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 《论语·为政》9

子曰:“吾与回⑴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⑵,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注释】⑴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如此。但根据毛奇龄《论语稽求篇》和崔适《论语足征记》的考证,《史记》的“三十”应为“四十”之误,颜渊实比孔子小四十岁,公元前511—480)。

⑵退而省其私——朱熹的《集注》以为孔子退而省颜回的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用颜回的实践来证明他能发挥孔子之道,说也可通。

朱熹《论语集注》:

回,孔子弟子,姓颜。字子渊。不违者,意不相背,有听受而无问难也。私,谓燕居独处,非进见请问之时。发,谓发明所言之理。愚闻之师曰:“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其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

郭宽润:

本章的內容是夫子評價顏回,何晏○正义曰:此章美颜渊之德。但問題是顏淵之德為何放在為政篇?這與為政有何關係?如此《論語正義》並沒有發明本章之旨。 夫子的評價中給出了明確的情境,顏淵在學習中基本不發問。後面的章節有顔淵問仁並請問其目。因沒有直接反饋,夫子對顏淵學問進境並不瞭解,狀態似如愚。

正義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夫子對他在燕居私下時候觀察省思發現,顏淵對夫子所講內容完全明瞭足以發明所聞所見,如此當然是不愚。此段評價應該是發生在顏淵剛拜師不久之時,由此可見顏淵以聞一知十,聞名於孔門弟子中。

有意思之處也恰恰在這,大智若愚,老子中如此論述。大智者為何會不需發問似若愚? 終日之言明顯會有很多內容,且會不止一端,如此之多內容能夠全部消化吸收理解而不需發問,如何理解此種學之狀態? 《南华论》云:“大请问道乎无无始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矣;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

簡單講完本章故事背景,還是回到上面的問題,這與為政有什麼關係?為何把此段美顏淵之德放在為政篇? 政教首先是一種教化,對何為政治正當性,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的正當秩序的教化。本篇開篇即是為政以德,揭開為政者首要遵循的價值。 顏淵能‘’不違‘’,不違即順,接受這有道的秩序,之後又能對此在接納的基礎上闡發應用,這便是顏淵之德在政教關繫上的作用。 夫子對顏淵與此相關的評價還有‘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這又是另一個角度,從教學角度,顏淵並沒有給夫子以啓發,即沒有教學相長。

《禮記檀弓》事君有犯无隐,事亲有隐无犯,事师无犯无隐。這給出了三個不同關係情境的信息交流的價值準則。 事君有犯無隱與‘不違’之間明顯存在著張力,或者說需要在總體‘不違’順應接納的基礎上要‘有犯無隱’。

陈焱:

这一章涉及几个有趣方面。

一个是,在孔子那里上智与下愚是不移的。

其次是,颜回不愚显然是上智之人。但智者从论语中来看,应该是如水一般动态与灵活的,而颜回表现的却是静,仁者静,从这个意义上说,颜子其实表现的是仁智合一状态,这是孔子称许的圣人理想人格。而不违本质上就是顺,顺乃是孝的核心要义之一。

再次是“退而省其私”这句话,这里的私,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慎独的独,颜回以老师的话在独知之时反省思考,并进而落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发),这实际上就是“学而时习之”的工夫与“学思合一”境界。

从论语上看,孔子其实不太喜欢当场辩论与巧言令色,因为这两者容易乱德,这一点从孔子与宰我的几次对话中可以看出来。在孔子那里,言论或者理论的真理性实际上是从实践或者所谓的动静语默之中的发现或者展开的。从知行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后世王阳明讲得知行合一的境界。

对于颜回来说,“言终日,不违”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因为颜子并不认为在此时就彻底了悟夫子的观点,这里面还需实践(行)的部分来补全知的部分。这个我们可以从孔子与宰我三年之丧的角度来侧面见出。宰我指责三年之丧会导致礼崩乐坏,雄辩滔滔,逻辑严谨,看着智力很高。但孔子并未马上反驳。反而在宰我走了以后,才说了“三年免于父母之怀”的道理,显然也是担心若当场来讲,宰我可能又会在言语上反驳,以得逞其智虑,这样就真的陷入乱德的地步了。比如宰我也许会继续问,那三年之爱和为礼矛盾了该怎么取舍的问题?这实际上就陷入了两难的诡辩陷阱,考虑到宰我有“井有仁”这样的问题,很难说他会不会继续纠缠这个问题。而对孔子来说,争辩言说的对错并不是其言说的全部,更多地实际上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现实中实践其所坚持的价值观,所谓《春秋》之微言大义,这大义其实并不在言论中,而在言论所臧否的历史之中,这里需要的是如颜回那样的“退而省其私”的沉思与生活实践中的展开,而并非纠结于语言上的逻辑漏洞或是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智慧的人不轻易展示自己的聪明
勤学焉能比善学——《论语》悟读【372】
一起学《论语》9.20子罕篇——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论语11.4
【儒】论语·雍也篇 (20)孔门学道的三个层次
橘子郡读《论语》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