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成难题?来读历史上著名家训著作

开学延期、线上教学,不仅是对孩子自律能力的考验,也是亲子关系的试金石。今年春天,教育的主场从学校移到家庭,如何利用这一特殊时期,提升家庭教育?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精选了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家训著作,为人们提供借鉴。

“在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中,悠久的家训传统无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持家训的精神和原则,而在具体运用时加以调适是关键。”《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责编刘海滨介绍,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丛书在形式上有一个新颖之处,即在每个段落或章节下增设“实践要点”环节,避免读者仅作知识性的理解,引导人们往生活实践方面体会和领悟。

教育讲究尺度,当严慈并举

在历代家训中,《颜氏家训》有着“古今家训之祖”的美誉。它由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所撰,历代学者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颜氏家训》为何能被赋予这么高的地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认为,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讲,“家训”这个名称首先是由颜之推提出来的。从体系化的角度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之前家训文化思想以及内容大多是碎片化的,有的是散见于文献中的单句,有的是单篇文章,篇幅都比较短小,内容也没有成体系。而《颜氏家训》,它具有非常完整的体系,把此前碎片化的家训文化推到了一个高峰。

事实上,家庭教育的范畴也是颜之推明确提出来的,现在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说法就来自于《颜氏家训》。而中国教育史上的早教概念、胎教概念都是《颜氏家训》最早提出来的。

投身国学教育多年的邵逝夫指出,颜之推还非常讲究教育的严格与宽容的尺度,强调教育子女应当严慈并举,当严时要严;当慈时则慈,然而,虽然慈却不可以“简”(简慢而不拘礼节)。与此同时,对待子女亦应当平等,不可有所“偏宠”;要注重子女的节操培养,切不可让他们沦为取悦、献媚于他人的人。颜氏子孙中,可谓人才辈出,其中尤为显明的,即有文冠一时之颜师古,忠烈感天之颜真卿、颜杲卿。

好的家庭教育才是人生的起跑线

上海图书馆藏元刻本《颜式家训七卷》

1483年,年仅11岁的王阳明在私塾里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起初有些迟疑,随后肯定地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官啊!”王阳明却严肃地否定了老师的答案,认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有一种通行的说法,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其中一个正是王阳明。

王阳明可谓一代儒宗,他提倡“心外无理”“知行合一”,开创出以“致良知”为宗旨的儒学流派,后世称为“王学”或“阳明学”。中山大学哲学博士陈椰表示,这一成就与他家的门风与家教不无关系。王阳明曾这样追述自己家世:“吾宗江左以来,世不乏贤。自吾祖竹轩府君以上,凡积德累仁者数世,而始发于吾父龙山先生。”意思是说,他家族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到了他父亲龙山公才开始发迹。而对他产生影响的先祖,可一直追溯到六世祖王纲。

王氏家族实现由寒儒到贵族的转型,始于王阳明的父亲王华,这也是对王阳明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人。当他得罪刘瑾遭贬贵州龙场时,曾犹豫是否赴任,正是父亲劝他坚定信念走上这条荒远的放逐之路,才有了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这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以后,他开始摆脱程朱理学的影响,逐渐建构起自己的心学体系。

教育的黄金法则是赏识教育

晚清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曾国藩的家庭教育黄金法则是赏识教育。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天杰介绍,读书、写字、作文是曾国藩家训的重点,他认为“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故而家训之中谈论读书方法的最多,比如“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将广博的浏览与专门的吟诵结合,抄写与仿作结合,强调的是坚持不懈,以及韵味、生机的涵养。

曾国藩要求孩子将平时所写的字、所作的诗文等与问安的家书一同寄来,仔细批阅之外特别注重表扬,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如曾纪泽寄来了草书的习作,不但曾国藩自己有表扬,还将之出示给李鸿章、李元度、许仙屏等人传看,于是就有了“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合自然”等语,这些都写在回信里。再如曾纪泽完成了《说文分韵解字凡例》一文,他自己先表示“喜尔今年甚有长进”,再请大学者莫友芝“指示错处”。这样的表扬,比起泛泛说几句,或是金钱与物质奖励,更能够激励孩子。

曾国藩还在指导儿子读书、写字、作文之时,经常谈及自己的学习历程以及近期状况,以身作则。他要求儿子读书“有恒”,则细数自己《史记》《韩文》《韩诗》《杜诗》《古文辞类纂》等书的圈批“首尾完毕”,还说“近年在军中阅书,稍觉有恒”,当然也说到自己读某些书的“有始无终”且深以为憾,这反而让其子觉得这个“榜样”更为真诚。还有与曾纪鸿说到写字不可“求效太捷也”,就说起自己学习《麓山寺碑》“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曾纪鸿的作文不佳,他便回顾自己“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直到“三十一二岁聪明始大开”的历程,也许小儿子像自己而  “聪明晚开”,以作鼓励。曾国藩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给予美名而奖掖以成之,在培养自己的子女上也是如此,方才造就了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著名的数学家曾纪鸿,并且泽及后世。


作者:李婷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邢晓芳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最早家教名著颜氏家训
“家教论说”之三十五:《中国古代的家训》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跟孩子“讲道理”
颜氏家训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品味《颜氏家训》的人生智慧
《颜氏家训》经典22句解读,教子典范、处世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