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需要找到最合适的“路径”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百家讲坛》等栏目也深受欢迎,再加上中、高考命题专家们对考试题目、类型的解读和倾向,正在把阅读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是必然的,也是一个很好的迹象。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传统文化也是鱼龙混杂,所以必须实行鲁迅先生曾经讲过的“拿来主义”,拿来之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毕竟还是有不少精华沉淀下来的!

不过,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都是有限的,自己认真地实行“拿来主义”,性价比太低,倒不如走点捷径,跟随鲁迅、胡适等公认的国学大师,从经典文言文开始阅读,走好“第一步”,和经典文化先来一个“亲密接触”,效果会更好一些。入了门,自己开阔了眼界,就可以自主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去开启自己的“第二步”“第三步”了!

《给孩子读经典》就是这样一个很合适的“捷径”。这本书的“基础”是锺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其中包括66篇来自《论语》《孟子》《礼记》《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等传统经典著作的百字文言短文,既短小精干又便于孩子来学习——最开始的时候当然不能太难,总是要开一个头,让孩子先产生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再一步一步来。总之就是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给孩子读经典》的“适合”,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还是不妨引用锺叔河的话来作为佐证。他在序中说,不论是留美的胡适,还是留日的鲁迅,他们从小都是读着中国经典长大的,他们中一个是提倡白话文的先驱,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但是他们的经历证明,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读经典,对他们的成长没有妨碍,反而有助于他们的成功。更不用说,这本书中除了有经典的文章、译文、评析,每篇文章还配有趣味十足的国风插画——单单是欣赏彩色水墨画,也是很值得回味的一种经历。

此外,从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语文教材来说,传统文化与经典著作的比例都是越来越大。但课堂上学到的毕竟还只是极少数,大量的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是要通过课下的阅读来进行。由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白话文和传统经典所使用的文言文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就更加需要一座“桥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才能够变通途——学习传统文化也必须这样才行。

接下来,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给孩子读经典》这本书了。虽然说的是“给孩子读经典”,事实上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己通过朗读其中的文章,结合注释来加深理解——家长不必介入太多,要学会“放权”,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阅读权,这样收效可能会更好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50本,博大精深,源...
【收藏】50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视频)
《中华民间故事(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种方 等编著)【简介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传统经典读本的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