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醫生首創【停藥專科門診】九成的藥不用吃

當妳到醫院求診,診斷結束時醫生完全沒有開出任何的藥物處方,只說:「先觀察一段時間看看。」這時妳會做何反應呢?

我想大部分的病患應該會感到萬分錯愕,隨之產生滿滿的不安,有的人可能會對醫生提出要求:「不要說觀察什麼的,可以開個藥給我嗎?」我們現在的醫療常態,已然形成「看病就是要拿藥、吃藥」的不成文規定。

也就是說,在病患的潛意識裡,他們堅定地認為「替人治病的不是醫生,而是藥物」。

這是多麼大的錯誤認知啊!藥物充其量只是醫療上的輔助品而已,真正幫助我們恢復健康的是人體與生俱來的「自癒力」。

醫師則是教導我們如何改變生活習慣、調整生活作息,使人體「自癒力」充分發揮的指導者,只有在必須協助「自癒力」撥亂反正、正常運作的情況下,或者事態緊急,必須立即解除人體所面臨的威脅、痛苦時,才使用藥物。這也才是用藥、服藥最初的目的。

正確的用藥觀念是服藥前必先質疑。

目前的醫療現況又是如何呢?

只要跟醫生說身體哪裡不舒服,馬上就可以領藥、吃藥。健康檢查的檢驗值只是超過正常參考值一點點而已,得到的醫囑就是先領藥、吃藥再說。如果藥物真的能夠治療疾病,當然要吃藥。不過,如果問筆者對服藥的意見的話,筆者認為絕大多數的藥並沒有存在的必要,是不需要服用的。然而,我們現在的醫療實況是:

「膽固醇稍微高了一點!先吃藥看看吧!」

「血糖值很高!是糖尿病沒錯,先吃降血糖的藥看看吧!」

「睡不著?先開點安眠藥吃看看吧!」

「覺得悶悶的?吃點會讓心情開朗的藥看看吧!」

像上述這些例子一樣,只要病患一抱怨自己哪裡不舒服,醫生馬上開藥處置,醫生像極了藥房推銷藥品的店員……。這就是現今的醫療常態。

而病患也早已對這種有病就吃藥的醫療習以為常,人的生理和心理也就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無藥不成醫」的成見。許多人被誤導必須一輩子吃藥,不能停藥。結果,藥物的副作用引起肝、腎功能衰退、骨質疏松、消化道疾病、免疫低下等等新的疾病,病越治越多,藥也越吃越多,一直吃到死為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反思現代醫學。德國的尤格·布萊克醫生出版了《無效醫療》,美國的雷·斯丹醫生出版了《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妳》,中國的王濤醫生出版了《失傳的營養學》,日本的松田史彥醫生出版了《九成的藥不用吃》。

松田史彥醫生在書中深刻反省自己身為醫生的職責與醫療的意義,他認為現代的社會壓力處境和不良生活習慣、環境污染,導致過敏性疾病、免疫異常疾病、癌癥、心理疾病等患者爆増,而由於現代醫學的功能不足,以及對這些病癥的不當治療,又衍生出更多的藥害和醫源性疾病, 藥物的副作用更是疾病來源,使患者的身心飽受摧殘。

因此,作者早在二○○七年,毅然成立了全日本首創的「停藥專科門診」(減藥、斷藥)」,從事其他醫生不願為患者做的減藥、停藥、排藥毒的診療服務。這十年來,他指導了無數受藥害所苦的患者,從他們身上體悟到的事實是:「藥物的副作用是治不好疾病的大根源!」「世界上沒有要吃一輩子的藥!」  

許多人會強烈質疑:「不開藥的醫生,還算是醫生嗎?」松田史彥壹語道破醫生的價值與藥物的定位,他認為:所謂的醫生是引導患者改變生活習慣、調整生活作息,使人體「自愈力」充分發揮的指導者,而藥物充其量只是醫療上救急的輔助品而已,所以,真正幫助我們恢復健康的是人體與生俱來的「自愈力」。 在《九成的藥不用吃》書中,作者歸納了絕大多數的藥物為什麽可以不用吃的三大理由:

第一個理由檢驗數值造就了假病人。很多人明明沒有生病,卻被診斷為病人,尤其以三高疾病最多,像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檢驗項目,因為標準值訂得太過嚴苛,使得「假病人」的人數暴增,而且這些人都在吃也許用不著吃的藥。想知道血壓的作用何在、糖化血色素多少才合理、為什麽更年期婦女膽固醇會升高,作者都有詳盡剖析。

第二個理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副作用。「藥極必反」,藥物副作用是如假包換的真疾病。因為所有的藥物就是毒,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會讓身體產生新的疾病,這些新疾病就被冠上「副作用」的名稱與服藥的人為伍,尤其是長年累月服藥的人,更容易出現副作用。例如靠藥物降膽固醇,反而會造成肌肉病變、肝臟損傷、憂郁癥、癌癥等許多疾病增加。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會造成大腿骨折、下顎骨斷裂,甚至有致癌風險。此外,諸如一般人就診時常會被開到的降血壓藥、降血糖藥、消化道潰瘍治療藥物、解熱鎮痛劑、過敏藥物、骨質疏松藥物、安眠藥、類固醇、發展遲緩孩童服用抗精神病等藥物,真正的機制與副作用,也有詳盡的說明。

第三個理由新藥開發所創造的新疾病。這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怪異現象,當我們周遭突然出現○○癥候群、○○病等新病名,電視開始熱播某種新藥剛好可以治這些新的疾病,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被診斷得了這些新的疾病,恰巧就配合這些新藥的推出。

「認識藥毒性」是減藥、停藥、一輩子不吃藥的基本功  

松田史彥所開設的「停藥專科門診」,首要目的在於解救多重用藥或過度用藥的高齡銀發族、長期服用精神藥物的身心患者,以及長期使用抗過敏或類固醇藥物的病人,因為這些病人不論是用藥量或者是服藥時間,都遠比其他疾病還要多,甚至吃了這些藥根本是治標不治本,還會造成病情加重。  

作者並沒有全盤否定藥物的想法,只是想提醒藥吃多了可能飽受副作用之苦,吃越久副作用出現的機率就越高,不得不審慎。因此,作者在本書針對「隨手可及的成藥」、「用藥過度」、「長期用藥」、「吃藥才安心」的讀者,貼心用兩大章節分別例舉了「好轉了就可以停藥的疾病」,以及「就算醫生說要吃一輩子的藥,也可以慢慢停藥的疾病」等,做詳細說明。  

作者特別提醒大眾:西藥原料絕大多數都來自石油,那種藥物當然是毒藥!書中援引大量的醫療數據、臨床統計和研究,佐證「藥即是毒」、「不輕易用藥」,對於現代醫療「為了賣藥而制造疾病需求」的商業操作毫不忌諱地加以批判,更明指醫療造成的「醫源病」,才是造成人類死亡原因第一位的真兇。

停藥比吃藥更難!但是,世界上也沒有要吃一輩子的藥吧?! 

醫療行為的用藥風險始終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不吃藥,後果不堪設想。」諸如此類的催眠暗示實在太強了,讓患者產生的不安感和恐懼心理遠遠淩駕在「應該停藥」之上,導致停藥變成一件艱巨的任務。

話說回來,能夠一步一步減藥,降低服藥劑量,直到停藥不再吃藥,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作者列舉了高血壓、糖尿病、靠類固醇控制的慢性病患,以及失眠、發展遲緩等精神疾病患者,這些人不是被醫生告誡必須吃一輩子的藥,就是藥物成癮斷不了,在潛意識之中讓藥魔給箝制住,也因此必須更加小心且按步就班地遵循減藥、停藥指導,才能順利熬過減藥後的病情反彈等種種風暴。  

在書中,作者松田史彥醫生以最難停藥的精神疾病藥物為例,說明成功停藥的六個註意重點。

第一個重點得到家人、同事的理解與支持:盡可能向家人、同事表明自己正在斷藥,告訴他們藥的種類以及可能出現的戒斷癥狀等等,事先得到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第二個重點視抗精神病藥物的種類、劑量、服用期間進行減藥計劃:正在服用的抗精神病藥物是哪壹種?服用壹種藥物還是多劑並用?服用劑量是多少?服用多久了?不同的患者就有不同的答案,減藥對策當然不能壹概而論。

第三個重點替代療法、輔助療法並用:作者並用輔助療法可以舒緩患者減藥過程中的不適,因此補充營養補充品、音樂心理療法、腸心心理療法、矢追過敏治療法、針灸治療、氣功療法、能量點徒手療法,以及服用中醫藥等來調理患者的心靈和身體,證實已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患者本身也要進行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以及半身浴等生活型態的改善。

第四個重點降低恐懼感和不安感:作者發現恐懼感和不安感越強烈的患者,為了消除內心不安拚命找資料的患者,戒斷癥狀有增強、放大的傾向。提供心理治療和心理咨商,同樣也是輔助療法的壹種。

第五個重點停藥後的精神支持:如果導致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原因,出在家人和人際關系,就算停藥後,問題也可能依然存在。只要不把這個根本原因解決掉,患者就有可能重新加入服藥的行列。進行心理治療是必要的,從精神方面給予支持,停藥後的人生變得更美好。

第六個重點認識回藥反應(Flash back):在完全停藥以後,未必能夠就此安心。有些人在停止用藥壹段時間以後,有壹天突然出現過去服藥時的幻覺現象,導致情緒出現恐懼、不安,身體也出現不適癥狀,可以把它當成另一種身體將藥物排出體外的方式,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其實是壹件值得高興的事。回藥反應出現好幾次也無所謂,因為這樣體內也將會越來越幹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醫界的良心: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
別上癌症的當!
[转载]【转载】醫生告白:健康檢查未必有想象中的好处
癌症、糖與精製澱粉(四)癌症的治療與預防
中醫對抗花粉 先打預防針
排寒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