释】⑴陈——国名,姓妫。周武王灭殷以后,求得舜的后代叫妫满的封于陈。春秋时拥有现在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一带地方。都于宛丘,卽今天的河南淮阳县。春秋末为楚所灭。⑵不知所以裁之——《史记?孔子世家》作“吾不知所以裁之”。译文也认为这一句的主语不是承上文“吾党之小子”而省略,而是省略了自称代词。“裁”,翦裁。布要翦裁才能成衣,人要教育才能成才,所以译为“指导”。

 

朱熹《论语集注》:

与,平声。斐,音匪。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吾党小子,指门人之在鲁者。狂简,志大而略于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裁,割正也。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为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恐其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

解 读

郭美华:

(原文)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栖栖遑遑奔波诸侯之间,最终不得用而思归。据说鲁国有用孔子弟子冉求的意思,孔子表达出想回鲁国的愿望,子贡领会后,提醒冉求,最后孔子终得以返归“祖国”。

孔子一生的奔波,本质上就是一个“回归”的历程,就是从寻求之为寻求的“本质”出发,力求在他物之上得以实现其本质而不得,最后返回自身的历程。

孔子感叹“归与”,时间上说,是其晚年,司马迁说是六十岁左右,但真正回到鲁国,时间则更晚。孔子离开鲁国,据传是“治国理政”成绩杰出,但因为不满国君及大夫之行为,“愤”而出走的。纵观其一生,这一愤而出走,不过是“回归”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后来的注疏以及伪称为儒者,似乎没有领会这一出走的本质,反而在不无遗憾地说鲁国乃至诸侯各国“不识圣人”而任用之,乃至于悲叹没有明君封之领地而得爵位,以成“百里而王”之圣人事业。这样的“歪曲”和“幻想”,根本不符合孔子志业的本质。

出走-返回,这个过程彰显出的孔子思想的深刻本质,其实说白了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简单道理——仲尼之徒羞道齐桓晋文之事,亦即,孔子之回归,是一个将自身本质寄托于政治(权力或权力者)而重新返回来植根于其本质之所——好学修德守道之途。

孔子一生不被重用,不断被拒绝,从其一生的经历而言,他所坚信并践行的“道”,在政治之域根本无以“实现”。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即学生们在政治之外的“斐然成章”——教养之文达到了绚丽绽放,其间呈现出了“狂简”之气——志大进取而疏阔无实。在实有所得与空幻无实之间,弟子们还未能取得某种“中道”以更好地推进实现自身。他将自己新的愿景表达为“教育以修节狂简之斐然”,让思想、文教以有内在尺度的方式富于内容地实现自身。

弟子们昧于思想与文化的“裁制”尺度,可能会象孔子以往的“出走”一样,到悖于自身本质的政治场域中去为思想与文化寻求“裁制者”。孔子回到“家乡”,回到“祖国”,也就是让思想和文化回到自己的“家园”——好学修德、教学相长的“学园”、“书院”。

据说,孔子回到鲁国,自己其实在内心仍有“受用”情怀,只是终久未能“被用”,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完全彻底地“返回”到了“删诗书定礼乐”的“教化传承”之中。

昧于孔子之“归来”,后世仍有士者不断地“出走”。思想与文化的本质,始终立于其本己的独立而自由的“学园”之中,还有一条漫长的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8、孔子归鲁
再读《论语》:公冶长第五.22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22: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儒】《论语·公冶长》(22)狂妄之辈也可调教成君子
《论语》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公冶长篇》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