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为什么能抚慰我们的心灵?

文|丁十二


2018年,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在山村支教老师梁俊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的演绎下,袁枚一首沉睡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这首小诗就是《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实际上,在古诗词中,出现“苔”的并不少,更不是只有袁枚才写过。

据研究统计,在53000首唐诗中,共提到398种植物,其中位居前五的分别是柳、竹、松、荷、桃,而“苔”紧随其后,名列第六位。共出现在1248首唐诗中,更遑论全部古诗词。不信,你看——刘禹锡的《陋室铭》里有“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李商隐的《端居》里有“苔”:“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王安石的《浣溪沙》里有“苔”:“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里有“苔”:“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这么多耳熟能详的诗词里面都有“苔”,那么为什么我们依旧会觉得“苔”鲜少入诗?为什么袁枚这首短短20字的小诗能抚慰我们的心灵?

这正是因为“苔”太容易被忽视了,没有桃李的芳香,没有松竹的挺拔,甚至没有一颗小草起眼。而这多么像某个时候的我们自己,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有被忽视的时候,总是有孤独寂寞的时候,这些时候能陪着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所以当《苔》这首诗出现的时候,立刻就像一把锥子刺进了人心底最脆弱的地方。透过那一个个小小的苔花,每个人都能看到普通而坚强的自己。

太阳是公平的,但再公平,这个世界也有它照不到的阴暗的角落。这个时候是选择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还是勇敢的绽放自己的青春,勇敢做自己?苔花尽管很小很小,甚至就像一颗米粒,可是那又怎样呢,牡丹虽美却需要人的精心培育才能开放。可苔不一样,只靠我们自己,只要能够绽放我们就要尽情绽放,像桃李,像牡丹一样绽放。

环境不会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正如梁俊老师所说的那样,他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十二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和他一样不是成绩最优秀的那一个,也不是长得最好看的那一个,默默绽放就像角落里的那些青苔,一般人不会注意到。但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苔的美丽是不亚于牡丹的。

在今天,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依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他们中大多数人而言,周围的大山就像是一个封闭的笼子,而他们是其中的囚鸟。这背后除了我们国家对贫困山区基层教育水平的改善提高,也需要我们大山里的孩子能像“苔”一样勇敢绽放自己的青春。

一部电影,总是有主角有配角的,但如果只有主角,没有配角的精彩演出,依旧不能呈现一部优秀的作品。

生活同样如此,总有些人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像一颗螺丝钉,像角落里的苔。

但那又怎样呢?这世道并不是只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我们也能和他们一样绽放自己最美的青春。

因为,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是角落那不起眼的“苔”——孤独而倔强,普通而坚强。


疫情之下,好好读书

图片/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用一首三百年前的孤独小诗,唤起了生命里最高级的绽放,感动了亿万观众
清·袁枚《苔》
袁枚有这样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一首小诗,只有20个字,却能感动千万人,你知道为什么吗?
9首袁枚经典小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袁枚最著名的一首小诗,仅20字,抚慰世人257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