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智慧 」读懂人性,参透人生!精辟

庄子在《大宗师》中讲到,知道自然规律,并且懂得充分了解人性,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

所谓人性,就是天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对于这些本能,我们要充分认识,正确把握,如此才能成为近乎完美的人。

人性一:人皆为己

《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得好: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庄子在故事中也讲:

古代的真人,不傲踞他人,不在小事上较真,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

生与死是最大的事了,尚且可以看淡,人情世故就更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乐于交往,取悦外物的不是圣人;伺机行事的人,不是贤人;不能看到利害的相通相辅,就不算是君子;办事求名而失了本心,就不是有识之士。

这一豁达理想的人生观,在今天仍有其作用。

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常认为别人做的不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殊不知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行判断的。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就能理解对方的处事动机了。

何况我们也不尽是正确的,可能也是难以相处的对象。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说服自己,不轻易动怒了。

人性二:闻过怒,闻誉乐

古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对你赞美的人可能怀有某种目的,指出你错误的人可能是你的良师。

所以我们在听别人评价的话时,一定要客观地审视自己,这样才能不被他人言论左右。

当初,子路是孔子的学生,身体强壮,年轻时为人粗鲁好斗。

他陪伴孔子左右,与之朝夕相处。经过孔子的耐心教诲,终于改变了性情,当别人批评他时,他不但不生气,还很高兴。

夏朝的开国君主禹治水听到别人对他善言相劝时,总是感激得下拜。

古代圣王舜为人和善,从不独占功绩,他认为成就、优点应该和众人共同所有。

他善于向别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之处时,更是虚心接受。

每个人都喜欢听溢美之词,吹捧的话,不喜欢被指出过错,觉得受到了轻视。

但是请时刻谨记: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人性三:进则喜,退则忧

古圣先贤也会以物喜,以己悲;也会感物伤怀,触景生情。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也会登岳阳楼而黯然神伤;豪放不羁的苏东坡,也会在旷达之中流露悲凉。

可见此乃人之常情,克服起来谈何容易。

庄子在故事中借北海若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意思是说: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一定不会因外物而损伤自己。外物就是自己之外的东西。

仕途进退,钱财多少,都是随时在变化、流动着的,并不真的属于你。

属于你的只有你自己,你的情绪,你的健康,你的身体。

如果不能通权达变,被外物牵绊,耗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很愚蠢的举动了。

超脱于外物之外,不被不属于我的东西困扰而丧失我自己,我们就真的从世俗之众解放出来,多了一份洞悉世事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好人
2.不能固执己见,而应时时更替智慧
梁冬 | 为什么很多家庭走到最后正直的妻子都不会有好结果
大家认为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谁最有智慧?
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
人生智慧:诸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