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随心随性,顺应万物,便是无为的内涵

随心随性,顺应万物,便是无为而治的内涵。

在我们面对一些人和事情的时候,主观的思想和客观的状态,是存在着矛盾关系的。

有的时候你内心所存在的一种执念,所秉持的你所认为的才智和欲求,其实是违背了事物本身的一个规律,违背了事物的一个本性。

很多时候,人的一种错觉就是认为有一些事情,是主观能改变的。其实并非如此人,总是轻易的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其实最终命运改变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最初出生的时候,就以一种固有的方式被迫的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并且我们沿用着曾经固有的选择,固有的人生轨迹,不断的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刻画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其实谁也逃脱不了命运注定的一个状态,有的时候你所认为的主观意志的选择,其实也是被动因为客观生命所驱使的一种状态。

这就是在道家智慧中所提到了的“天命”,天命就是本该属于我们的本性规律。自己走出什么样的路,走到什么样的状态,其实都是取决于天命最初所决定的。

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其实就是叫做天命,遵循着天性而为,才叫做真正的符合“道”。

这一种观念是取自《中庸》中所说,同时这一句话,也是符合了道家的一个理念,一切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

我们只有客观的认识到本性的天命之后,才能真正的坦然接受并且顺应它,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收获的更是一份坦然。

除去对于生活欲念的一种妄求,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总是执念于自己的贪欲。大多数人不但没有遵从自己本身的天性,而且也是任意而为。看似是一种自由,看似是一种自主,但是在无形之中,违背的各自的一个本性,这便是所谓的逆天道而行。

在《庄子》中,就有这《鸿蒙问道》这样一个故事。

云将遇到鸿蒙之后,希望得到鸿蒙的指教。

鸿蒙对云将说了这样一段话:扰乱自然的常规,违背事物的真情。

只要你能自然无为,万物自然会自生自化,忘掉你的形体,放弃你的聪明,忘却自身,和万物与自然之气混为一体,皆是身心茫然,无所用心,各自回归本性,回归本性,却是出自于无心,浑然无知,保持本真终身不得违背。

在《庄子》中,庄周借由《鸿蒙问道》这个故事,所表述的就是随心随性,静守万物本身的一种思想内涵。

“鸿蒙”听起来是一个愚昧,混沌无知的意思,但是他却是作为一个高深的悟道者,在《庄子》中出现,对于道的认知就是混沌愚昧,无知无为,顺应万物而生。

当提到的天性本身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难以琢磨的状态。

所谓的回归天性,其实就是靠我们自己去体悟,通过我们自己的感悟,来找到一种属于适合自己的实际行动。

《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比如说对于欲望的一种引领,很多人认为如果顺其自然的话,那就是要顺应自己的欲望去出发,自己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任性而为之了。

其实并非如此,欲望只是我们人生中主观的一种色彩,就好像我刚才所说的,主观色彩其实大多数都是违背自己天性本身的,如果做事情都任性而为之,那其实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就是要明白,欲望并非是人的本性,并非是人的自然规律,我们和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实际上欲望只不过是我们情绪中的一粒尘埃而已。

而我们要遵循的是一种大道,也是大道的自然规律,所以说我们自私和贪婪的欲望,是完全背离了道,它带来的只会是无尽的痛苦,所以要做到“率性而为之”去引导自己的本性去行动,而并非任由自己的欲望所摆布。

而认识到自我的本性,认清自己的天性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比如,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生命从刚开始的时候,就带着他本身的一种命理存在,他命运的形势是上天早就已经注定的,有的事情他是根本自己无法自主作出选择的。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平凡人,却一味的往求着好高骛远的一个理想和目标,看似是一种有斗志有进取之心的表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自己无形之中带来的也是苦恼。

如果不能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生存状态,一味的好高骛远,让自己的欲望不断的凌驾于自己本性之上,那么你需要承担的痛苦非常巨大的。

认清天性本身,则能够有助于我们在坦然接受我们本身命运的一个基础之上,更加潇洒和从容的去对待自身。为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状态,加以引导自己贪婪的欲望,所以也是我们在生活中修心养性,最根本的一个状态。

认清天性本身的一个基础之上,更要有一种容纳的智慧。

认清并且容纳自己的天命,即使是自己生命中出现了一些不完美的状态,也要懂得容纳自己所认为的不完美。

大多数人企图改变自我,企图以自己好高骛远的欲望,凌驾于自己的本性之上,大多是因为对于本性的一种不满意。而我们所提倡的遵从本性自然,其实也是容纳本性自然的一种道理。

所谓的容纳是在于宽厚,在于包容,方为上天之大德。所谓的厚德载物,正是这样一种道理,道家中所说的大道的智慧,是能够容纳万物,存在于天地之间。

《道德经》中所说的大道如水一样的品德,就是说水能够滋润万物,容纳万物并且养育万物,所以是符合大道的一个德行。

无论万物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水都能滋润它,就如同万千河流,无论是污秽或者说纯净,水都能最终以最低位去容纳万千河流的归宿,所以才有了大海。

天地万物中,有着各色各样的人和事,而天地对于这些万事万物都给了一个公平的机会,都有阳光,有雨露,滋润他们成长。天地无言的默默注视,默默供给着,这就是一种博大与包容,这就是真正大道的一种智慧。

而我们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运用这样一种道的智慧,容纳我们自己纷繁复杂的一个人生。

我们认清自己的天性,就是接纳自己天性,天命中的一些自己所最初所不认同的一种状态,有一种如水的品德容纳万物,当有了这样一种潜意识的容纳的智慧之后,才能有真正坦然的知天命,遵天性的悠然。

《道德经》中所强调的“无为之念”的道理,其实和庄子中所说的是同样的意思。

《鸿蒙问道》中,鸿蒙有这样一句话说:我悠然自得,不知道贪求,什么放任自由,不知道走向何方。

这其实就是庄子借由鸿蒙的话来表述了大道的一种智慧,大道本身就是悠然自得,顺应自然,无为无求的一种状态。

道家思想中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就是做事的时候不掺杂自己主观意识在内。

就好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欲望只是万物中的一粒尘埃,而大道的智慧,则是涵盖了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所以不要妄图让人类的一些主观意志的欲望,去改变事物本身的一些天性本身。

道家所谓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在做事在有怀揣追求和理想,能够做到顺应天性本身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做到了自然。

真正的尊崇“道”是一种返璞归真,是获得生存最佳状态的一种智慧,而避免让自己成为小小欲望的一种羁绊。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以道家思想的内涵,顺应自然本身的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杂篇)《则阳》笔记之六
鸿蒙,怎么读?
《庄子》:水无波则平,心无念则清
庄子谭(外篇)72
敦煌写经 法藏 P.3789 庄子 郭象注
從覺悟的那一刻起不要再苟且(朱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