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玫瑾教授:我宁可让孩子不上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作者\叶律

编辑\小萌


在成长过程中,究竟是孩子的心理重要还是成就重要?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说过:'孩子在父母高压下,虽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智力水平,却因为心理不阳光,容易出现抑郁症自杀这类问题。'

针对某些家长高度要求孩子力求完美,追逐名次的现象,李玫瑾教授同样表示反对:

然而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像李玫瑾教授那样肯定的态度,很多家长总是秉着'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达到自己内心的期望,却容易适得其反,亲手将孩子推向巨谷深渊。

热播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对高三女儿乔英子就是如此。

对女儿的要求永远是'比这次更好',哪怕女儿英子很给力地考了第二名,在妈妈宋倩眼里,却是'为什么不是第一名'。宋倩在心里给女儿设定了一条'完美人生'的道路,可是却忽略了女儿内心是否'完美'。

英子已经很努力,仿佛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却始终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她的内心世界正在逐渐崩溃。逃课,成绩下滑,最后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想要跳海自杀。

曾经那个优秀的女孩子得了中度抑郁症。是什么将她逼到这步境地?母亲长期的否定,源源不断给予的压力,是最致命的一击;母亲的期待像望不到尽头的黑洞,母亲的要求像岌岌可危的稻草,可是却没有鼓励来为这个孩子上一上动力的发条。

过度的爱与期望是沉重的,扭曲的,只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还会逼迫孩子逃离父母的'牢笼'。

压力的危害:

1. 压抑身心健康

父母无止境的期待就像是沉重的枷锁,日复一日地背负在孩子身上,然而日积月累的压力叠加在孩子身上却没有疏导口,最后只会淤塞孩子的内心,堵住孩子向外求助的通风口,令人窒息。

2. 破裂家庭关系

过分沉重的期待会令家庭画地为牢,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过分繁重的压力会令孩子感到窒息,想要逃离给予压力的场所。父母本该是孩子最信任,最亲密的倾诉对象,却成了输送任务,制造压力的洪水猛兽,只会让孩子缺失安全感,想要反抗、逃离。

综上可见,教育孩子要张弛有度,双管齐下,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那么应该如何'鱼和熊掌兼得'呢?

1、学会适当地放手

老鹰第一次飞翔的那一刻,母鹰任自蹒跚翱翔;海龟出生的第一眼就没有家人,需要兀自顶着大潮回归大海。孩子的出生,是父母的馈赠,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从来都是引导者而不是支配者;学会适当地放手,才是适应孩子最好的陪伴。

2、不是'为了你好',而是要'希望你好,祝你好运'

父母总是秉着'我是为了你好'的态度,对孩子寄予各种期待,'你要听爸妈的话,作为过来人,我们懂得比你多,能少吃点亏'。

然而作为'过来人',在成长道路上'吃亏'真的是坏事吗?作为父母,本着'为了孩子好'的出发点,然而往往背离了本质:把自己的愿望寄予在孩子身上,却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这叫'亲情绑架',既困住了自己,也捆绑了孩子自由翱翔的翅膀。

不是'为了你好',而是要'希望你好,祝你好运',给予彼此一点喘息的空间。

3、给予一片自由成长天地

紧紧握住一把沙,最后什么都无法留下。过度'服务孩子',给予过度的关注,反而给孩子有总'无处遁形'的紧张感,最正确的应该是要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培养孩子足够的独立性,给予一片自由成长的天地,足矣。

结语:

没有翻不了的山,也没有沉不了的船。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就像翱翔的鹰,出生稚嫩,但总有一天也要靠自己去放手一搏,独当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玫瑾教授: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
3岁建立安全感,6岁培养责任感,12岁给予价值感,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
李玫瑾教授:对任性的孩子,要做到四个“不要”,值得父母们学习
李玫瑾教授:对任性的孩子,父母只要做到四个“不要”
李玫瑾教授: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定有一个优秀的父母
李玫瑾教授:聪明的父母会偶尔“损”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