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那么难懂,为什么古人不使用白话文?古人也想但没办法啊

语文最难的部分当属文言文,晦涩难懂不说,一个字还有多种翻译,特别容易理解错,而文字最大的功能便是记录事情,但文言文又容易产生歧义,比如古代有很多人都注释过《论语》之类的古书,也就是将古文按照自己的理解,再用更浅白的话解释一遍,然而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解释自然也不一样,程朱理学便是最好的案例。

那为何古人在做学问的时候,不使用语义更加直白的白话文呢?其实古人也想将道理讲的更加浅白易懂,但是受限于时代的限制,古人做不到这一点,便只好压缩文字,文言文不是一种高深的语言,而是一种书面语言,是用来记事的,不是用来说的。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古人只能通过竹简等艰难的工具记录文字,为了省事,文言文便应用而生了。

在竹简上写白话文,工程量太大,耗费的时间也长,还是通过精简之后的文字好用,要不然彰显学问,就不能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了,而是学富五十车了。那为何利于书写的纸张发明后,古人还在用文言文呢?在西汉的时候已经出现纸张了,只不过当时的纸张还太粗糙,写不了字,直到公元105年,经过蔡伦改进的纸张才能用作写字记录。

然而纸张的发明时间已经迟了,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华学问的爆发期,此后的学问大多都来源这个时期,而且那个时候,极其讲究尊师重道,前人留下的字句,无人敢随意翻译取代,古人写了什么就只能学什么读什么,长而久之便这么一直保持下来了,而且能说几句文言文,也是读书人的标志,文言文也成了区分士子和下里巴人的手段。

文言文难懂,也是古代知识难以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一部分人能持续保持特权的手段,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便没有人想、也没有人敢,将文言文改成白话文了。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着,看来以前的死读硬背还是有点用处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百姓怎么说话?张嘴就是文言文?
古人是不是用文言文说话?如果不是,为啥会出现文言文?
文言文,读懂咋就这么难?
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真实原因,让人忍俊不禁
古人为何痴迷于文言文,没有断句还晦涩难懂,难道就为了装文雅?
读诵经典有何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