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论的终结

现在回想起我们以前的辩论,我觉得我们以前之所以没能很好的辩论下去,主要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

一、我们多年不见,彼此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一时很难完全沟通、了解。我们以前的辩论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沟通,而“没能很好的辩论下去”这很可能是沟通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二、当时的我对我所不赞同的你的一些观点确实没找到很好的反驳理由。因此自然不能说服你。但是现在却不同了,现在我已经找到了这些理由。你有兴趣的话,我会逐渐和你讲述。

三、就是写文章太难,再加上当时我的思想属于建立初期。这自然使你觉得我的文笔太嫩,缺乏逻辑性和说服力等。但是如果你再读我现在写给你的信,你肯定会发觉我的这些问题已经缓和了许多。

现在,我的知识又取得了很大进步,最主要的是我终于弄懂了西方哲学。以前我只是片言断语的接触了一些西方哲学,尽管我总是试图系统的学习一下西方哲学,但我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主要是因为钟祥太小,很难获得这方面的书籍,所以只好凭借自己的悟性。九八年下半年,我终于悟出了西方哲学的真谛。现在我又终于获得了系统的阐述西方哲学的书籍,因此又正好得以弥补以前的缺陷,使我对整个西方哲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我发现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哲学主要讨论的是认知论问题,而中国哲学则主要讨论的是社会政治问题。这是西方发展出了科学和工业文明,而中国 (事实上除西方以外的所有国家或地区都是如此)却没有的根本原因。以前的我和你,主要接受的是中国哲学的影响,没有理解西方哲学的价值,我这封信主要就是要和你谈一下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相信一定会给你极大的震动!

人最根本的特性就是人有理性,这是人区别于万物的本质之所在。 而所谓理性无非是指人认识自然的那种认识能力和认识功能。因此对人的理性及相关的认知原理作一下考察,这是非常根本、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人的理性问题所作的考察的哲学就是认知哲学。人的认知应该有一个出发点,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指出认知的出发点是“我”(即人的理性本身)的无可争议性。他的意思是说,我们所接受的一切知识都应该先经过我们自己的理性的严格怀疑之后,再经过严格的论证、证明其确实正确无误之后才能被接受。而不是接受宗教、权威等影响。但他在此发现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就是“我怀疑”本身。因为如果你连你此时在“怀疑”就怀疑了,那么你现在所怀疑的一切就根本无从谈起。笛卡尔实际上道出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经过“我们自己”认识之后自己确认才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

当我们知道了认知的出发点后,接下来就要知道认知的方法。对于认知方法,西方主要有演绎和归纳之争。笛卡尔在提出了认知的出发点之时,实际上也提出了他的认知方法。他反对盲从、盲信,主张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先应经过充分的怀疑之后才能确认。他是一位演绎主义者,他希望一切知识都能象数学知识那样从极少数一些确实正确无误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整个数学系统。与笛卡尔相对,西方还有一些被称之为归纳主义者的一派。归纳主义者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人们从经验中一步一步的归纳出来的,而不是象演绎主义者所认为的是从极少数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

下面我们就谈一下演绎法和归纳法。

所谓演绎法是指从一般推知特殊的方法。亚里士多德将它表述为三段论:

大前提 所有的人都会死

小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

─── 比如: ─────────

结 论 所以苏格提底会死。

演绎法的重要意义反映在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上。我们初中所学的几何学就属于欧几里德几何学(简称欧氏几何),我们知道,它是建立在一些为数不多的公理基础之上,然后从这些公理中推出定理。这其中的每一种、 每一步推理,以及我们运用这些公理、定理证明任何题目的推理过程都必须严格的遵守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否则我们就会犯错误。因此,欧氏几何实际上是一个严密的演绎体系。古往今来的许多西方学者都希望一切知识都能象欧氏几何那样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公理基础之上,然后运用演绎法推出全部知识体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以欧氏几何为范本写的。你希望找到一个能解释一切的公式的思想,实际上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演绎法有一个重大缺点,就是它不能证明其前提的正确性。演绎法是以前提来推知结论的,但前提本身在这里不被证明。如果我们想用演绎法证明某个前提的正确性,就需一些更根本的前提。这样一直往上推,我们就会发现演绎法需要一些普遍性前提作为其立论的根本。这些普遍性前提实际上就是以假设、公理、定律等形式表现在各门(演绎)学科之中。但是,这些假设、公理、定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是演绎法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演绎法所无法回答的这个问题,对归纳法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容易回答的问题,它会说这是人们从客观世界中一步一步的归纳出来的。

那么何谓归纳法呢?所谓归纳法,就是指从特殊推知一般的方法。比如,我们看到“张三会死,李四会死等”,然后推出“所有人都会死”,这实际上就是运用的归纳法。归纳法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它是从特殊推知一般从而不能保证其结论的必然正确性。比如,以前欧洲人世世代代的经验表明“凡天鹅都是白色的”,但是后来在澳大利亚却发现了黑天鹅。另外,归纳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上的,就是如果你认为归纳法是有效的(尽管不一定是必然正确),那么你凭什么这样说呢?这实际上就是“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对于演绎法来说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因为它是从大前提推知小前提,其推理形式一定正确。

在西方历史上,赞同演绎法的演绎主义者与赞同归纳法的归纳主义者的力量并不是一样强大,而是更多的人更相信演绎法的作用,而忽视归纳法的作用。为了解决演绎法不能证明其前提正确的问题,他们一般采取先验论的立场,将一些普遍性命题解释为人的先天知识,甚至解释为宇宙精神,从而一般都陷入了唯心主义。

现今,演绎法已取得了极大进展。由于布尔、弗雷格、怀特海、罗素等人将数学方法引进到演绎逻辑之中,从而创立了数理逻辑(又称形式逻辑)。因此,它变得能象数学那样能计算,而不是思考了。但归纳逻辑却依然停留在哲学思考上,并且还未解决“归纳合理性问题”。我用“宇宙是统一的”这一原理,不仅解决了“归纳合理性问题”,还对演绎法和归纳法的相互关系作了完美的回答。下面向你谈谈我这方面的观点。

所谓“宇宙是统一的”,是指宇宙中看起来相差各异的事物,其实都是有共同起源和共同组成单位的。比如,地球上的生命体是从一个共同的初始状态演化而来的;另外,它们又都可以看作是由细胞组成的 (这个说法并非严格,但重要的是它所隐含的意思)。事物有共同的起源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时间演化上的统一性;事物由共同的单位组成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空间结构组成上的统一性。所有事物都具有这两方面的统一性。

另外,事物的统一性是有层次的,所有生命体可以统一为由细胞组成;宏观世界的生命体、非生命体又可以统一为由分子、原子组成;而所有原子及其同位素、离子,又都可以统一为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相应的,现今所发现的所有微观粒子又都可以统一为由夸克和轻子组成。毫无意外,宇宙中的所有事物最终都可以统一为一个共同的起源──即宇宙本源和一个共同的组成单位──即宇宙本原。

正是宇宙的统一性,保障了归纳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比如,从“这只天鹅是白色的”,“那只天鹅是白色的”等,归纳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这些天鹅之所以是白色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所有白天鹅的早期祖先生存的环境需要它们的颜色是白色的;另一方面,所有白天鹅的遗传基因里有决定它们的颜色是白色的共同基因。这种共同起源和共同基因就是白天鹅在时间演化上的统一性和在空间结构组成上的统一性。由于这两方面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只要从那些能够统一为这种共同起源和共同基因的所有白天鹅中的极小一部分发现了“天鹅是白色的”,自然能够将这个结论推到所有具有这种共同起源和共同基因的白天鹅中去。因此,归纳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是由事物的统一性决定的。当归纳出来的结论是属于事物在这方面的统一性知识时,那么归纳法就必然有效和合理;当归纳出来的结论超出了事物在这方面的统一性时;那么归纳法就会无效和错误。

有人用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来否认归纳法的意义,这是没有理解归纳法的本质作用。归纳法的本质作用并不是通过一次性的归纳就得出适用整个宇宙的知识,而只是从小范围中寻找在大范围内也能成立的知识。我们从极小部分天鹅中发现了天鹅是白色的,这个结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都是成立的,这正是归纳法的重要意义之所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黑天鹅,这只能说明,我们还需要将白天鹅、黑天鹅,甚至蓝天鹅、绿天鹅等作为天鹅这个更高层次的统一性事物来研究、来归纳,从而得出适用范围更大的知识。事实上,人类的认知过程,正是通过这种多层次、多步骤的归纳,来逐步地寻找那些更根本的宇宙统一性方面的知识的。

另外,我们只要弄清楚了有关原子的所有知识,我们自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切由原子组成的事物。相应的,我们只要弄清楚了有关宇宙的本源和本原的一切知识,我们自然能够解释整个宇宙。你不是想寻找一个能解释一切的公式吗?这个公式是有的,这就是关于宇宙的最高层次的统一性的知识,也就是关于宇宙的本源和本原的知识。我们只要弄清楚了有关宇宙的本源和本原的所有知识,我们自然能够将宇宙的各个演化阶段、各个组成部分推演出来。只是要想完全归纳出有关宇宙的本源和本原的知识,这需要经过人类的无限步骤、无限时间的努力。这实际上也正是人类在不断努力做的。

上面我们用“宇宙是统一的”这一原理,解决了归纳法所存在的问题。前面我们还说过演绎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证明其前提的正确性,需要依赖于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公理、定律等)作为其立论的基础,这对归纳法来说却是非常容易回答的。“归纳法”会说,这些基本前提是人们运用归纳法,从客观世界中一步一步的归纳出来的,关于事物的某个层次上的统一性知识。因此,演绎法本质上依赖于归纳法。但另一方面,“宇宙是统一的”,这说明了我们的宇宙是从一个初始状态演化而来的,以及我们的宇宙是可以由一种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组合而来。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宇宙在时间序列上的演绎性,后者可以称为宇宙在空间结构组成上的演绎性。因此,归纳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质上依赖于我们的宇宙是演绎的。如果宇宙本质上是非演绎的,或者说是杂乱无章的变化的,那么人类的认知是不可能的。

因此,演绎法和归纳法是可以辨证的统一起来的。我们认为,演绎法本质上讲应该是宇宙的“理性”──即宇宙是“演绎的”,而归纳法才是人类的根本理性。当然,也有所谓的人类的演绎法,但是人类的演绎法只不过是人类的归纳法的一种逆向性思维,以及对宇宙的“演绎法”的一种反映吧了。

事实上,人类的归纳法可以看作是宇宙的“演绎法”的一种“逆方法” ,人类的演绎法可以看作是人类的归纳法的一种“逆方法”。

那么,何谓人类的归纳法是宇宙的演绎法的一种“逆方法”呢?我们这里的意思是说,人类的认知过程是通过运用归纳法对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的逐步归纳,逐步发现其中的“统一性”及更深层次的“统一性”。但是我们的“周围环境”的产生过程却正好相反,它是从宇宙的初始状态──宇宙的本源演化而来的和从宇宙的最小单位──本原逐步组合起来的。因此,可以将人类的归纳法看作是一种“回溯”宇宙的本源和本原的方法。它和宇宙演绎出万物的过程正好相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归纳法看作是宇宙的演绎法的逆方法。

何又谓人类的演绎法是人类的归纳法的“逆方法”呢?这是因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先通过运用归纳法从小范围的宇宙归纳出了宇宙的某种统一性知识,然后再假定这些知识在较大范围内也是成立的。人类的演绎法正是以此为基本前提,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大范围的宇宙中。它的运用过程(演绎的)是和发现过程(归纳的)相逆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人类的演绎法是人类的归纳法的逆方法。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你凭什么说宇宙是统一的?我的回答是——这是一个需要用实践来证明的问题。如果人类的认知活动能够不断的持续下去,这本身就是对“宇宙是统一的”这一原理的最好证明。但是,如果人类的认知活动进行到一个阶段之后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的话,这就可能说明宇宙只统一到了这一层次。因此,人类的认知发展到哪个阶段,宇宙的统一性就证明到了哪个阶段。我们只有完全认识清楚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源才能完全证明我们的宇宙是完全统一的。

根据人类认知发展的历史及所处现阶段的状况来看,人类的认知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再者,人类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向往发展、向往进步。因此,我们必须以“宇宙是统一的”这一原理为基本信念,以此来指导我们人类的认知活动。

前面,我们说过,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指出了认知的起点是“我”的无可争议性。而我们在这里用“宇宙是统一的”原理确立了宇宙的“本源”和“本原”是认知的终点和目标,但是认知的终点和目标是不可能象其起点那样具有自明性的,只能通过总结我们所掌握的客观世界的知识的规律而获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认知的起点和终点(或目标)都是可以确立,但并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这里可以确立认知的起点和终点,但是其起点和终点都不是确定的东西。比如,对于认知的起点——“我”而言,儿童的“我”,少年的“我”,中年的“我”,老年的“我”,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但不论是哪个时期的“我”,“我”依然是可以确立为认知的起点的。认知的终点——宇宙的“本源”和“本原”也是这样。

至于人类的认知方法和过程,就是运用人类的归纳理性归纳出宇宙的演绎性,再将这种归纳出来的宇宙的演绎性作为我们的知识指导我们对客观宇宙的进一步的归纳。当然,这不是单步骤能完成的,而只能是无限的多步骤的“归纳-演绎”交替进展的。其进展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归纳1→演绎1→归纳2→演绎2→归纳3→演绎3→……,更详细和明了的表述如下图所示:

当我用“宇宙是统一的”这一原理,解决了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以及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的统一起来之时,我就在想,这项工作为什么会由我来完成?是不是因为我的知识太少,误解了这些问题的实质?但是进一步的求知使我更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因为,在十九世纪对归纳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哲学家──穆勒,用于解决“归纳合理性问题”的思想和我相近,只是我的思想比他的更道出了本质。

穆勒之前的哲学家(比如,休谟,康德)常常是从人的理性本身中去寻求对归纳合理性的解释。穆勒却聪明的从自然界中去寻求对归纳合理性的解释。他认为,归纳法的应用之所以有其合理的基础, 是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象平行事物那样的事例。对于“平行事物”,只要从这些事物中的极小一部分事物中认识清楚了它们所共有的特点(可称之为“平行特点”),就自然能将这些特点推广到所有这些平行事物之中。 穆勒将自然界的这种规律称之为“自然齐一律”。

我觉得我的工作只不过继承了穆勒的工作,将“自然齐一律”提升为“宇宙统一性”罢了,尽管我最初的灵感并不来源于穆勒。我认为穆勒的“自然齐一律”只指出了现象,而“宇宙统一性”则道出了本质。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能很自然的将宇宙看作是演绎的,从而将演绎法和归纳法辨证的统一起来。

另外,我还进一步弄清楚了这项工作之所以会在现在完成,而不是在以前──比如康德、黑格尔时期的根本原因。我发现这是符合西方哲学发展的自然顺序的。因为,正如你用眼睛看到周围事物之时,你并没有看到你的“眼睛”。同样的,人用自己的理性认识了周围事物之时,并没有同时认识自己的理性。人是通过对自己的理性所获取的周围的知识进行反思,从而获取有关自己的理性的知识的。

人类认知自然的模式可以表述为:自然界(演绎的)→人的理性( 归纳的)→知识(演绎的)。 而人类反思自己的理性的模式则是相反的:知识(演绎的)→人类的理性(归纳的)→自然界(演绎的)。人类反思自己的理性的第一步就是发现了人类的知识是演绎的,欧氏几何就是其代表;但是进一步的反思才会发现人类的理性实际上是归纳的,人类知识的演绎性只不过是对宇宙“演绎性”的反映罢了。正因为这个原因,在西方哲学史上首先得到发展是演绎法,然后才是归纳法。现今,演绎法已经象数学那样能够通过计算而不是思考,而归纳法却还停留在哲学上的思考中,这不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吗?

值得庆幸的是,归纳法经过培根、穆勒等人的努力,终于在现在能够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了。这很可能就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

当然,你曾经向我提到过霍金通过“空想”发现了一些东西,人们试图去指责它、否定它,其结果是丰富了它。这给我的感觉是,你是在强调一种类似于神秘主义所强调的另一种认知方法──神秘体验。神秘体验是和建立在归纳法基础上的人类的理性思维根本对立的。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只能凭人的领悟力、机遇和适当的修炼才能进行的一种认知方法。我认为,这只不过是对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统觉”思维的一种神秘化罢了。“统觉”根本就不是一种脱离归纳法并与归纳法相对立的认知方法。它是建立在归纳思维基础上的“最高层次的归纳”。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归纳过程一般是多层次、多步骤的,“统觉”只不过是人们获得某种归纳结果的“最高层次的归纳”罢了。

人的意识可以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相应的,人的思维也有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之分。人的显意识并不会将人的所有思维过程都表达出来,而只是将得出归纳结果的一些重要的思维过程、思维步骤表达出。而大量的不太重要的思维过程则是在人的潜意识中进行的。因此,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灵感、直觉、体悟之类的现象,这些只不过是在人类的显意识中省去了大量的次要归纳过程的“统觉”功能的表现罢了。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大脑结构是不一样的,其合理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其“统觉”功能的强度和合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实际上也正是伟人与常人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事实上,正如人用眼睛看到了周围事物之时,人的眼睛并没有看到人用眼睛看周围事物的整个过程一样。当人用自己的大脑认识了周围事物之时,人的大脑并没有将人的整个认识过程反映在我们的“显意识”里。而通常所反映的只是认知的结果──即关于周围事物的知识。这是人用“统觉”认识了周围事物,人们却通常对自己的统觉功能一无所知的根本原因。

我们前面说过,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的把握只能通过对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的知识的“反省”才能得到。而这正是西方哲人所做的工作,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哲人则没有。西方哲人通过这种“反省”或“反思”发现了演绎法和归纳法。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哲人,只是在无意识的运用其理性,或者陷入了神秘主义的神秘体验之中。

另外,我还想用计算机的发展来说明,对人类的认知功能的神秘化是十分错误的和有害的。我们现今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洛依曼型”计算机,它是建立在“0”和“1”二值逻辑基础上的“演绎型”计算机──简称“演绎机”(模糊计算机稍有不同 ,它是建立在多值逻辑基础上的,但仍属“演绎机”)。 这是现今的计算机无法与人脑相比的根本原因──我们前面说过,人脑本质上是“归纳”的。但是随着人们对归纳法的认识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出“归纳机”将是必然的。这样,电脑达到、甚至超过人脑也将是必然。当电脑超越人脑之时,这将是对将人的思维神秘化的观念的最好反驳。

最后,我还想对你的被我斥之为神秘主义的思想作一下批驳。当然,由于我们又分别了几年,你的思想肯定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这里针对的还是你以前的思想。

我认为,所谓的“飞碟现象”、“外星人”、“史前文明”、“金字塔的文化”及被炒的火热的“气功”和“特异功能”等,绝大部分都是杜撰的,别有用心的人炒起来的。这些现象之所以迷惑了许多人,只能说明处于转型期的现代人的精神空虚、愚昧。一些国家的科学小组曾经对几千例有关“飞碟”的报告做过考察,发现其中的99% 都可以明确无误的否认是和外星人有关的现象,而是一些自然现象或人造卫星、飞船等造成的假象, 或是一些人和组织杜撰的。所剩下来的1%的事件也不要指望其中能和外星人扯到一起,而仅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条件和调查手段而已。

至于“史前文明”、“金字塔的文化”,这些既便是真正的本不足以为奇。宇宙在整体上作有序化运动的同时,局部的无序化是允许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相信这些是真的,倒要对现今的科学家的所作所为感到纳闷了。因为,很显然这其中的任意一项发现都是极其有价值的。但是你看正统的史学书、报纸、杂志却对这些一字不提,倒是一些下三流的书刊杂志对这些东西大加论述。

还有“气功”、“特异功能”现象,这其中的大量表演只不过是玩的“魔术”罢了。我曾在一些书刊上看到过一些有关的披露,也曾听别人讲述过其中的“秘密”。中国科学院的工作者曾经将中国最有名的几位“气功大师”、“特异功能大师”──严新、张宝胜等请到科学院做过实验,结果是无一例表演成功。从而使这些“气功大师”、“特异功能大师”的名誉大为扫地。当然,我也相信有真正意义上的“气功”、“特异功能”,但是这根本不可能与科学相违背。人类现在已经对细胞、DNA、 分子和原子认识的比较清楚了。从科学理论来看,建立在这些东西基础上的人体是很难产生出任何超自然的现象的。当然,人们之所以相信这些东西,其本身就是因为无视了科学。但是,科学是建立在我们前面论述过的严密的逻辑方法、笛卡尔的那个无可怀疑的“我”的基础上的。科学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只是前进中的问题,其本身只能通过科学的前进、发展来解决,而不能因此怀疑科学、无视科学。

当然,你曾经说过,你是因为其理论(比如“宇宙璇玑科学”), 而不是因为这些“宣传”才相信的。但我认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你中毒更深。 从你的来信来看,你信仰这些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其中的“矛盾论 ”思想的支配。首先,我要向你指出的是“矛盾论” 根本不能看作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而只是世界观的内容,即关于世界的构造模式和演化模式的思想。在“矛盾论”论者看来,世界的构造和演化都遵循所谓的“矛盾的原理”, 可以用“矛盾论”来描述。真正的认知方法只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归纳法”。

你认为“矛盾论是深入人心的公理”,这我实在不敢苟同。“矛盾论”思想确实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绪模式,《易经》、算命术、风水和中药理论等都是将“矛盾”(在中国称之为“阴阳”更准确,此外还应包括“五行理论”)当作宇宙的一种构造模式、演变模式来看待的。但这是有原因的,中国社会的根本特点是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而血缘关系的基础是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将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来,就构成了“阴阳”理论,这是古代中国人以“阴阳”理论为思绪模式的根本原因。但以为西方人也以“矛盾论”为思绪模式那就错了。在西方,也只有黑格尔、马克思的学说具有如此强烈地矛盾论思想。并且马克思的是继承的黑格尔的。我们学校里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教材很可能给你造成了误解,使你认为在西方也是以“矛盾论”为模式的。黑格尔的“矛盾论”思想曾受到过后来的许多西方学者的批评,罗素的批评就很有特点,只是这里不可能讲述了。

在我看来“矛盾论”不足以概括大宇宙的全貌,而只能以“系统论”来概括。“系统论”认为,大宇宙的结构组成模式是“系统”的,它的演化可以用“系统”的“有序化”来描述。当然,大宇宙中所具有的大小、正反等对立(矛盾)特征,这我也是知道的。 只是我认为这是宇宙的一些特殊现象,而不是全部。人们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注意了事物的特殊方面,却忽视了其整体,这是“矛盾论”的缺陷之所在。

将宇宙的结构组成模式和演化模式抽象出来,就构成了指导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绪模式”。但是,“思维模式”本身不是认知方法,这是应当注意的。人类是运用其归纳理性逐步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但是归纳法的运用又不应当是盲目的,而应该是从获取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中不断地汲取经验以指导以后的认识,这也就是世界观对认知论的反作用。

再叙!

CTK

1999.9.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一律
克服思维定式 适应投机变化
97岁,掌管3万亿!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
你所看到的世界并非绝对真实 #思维格局 #逻辑思维 #思维认知 #认知思维 #格局打开 #归纳法 #演绎法 #每天学习一点点就会有收获
二种认知
科学不等于正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