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望太高是祸根 '完美'父母易致孩子患上强迫症

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可一到考试脑子就一片空白;太追求完美,只要看到家中堆放的物品摆放杂乱,就想伸手整理……

10月13日,记者从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青少年心理单元了解到,前来就诊的学生中,患有考试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学生不在少数。

对此,专家提醒家长,应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尽量以幽默、平等的方式进行语言交流,使孩子释放紧张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

一想到考试心里就发慌

“进入高三,我儿子就特别害怕考试,以前他的成绩在学年排中等,现在成绩直线下滑。孩子的学习是我们家头等大事,我们一家人都急坏了!”在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赵女士(化名)焦急地说。

赵女士说,儿子孙宇(化名)今年上高三,之前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可是自从进入高三后,孙宇的考试成绩一直不是特别理想,不断下滑。

老师频频找他谈话,让他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是适得其反。孙宇学习更加退步,而且只要一考试,就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

赵女士无奈之下,把儿子送到了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无独有偶,今年18岁的李滨(化名),就读于我市某重点高中,平时的李滨活泼好动,是班级的体育骨干,在学校各大体育比赛场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可最近一段时间,活泼开朗的李滨像变了一个人,只要一考试,精神就高度紧张,导致后来,一进教室浑身就不舒服。

直到最近,李滨实在没有办法在学校听课了,家长无奈之下,不得不让他暂时放下学业,到心理医院治病。

时间全浪费在整理物品上

“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看到物品摆放得不整齐,心里就不得劲儿。”今年正读高二的小丽(化名)对心理医生说。

小丽从小就是个爱干净的孩子,上幼儿园时,同学们都到雪地里玩,可小丽怕把鞋子弄脏,说啥不进雪地,为此,老师还故意往小丽的鞋子上撒雪,想让她能和同学一起开心地玩耍。可小丽就是做不到,她会马上用纸巾把鞋子擦干净。

当时,小丽的妈妈觉得女儿可能是有“洁癖”,之后,小丽上小学,因为同桌不爱干净,她就和老师说,要求换同桌。并且,看到有同学穿衣不整洁,班级物品摆放不规整,她心里也难受。

上了高中,小丽的学习比以前紧张了,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精神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都让自己认可,才会终止这一行为。

这样的行为,花费了小丽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小丽的妈妈也和小丽深聊过,小丽觉得,妈妈是个漂亮完美的人,所以她也想和妈妈一样完美,不想给妈妈丢脸。

 家长期望太高是“祸根”

连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很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但是家长们大多对孩子的文化、艺术等教育予以足够的关注,却往往忽略了那些潜在的儿童心理发育问题,致使一些孩子虽然年龄不大,却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学生压力大,源于家长的高期望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坦言,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上了好高中,才有希望考上好的大学,今后才能找份好工作。

“我所有亲戚家的孩子,学习都非常好,我不想给父母丢脸,可越这么想,心理压力就越大,真快崩溃了。”孙宇在接受治疗时说。

“考试紧张正常,但过度紧张就是病态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青少年心理单元主任任凯说,一些学生考试时,会出现心情紧张、焦躁不安等症状,平时复习好的功课,进了考场大脑却一片空白,医学心理学上把这种怯场现象称为考试焦虑综合征。

无论是任何考试,适度的紧张会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有利于考生发挥学生潜能,但不能过于紧张,否则,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谈到家长的高期望值,任主任认为,这与家长的“望子成龙”心理有关。很多家长总是和孩子说,供孩子上学有多不容易,如果成绩不好,对不起家长。家长千万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尽量以幽默的方式和孩子进行平等的语言交流,使孩子能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紧张情绪。

孩子经常发呆家长要重视

“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任主任说,强迫型人格的孩子,本来就对自己有着过高的要求,如果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他的压力就会越来越重,变得越来越强迫。

如果家长老在孩子面前提某个同事的孩子比他考得好、看看人家多完美等等,强迫型孩子就会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越来越高,最后导致心理崩溃。

任主任说,他曾接诊过一个孩子,就是因为父母总说他没出息,怎么生出个这么没用的孩子,为此男孩变得越来越焦虑,一些奇怪的举动也越来越多,总是频繁洗手、不停地收拾东西。最后,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咨询心理医生。还有的患者会控制不住地查数,一遍一遍地查。

“给孩子一点点成长的机会,在学业上要告诉孩子和自己比,有进步,家长就要鼓励和表扬。”任主任说。

还有好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娇性,打不得说不得。为此,任主任表示,其实,这是许多客观原因造成的,独生子女、单亲家庭,还有生活条件提高,物质条件的富足与便利,都会让孩子动手能力以及身体能动性减弱,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却越来越强。

最后,任主任提醒家长,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必要时及早干预,越早寻求专业的帮助越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6岁,让孩子尽情玩
孩子有强迫症,家长该怎么办? - 丫头爱俊俊的博客
家长不焦虑,是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高考冲刺如何对治心理强迫症
抑郁、双相、强迫症孩子复学后,害怕考试,到底要不要考呢?
孩子患强迫症 都是家庭教育求完美惹的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