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灾难下的芸芸众生|《鼠疫 》读析

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历史,自罗马帝国时期,瘟疫就开始向人类展示出狰狞的面孔。公元180年,罗马爆发大瘟疫,每天都有2000人在瘟疫中死去,连《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皇帝也最终毙命于这场瘟疫。

中世纪时期,整个西欧都匍匐于黑死病脚下,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发病者死亡率极高,它在20年内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

即使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也对瘟疫畏之如虎。在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中,源自西班牙的流感传播到全世界,几年内,4000多万人被流感夺去生命。由于当时人类还未发现流感病毒这一机体,因此只能束手待毙。

当前,在中部重镇武汉,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超大规模的防疫之战:城市自2020年1月23日起被封闭;同时,医疗工作者抗战在第一线,新的医院在全力建造,各大实验室中也在努力开发全新的药物。所有人都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尽快结束。人们的生活可以回归正常轨道。

阿贝尔·加缪的《鼠疫》讲述了奥兰城中一群小人物共同对抗鼠疫的故事。这本书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为我们展示鼠疫下奥兰城和城中居民的悲欢离合。

故事发生于1940年代的奥兰城。这是法属北非阿尔及利亚沿岸的一座省城,那时,奥兰城内,商业昌盛,物质文明发达,居民们在城内过着平静而颓废的生活。

有一天,城里的朗厄医生在他的诊所楼梯口发现了一只死老鼠。老鼠的死状很奇怪,不是被夹鼠板夹死的,而是跑到楼梯上,吐血而亡,像是得了什么病。没过几天,城内各处都发现了不少死老鼠,死法和那只老鼠一模一样,都是吐血而亡,一共有好几百只。有些老鼠是成批从屋角、地板、洞穴里跑出来,再成片地倒毙在马路上,或者下水道里。

人们意识到事态严重,要求当局采取措施。当局者也不敢怠慢,立即派人把这些死老鼠收集起来,送到城外烧掉。在烧掉了几千只死老鼠以后,老鼠们就像怕了似的,忽然消失不见了。城里没了死老鼠,人们也松了一口气。

但此时,在诊所救治的看门人米歇尔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前几天还活蹦乱跳的他,躺在床上发着40度的高烧,而且颈部淋巴结肿大,身上有黑色斑点,而且黑斑在不断扩大。到了晚上,高烧断送了看门人活下去的希望...从他开始,鼠疫就把死亡的翅膀盖在了奥兰城的穹顶上。

【一】

奥兰城民众

A

就像所有的灾难发生前一样,人们总是往好的方面想,越是安稳宁静的日子,人们越不相信苦难可能要降临。米歇尔的死,标志着一个征兆重重、却又让人困惑的时期的结束,与此同时,也标志着另一个更加困难的时期的开始。当灾难真的来临时,人们总是习惯于心存侥幸,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因为,在人们看来,温带地区的鼠疫很多年前就被根除了,人们宁愿把种种迹象当做一场即将消失的噩梦。

接下来十几天成群的老鼠死在阳光下,一个又一个居民身患怪病突然死去。从这一刻起,人们的态度从之前的无视,变成了恐惧。“曾经只是抱怨一个令人厌恶的偶发事件,现在却发现,这种现象隐含着威胁性,可是规模还无法确定,根源也无从深究。终于,政府决定“宣布鼠疫流行,全城封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其实早有端倪,但直到这一刻才升级为全民预警……”

B

从奥兰封城这一刻起,鼠疫才成了关乎所有人的事情。每个人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感到特别恐慌,可是封城却让所有人陷入一种被囚禁和被流放的极度低落之中。

几天前还在月台送别觉得没几天就能再见的亲友,突然变得相见无期。很快他们就发现,写信、打长途电话,政府也严格限制。规定只有在出生、死亡、婚嫁等特定情况下,人们才能通长途电话。于是,电报这种只言片语的媒介成为了人们传递爱的唯一途径。平时,人们在可以随时交流的时候,并没觉得有多少重要的话可说,甚至很久不联系也不在意。可现在不同了,鼠疫的爆发让奥兰城不得不画地为牢,人们只要能听到亲友的消息都觉得是幸福的,哪怕只言片语都是一种安慰。

任何人都出不了城,政府允许最终人们可以返城,只是返城后就不能再离开了。已成鼠疫囚徒的人们,只好忍受离别之苦。因为鼠疫被困的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却只能在死气沉沉的城里打转,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小城里,眼前却总是浮现出昔日亲友相伴的景象。时刻压抑在心头的空虚,让人有一种被流放的感觉,孤独无助。

【二】

疫情中的人们,谁不惊慌,谁不害怕?只是,总有一种精神依托支持着他们,也许那就是:

爱、信仰和希望

A

医生卡斯泰尔和他的老伴儿,这对多年的老夫妻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人的情感可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封城前的卡斯泰尔太太去了一座相邻的城市,封城后一直没法回家。后来,离城之人可以返城的消息发布后,她毅然决然地回来了。说起来,他们只是一对普通夫妻,可是因为此次突然的别离,加上无限期的封城,他们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早已离不开彼此。比起这种醒悟,能致人于死地的鼠疫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B

在欧洲14世纪,曾经也爆发过一次影响极大的鼠疫,人们常称它为“黑死病”。那次鼠疫断断续续持续了300年之久,致使欧洲死亡人数高达2500万人,疫区遍布欧洲大陆及非洲北海岸。然而,让人称奇的是,只有英伦半岛的北部地区没有遭到鼠疫侵袭,躲过了一劫。

当人们探其究竟时,竟发现这是一个叫亚姆村子的功劳。它位于英伦岛中部,是连接南北的要塞。当时,一个来自伦敦的商人把鼠疫带到了亚姆村,接触过商人的村民很快感染了鼠疫,随后疾病迅速蔓延至全村。惊慌失措的村民都想赶紧离开,可村子的牧师却跟大家分析说:如果往北方撤离,肯定会把鼠疫带过去,如果留在村里,或许可以阻止鼠疫波及现在还算安全的北方。于是,344位村民做了一个悲壮的选择:留下。他们先是封锁了通往北方的道路,用石头堆砌了一座高墙,又安排人在路口阻止行人通过,其余的人则在村里自行隔离。

当时医疗水平还比较落后,感染后能死里逃生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那些自行隔离并走进地窖的人,早就知道了结果,可还是决然地选择呆在黑暗和恐惧之中。后来,全村只存活下33名幸运儿,他们大多是未成年的孩子,是他们的父母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他们...

走的话未必能活,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鼠疫;不走的话就会死,哪怕没感染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但我们愿意试试,因为善良需要传递下去,人们要记住善良。” 这段记录在亚姆村纪念碑上的文字,向世人传递着爱的希望,传递着永恒的善良。

C

犹太民族在四千多年间,经历了三次大流散。他们没有祖国、没有土地、四海为家,却一直血脉相传,绵延至今,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让他们不离不散,不死不灭的是——共同的信仰,即使散落在世界各地,他们也能在精神上始终保持一体,因为有了信仰就有了希望。

个人的精神追求

里厄医生

历史数据一幕幕闪过他的脑海,眼下应该做的,就是承认鼠疫的事实。即使他明白,说出后可能会让大家恐慌,但是这绝对是当前最重要的一步。只有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鼠疫才会停止扩散。即使情况恶化,那也要想办法控制住,然后战胜它。

他每天接诊高烧症越来越严重的患者,他们大多数都得住院治疗,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长;医院的床位明显不够用,虽然当局在幼儿园、学校等开设附属医院,可依然于事无补。而他深知,医院对穷人意味着什么。只是如果不去医院,那些人只有在家等死。

每次出诊都让他头疼不已。原来,病人一旦被确诊了是疫情发烧,就必须尽快隔离,这样一来,病人只有等到痊愈或者死亡,才能和家属再见面。因此,家属经常在病人确诊后暴力拉扯,或者疯狂哭喊祈求,直至病人被拉走,里厄医生才能顺利离去;有时,他不等救护车到达,就奔向别的病人家。可是他前脚一走,病人家属后脚就关上房门,宁肯和鼠疫厮守在一起,也不愿和患病的亲人分离。最后政府只好让警察介入,动用武力破门而入,强行带走病人。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过度操劳、许多生离死别后,里厄医生慢慢确认了一些事情,或者说是更加坚定了一种信念。他坚信,这种抽象的理念比短暂的幸福更为重要,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定要更加坚定地守护。

作为医生的里厄医生是善良的,他选择留下对抗病毒,可是作为丈夫,他更希望能陪在千里之外的妻子身旁。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并不会自诩为英雄。所以,他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评论朗贝尓什么,只是尊重对方的选择。在不了解他人经历时,不去评判、干预他人的选择,就是一种善良和修养。

里厄医生是这样,千千万万个医生也是这样,他们抗争说起来很抽象,也许是医疗病患与亲情怜悯之间的斗争,也许是病痛死亡与疫情灾难之间的斗争,可不管是哪一种,他们都有执着的信念。无论他人如何界定,他们都无愧于心。

朗贝尔

来自外地的朗贝尔,在奥兰封城三周后找到省政府办公室,请求让他离开,他认为自己与奥兰城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被告知,当前形势严峻,谁也不能破例。

对朗贝尔而言,抽象的理念就是一切与他的幸福所对立的东西。他为了爱人坚决要离开奥兰,这成为他现在唯一的目标,也是他奔走的最大动力。在他看来:人要为自己所爱而活着,或死去。所以,他一直不觉得自己是城里的一员。

里厄医生也希望朗贝尔同他的爱人团圆,渴望天下有情人都能相聚。但是政令和法律不能因为一个人打破底线,而面对鼠疫,朗贝尔还有应当承担的职责。

只是,里厄医生一直在苦苦思索,自己的抽象理念到底如何才能触动朗贝尔呢?这种长远的追求怎样才能战胜短暂的个人幸福,得到疫区人们的认可呢?须知,在绝望中,希望不会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信仰。

不过,当朗贝尔看到一群志愿者为了陌生人甘愿冒生命危险之后,他动摇了。而当他偶然听说里厄医生的妻子,正在数百公里之外的一家医院疗养时,他心底最深处的那一片柔软被触动了。

里厄医生告诉他,去追求幸福并不可耻。“对,”朗贝尔说,“不过,独自享受幸福,就可能问心有愧。” 他愿意和大家一起斗争也许这就是存在主义所说的自由,人在任何境遇之下都有做出选择的权力,并且要为之负责。

塔鲁

“这场鼠疫,对您意味着什么?”塔鲁问。

“意味连续不断的失败。”里厄医生的回答让塔鲁一惊:

“这一切,是谁教会您的,医生?

里厄医生脱口而出:“是苦难。

“对了,里厄问,“您管这种事,出于什么动机?

“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我的道德观吧。

“什么道德观?”里厄医生追问。

“理解。

塔鲁的回答似乎成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对,是理解,对鼠疫爆发的理解、对病人的理解、对痛苦的理解,以及对生活中经历的那些荒诞事情的理解。但理解只能算是一个前提,让塔鲁做出愿意牺牲自我的决定,还需要直面死亡的勇气。同里厄医生一样,他并没想过当英雄,也不觉得自己做的事值得赞扬,在他看来,自己做的只是顺理成章的事。

他逃离了富裕的家庭,只是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一丝安宁。这次鼠疫,他尽力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里厄医生,即使不信上帝,也可以成为圣人。他帮助了很多人远离病痛折磨,只是,最终却没法帮到自己。

塔鲁死了,就在满城庆祝鼠疫即将过去的欢声笑语中死了,成了这场鼠疫最后的殉葬品之一。塔鲁一直生活在矛盾中,也许他在为别人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的安宁,他的离去却让里厄医生失去了至交好友。

格朗

政府小职员格朗比里厄或塔鲁更称得上是默默奉献推动卫生防疫工作的真正代表。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表现出的诚心正是他的本色。他年纪较大,身体又不太好,干不了什么重活,但在他的细心统计下,防疫小分队的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他还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每天下班后,用文字描绘出心中最美的妻子。他这种用独特的方式,怀念着离婚后的妻子,直到自己病入膏肓,依然念念不忘。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小人物对自己最苛刻的要求,也是这场鼠疫中最亮的灯火,这是爱,是刻骨铭心的爱。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物和生活。

【三】

唯有大爱,才能超越信仰的分歧。

A

帕纳鲁神父对宗教学术颇有研究,他讲的教义,既批判现代的放纵生活,又与旧时代流行了几个世纪的愚昧主义作斗争。布道时,他总是无所顾忌,热情捍卫严格的天主教教义,讲出严酷的事实与道理。

他告诉信众:瘟疫是上帝在惩罚那些狂妄者和盲目者。所有人都无法逃避,而现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安于现状,这场灾难是对人类的教育。帕纳鲁神父的话让心存侥幸、尚未受到波及的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境遇,有了感同身受的恐惧,又或者知道了自己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神父举例说,在马赛发生的一次特大鼠疫中,梅尔西修道院八十一名修道士中只有四人幸免。而这四人中有三人都逃跑了,只剩下的最后一位修道士留下来了。这时,神甫用拳头捶着讲台的边缘,大声说:“兄弟们,我们必须当那位留下的修道士!”帕纳鲁不愿放弃信仰,他要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想说的。

B

里厄对此持保留意见。预防措施是一个社会在灾害引起的混乱中维持秩序的英明措施。他不建议大家俯首帖耳,放弃一切。他的信仰是:人们应当在黑暗中开始摸索着前进,尽力做一些好事。其余的,只需听其自然。而’心甘情愿‘接受上帝的安排,这不是他以科学为基准的医者信仰和态度。

C

面对一个孩子遭受瘟疫折磨的痛苦,人的精神和心灵都会感到耻辱。神甫宁可走投无路,他宁愿忠实地承受由十字架象征的五马分尸般的痛苦。他毫无畏惧地对人们说:“必须相信那一切,谁又敢否定那一切?” 应当乐意承受痛苦,因为痛苦是上帝的愿望。只有这样,基督徒才会不惜一切,把这条必须选择的道路走到底。而他自己,将选择全盘接受之路。

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里厄医生狠狠地看着帕纳卢:

“不,神父,对于爱,我另有看法。我誓死也不会爱这个让孩子受折磨的世界。

帕纳卢脸上掠过一丝震惊的神色,怅然说:

“我理解了所谓的宽容。我们一起工作,正是这件超越渎神和祈祷的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里厄医生挤出一个笑容:

“拯救人,这话对我未免过誉。我没有做那样的大事,我只是关心人的健康。

帕纳卢神父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两人的信仰不同,定然无法说服对方。

只是,他们仍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继续与死亡和病痛抗衡。里厄医生平静后,握住神甫的手说:

“现在,连上帝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帕纳鲁神父死了,也许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鼠疫受害者。只是,他经历的也许更加残酷,他经历了自己的信仰和现实不符的灵魂拷问,这让他无所适从,曾经坚定的信念慢慢倾塌,以至于让他无法再坚持下去...

【四】

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无路可退

虽然还有一些人像朗贝尔那样,臆想着自己是个自由人,可以自主选择,但事实上,鼠疫已经席卷了一切。个人的命运已经不复存在,每个人的情感也都趋于统一。人们都忍受着亲友分离的孤寂,承担着被放逐的落寞,感受着无以言状的恐惧。

城内疫情严重的街区被单独隔离开来。而对于其他街区的居民来说,当他们感到自己身处艰难的时候,一想到还有比他们更不自由的人,倒也成了一种心理安慰,甚至成了他们支撑下去的希望。这期间,火灾也频频发生,调查结果竟然是检疫隔离期满的人放的火。他们突然遭受亲人去世的巨大伤痛,一时间神经错乱,便一把火烧了自己家的房子,幻想着将鼠疫葬于火海。

在疫情面前,无论身份贵贱,人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只是这种平等让整个奥兰城笼罩在黑夜之中。黑夜同时侵占的还有人心,人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暗淡无光的生活,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也许还会感到不幸和沮丧,但是感觉不到椎心泣血之痛了。在里厄医生看来,这才是最大的不幸。对绝望麻木,比绝望本身还要糟糕。他们没了记忆,也没了希望,只能看着眼下的光景。

鼠疫剥夺了所有人爱的能力,也剥夺了所有人拥有爱的资格。因为爱需要未来,而他们却只剩下当下的瞬间。

里厄医生发现,他和朋友们都滋长了一种不寻常的冷漠态度。他们本来特别关注疫情消息,现在根本不闻不问了。他很清楚,在这个一眼看不到头的时期,他不能放松,他的角色不再是治病救人,而是做出诊断,记录病症,命令隔离。即使面对的是病患仇恨的眼神,他也不能后退,因为他无路可退……

【五】

因为理解,才有了宽容与坦然。

拿破仑言:“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我们不要刻意去改变别人的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方向的权利。必要时,应该换个角度看待事情。

科塔尔

科塔尔的公开身份是酒类代理商,他在这场疫情中看得极为通透,甚至一眼就看穿被困人们的心情。奥兰城的居民一边想要拼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又相互不信任,有意疏远彼此。人人都知道,即使相熟的邻居也可能把鼠疫传染给自己,所以没法对彼此真诚付出。

瘟疫下,大家都过着这种恐怖生活,这让科塔尔觉得很正常,因为他经历过这种滋味。这一点让塔鲁无法认同,不过塔鲁却也表示理解。毕竟,脆弱的人总想有人能够陪自己一起承担压力。在当下慌乱的时刻,善解人意的塔鲁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宽容与豁达。

这场鼠疫对科塔尔而言,反而是一种短暂的解脱,甚至还有额外的收获(他走私稀缺商品,大发不义之财)但他清楚地知道,鼠疫会慢慢过去,一切都慢慢回归正轨。鼠疫过后,他这个鼠疫同盟者带着恐惧自杀未遂,恐惧使他变得疯癫。

科塔尔被警察制服的场面让里厄医生久久不能忘怀,想到一个有罪的人,甚至比想到一个死去的人还要难受。死人至少不会祸害人间,也许曾经还救助过别人,而有罪的人却如鼠疫般不知何时会爆发。这座城市要抹掉过去,从零起步,每个人都可以从头开始。这个信念似乎又给科塔尔点燃了希望。

【六】

为心中所爱,坚持到最后一刻

奥通法官的儿子,终于在感染鼠疫四十八小时后,精疲力竭地瘫在凌乱的床上。奥通法官没有见到儿子最后一面,但是他希望换一种方式纪念他。这位隐忍的父亲,放下了昔日的威严与冷漠,把对儿子深深的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灾难里浴火重生,会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和追求,会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走出喧嚣,聆听内心的安宁……

塔鲁写给里厄医生的日记令人深思:人人身上都潜伏着鼠疫,因为,没有人,是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免受其害。我也知道,必须自我检点,毫不懈怠,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往别人脸上呼气,把鼠疫传给人家。只有细菌是天然形成的。其余的东西,如健康、廉正、纯洁,可以说都是意志作用的结果,而这种意志作用是永远不该停止的。老实人,几乎不把疾病传染给别人的人,他们总是尽最大可能不走神。要想从不走神,就需要意志力,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对,里厄,当鼠疫患者是非常累人的。但要想不当鼠疫患者更累人。因此,所有的人都显得很疲劳,因为,在今天,人人都多少有些患鼠疫之嫌。也正因为如此,那些不愿意继续当鼠疫患者的人正在经历一种极度的疲劳,只有死亡能够使他们摆脱这种高峰状态的疲劳。


【七】

人们在既定规则中兜兜转转

二月寒冷的一个晴朗早晨,奥兰城的四面城门终于开放了,全城举行了盛大的欢庆活动。火车站的列车重新启动了,轮船缓缓驶入港口,饱受分别之苦的人们终于得以团聚。

朗贝尔心里急不可耐却又诚惶诚恐地等在火车的站台上,为期几个月的鼠疫,把所有的爱情与亲情变成了抽象的概念。所谓的爱变得遥不可及,以至于他竟然希望变回鼠疫初期那样,一心只想逃出城,奔向爱人。但他知道回不去了,鼠疫让他变得驰心旁骛,让他有了爱情之外的东西。即使他想否认,也根本挥之不去。可还没等朗贝尔看清楚,那个熟悉的身影已经扑向他...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却不知道是为眼前的幸福而流,还是为了压抑太久的痛苦。

亲人、爱人们紧紧相偎着回家了,他们无暇顾及外面的世界,一心沉醉于战胜鼠疫的表面现象里。他们暂时忘记了苦难。当里厄医生走到巡诊的老人家里,天已经黑了。老人每天数豆子消遣度日,通透而平静。听着远处欢庆的嘈杂声,老人慢条斯理地说:“他们是该乐呵乐呵了,苦乐全有,才算得上一个世界。

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城,每个人都像利比亚沙漠里的沙砾被风吹去又吹来,成为历史洪流的尘埃。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我们从历史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在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几个月,里厄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痛,塔鲁、妻子的死,让他心理仅存的慰藉也离他而去了。他清楚,这种欢乐始终会受到威胁。医书上记载,鼠疫杆菌并不会灭绝,也不会消亡,只会藏在家具、衣物中,耐心等待,等待再次唤醒鼠群,给一座幸福的城市带去灾难和教训。不过,人们应努力地活下去,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能铭记我们所爱的人,让他们不被世人所遗忘。


【结束语】

A

《鼠疫》是加缪创作的荒诞文学作品。只是,这部作品太过真实、太过细腻,一下就让自己产生了共鸣,尤其是当下我们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

书中陈述了里厄医生的所见所闻。里厄医生轻描淡写地讲述着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他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需要对公众交代的真相,完完整整地披露出来,既没有夸大事实,也不会隐藏真相。

在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加缪反对过于强调英雄主义。所以,叙述者不会对那些在疫区积极奔走、无私奉献的人歌功颂德,也不会苛责那些想要逃避责任、心怀侥幸的市井小民,甚至对那些在疫情期间,赚取不义之财的非法商贩,也没有过于鄙视嘲讽。

书中人物正是反映了芸芸众生的千人千面。不加修饰,只讲事实,才能最真实地反映生活,反映小人物的心路历程,反映疫情期间的人间百态。

在灾难面前,加缪从不悲观,他通过里厄医生的言行告诉人们,要正视灾难的到来,只有明白真相,才不会彷徨害怕;如果心存侥幸,最终只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当全城进入抗击疫情阶段的时候,各个组织都积极地做着贡献,帕纳卢神父会用布道的方式,帮助人们接受灾难降临的事实,告诉他们疫情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里厄医生和塔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防疫志愿队,年老体弱的小公务员格朗也积极帮忙;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心想要出城的朗贝尔也主动加入了队伍。后来,连神父帕纳卢、法官奥通也成为了志愿队的一员。这群人本来拥有不同的身份、地位、信仰和追求,可是当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积极联合起来。为了保护奥兰城,他们坚决与死亡和病痛进行斗争。

这像极了我们当前所处的环境。全国上下正齐心协力对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袭,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专家坐镇疫区,各个省市抽调精英医护人员增援湖北;建筑工人日夜兼程,急速交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普通民众捐钱捐物,为疫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文娱工作者编排艺术作品,为遭受疫情困扰的人们送上精神食粮……正所谓,人间有情,大爱无疆,众志成城,砥砺前行。

B

传统观点认为,书中的鼠疫象征着当时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势力就像鼠疫一样狂暴而凶残。但是,来源于寂静中的鼠疫,更象征着外部世界的荒诞和不可捉摸,又象征着人性内部的恶与互相倾轧。面对鼠疫,不管贫富老幼,所有人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可捉摸的死神会随时降临。而人与人之间的猜疑、愤怒和争执,则更是人性之恶的活样板。

面对这种外部荒诞和内在之恶,作者加缪给出了两个选择:信神,也就是听信文中的神父布道,或者自我反抗。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加缪是不相信外在神灵的力量的,因为这位教士最后也死于鼠疫了。在加缪看来,我们肯定要承认世界和人类的荒诞,直面这样的黑暗,但绝不向它妥协,我们不应该像奥兰城的百姓一样,面对灾难自暴自弃、自我放纵,而应该像文中的里厄医生一样,坚持抗争,知其不可而为之。作者用生动睿智的语言告诉给我们:只有活着才有希望。面对肆虐的鼠疫,决不能下跪,任其摆布,不管用什么方式,必须与之搏斗。这就是人在鼠疫面前的精神光芒,也是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经典与生活的同构中触动良心 ——疫情之下的《鼠疫》思辨阅读
读书 | “鼠疫就是我们的生活”——读《鼠疫》
“一起来听书”之《鼠疫》
荒诞的人生中,我们该选择什么——《鼠疫》读后感
读加缪的《鼠疫》
悦读 | 《鼠疫》信仰与抉择,人性与善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