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也有“缺陷”?我们身体里的这两个设计“不靠谱”

人类常常把自己称作“万物之灵”,那是因为人类拥有其它所有物种都无法媲美的智力。

然而,抛开智力不谈,人体的生理结构在“动物王国”中确实太过普通,毫无优势可言。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人体众多“不靠谱”的设计中的两个——视网膜智齿。

视网膜:借我一双慧眼吧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如同一台精密的照相机,将周围环境中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大脑。

然而,我们的这台“照相机”其实并不足够精密,甚至逊色于水中不起眼的章鱼。人类眼球结构中最明显的问题便是视网膜细胞的排列顺序

视网膜是眼球内部负责感光的结构,它由几层细胞相叠而成。其中有一层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负责感光,另外几层细胞负责将视觉信号传递给神经细胞,最后视觉神经将这些信号汇总传入大脑。

然而,问题出现了:我们负责感光的那一层细胞不知为何,偏偏躲在了最后面——挡在它前面的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足足覆盖了5~8层。

也就是说,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之后,首先要通过重重叠叠的各种细胞到达内层的感光细胞层,感光细胞会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产生电信号“倒转方向”,向外传递,被外层的神经细胞接收。

神经细胞聚集成神经纤维,“汇总”电信号,之后再次“掉头”,将电信号向内传入大脑。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再将电信号加工、处理为视觉。按照以上步骤,视觉信号经过360°的回旋、转换,终于被我们看到了。

然而,如此一通折腾之后,我们眼中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低清画质”。

这样显然是不行的,经过千万年的进化,人类重排了感光细胞层的分布,将大量感光细胞集中在一处,这样使得我们的视野中央“高清”,周围“低清”,算是解决了画质问题。

然而,这种奇怪的布局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上面提到的视觉神经汇总后,要离开眼球,进入大脑,这势必要在视网膜上打开一个“洞”穿过去。

在这个“洞”附近,自然无法布置感光细胞,这就形成了著名的“盲点”。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使用双眼视觉,这时两眼盲点区域的图像可以互相补充。然而当我们用单眼看物体的时候,盲点就很容易被发现。

比如下面这个小实验:

请闭上右眼,只用左眼盯住右边的蓝色圆形图案,将屏幕逐渐靠近,你会发现在某个位置,左边的十字图案突然消失了。继续靠近,十字图案又会重新出现。

十字图案消失的时候,它的像就恰好落在了左眼视网膜视觉神经交汇处,没有感光细胞的“盲点”区域。

虽然这里没有感光细胞,但我们的大脑却有强大的“脑补”能力,它会根据周围环境的特征自动补全盲点区域的图像。比如上图中,红色十字图案消失之后,我们的大脑便自动将那个区域填充为“白色”。

另外,只用单眼视觉时,我们的大脑还可以通过快速变换视角,利用前后图像的重叠来校正盲点的视觉误差。

“盲点”虽然有趣,但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其实不大。真正麻烦的是这种结构会给人类带来了多种原本不必要的疾病。

比如负责为视网膜供血的眼底动脉和静脉(同样挡在感光细胞面前),即使只有少量出血,也会遮挡光线,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再如,感光细胞并不像神经纤维那般强韧结实,它们和眼球壁疏松地贴在一起,非常容易脱落,也就是常见的眼科疾病——视网膜脱离

与人类相比,章鱼无疑选择了“更优的”进化路线。它们的眼底结构完整、对称、更趋合理。

章鱼的感光细胞位于最外层,而神经细胞在内层。光线进入眼球可以直接被感光细胞接收,视觉信号不需要回旋绕路,神经纤维层和眼球壁的结合也更为牢固。

它们不仅可以轻松形成高清视觉,而且几乎没有眼底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的风险,真是让人羡慕啊!

智齿:无处安放的疼痛

智齿也称智慧齿,是人类的第三磨牙,随着遗传基因的不同,智齿一般会在16~30岁之间长出,也是人一生中最后长出的牙齿,因为此时期的人们心智比较成熟而得名。

相信许多朋友都有过和智齿“斗智斗勇”的经历,从隐隐作痛到寝食难安,最后难免走进医院将它们拔掉。

受尽折磨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颗多余的牙齿,究竟为何存在?

其实,这颗牙齿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并不多余。

人类早期能获得的食物一般比较粗糙,比如坚果、生的或半生的蔬菜和肉类等,咀嚼这种食物需要强大的咬合力,此时的人类下颌骨更加宽大,使其拥有相对更多的生牙空间。

另一方面,那时人们的牙齿磨损较快,牙齿会因损伤过度而脱落。旧牙的脱落能为新牙的萌发留出空间,因此智齿的萌出一般不会受到阻碍。

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对食物的加工越来越精细,咀嚼不再需要很大的力量。经过一代代演变,人类的下颌骨渐渐变小变窄,但牙齿依然容易磨损脱落。

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人类牙齿的磨损速度更是大幅减慢,这使得最晚萌发的第三磨牙终于无处安放,“智齿萌出受阻”也开始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病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百年的时间。

几百年,对于生物进化千百万年的历程来说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也许未来的人类会进化掉这对第三磨牙,但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感谢医学科学的进步,通过拔智齿等手段,让我们超出进化的局限,摆脱这份无处安放的疼痛。

其实人体中“不靠谱”的设计还有很多,今天就先只和大家介绍这两个让人“爱不起来”的设计吧。

人类只是大自然中一种普通的生命群体,生命原本就是不完美的,但也正是这种不完美,才造就了大千世界的万种生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天生有哪些缺陷?
人眼“像素”高达5.76亿,视网膜上竟然有个洞,章鱼眼睛更加完美
我们的眼睛虽然足够精密,但却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设计
假如人类真的是被设计出来的,那人类的眼睛就是一大败笔
人类真是被设计出来的?科学家拿出铁证
人类视网膜为何是反的?视觉被大幅削弱,为了阻止我看到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