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哲学史: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大概生活在公元前460年至370年之间,比巴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稍微年长一些。他来自色雷斯的阿布德拉,据说去过雅典,还去过东方以及埃及学习,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

有资料可以证明德谟克利特不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著作颇丰。现今流传下来的残篇有200-300篇,包括了“论幸福、论死后的生命、论世界秩序和思维规则、论节奏和和谐、论诗、论农业、论数学、论正确的语言和含糊的词语”等等。尽管如此,要了解德谟克利特,还不得不借助一些二手材料。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继阿那克萨哥拉“种子说”后的另一大天才创造。种子说认为,万物起源于种子,在宇宙开端,所有的种子混沌一体,在“努斯”的驱动下,漩涡状的运动把种子分离开。再有不同质量的种子互相结合,形成我们面前的宇宙。

德谟克利特认为,或许“种子”不是有无数个,而是只有一个。西方人喜欢叫作“始基”,始基必须是不可再分的,他们在空虚中运动,这种运动仅受机械规律的约束。这种物理上的不可再分,在希腊语中atomos,被翻译为“原子”。原子极小,以至于无法被感知,这是一种微观世界理念。

巴门尼德以来认为:存在就是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德谟克利特打破了其门徒的信仰,因为原子必须在虚空中存在,而“虚空”对埃利亚学派来说是“非存在”。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可以用一句话在总结:原子,在虚空中,机械运动。

所有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质料”。他在形状、大小等方面彼此不同,这种不同造就了有的原子可以轻易地结合起来,而有的原子不容易结合。当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结成一块”的时候,物体就形成了。构成物体的原子彼此分离的时候,这些物体也就消解了。

原子运动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它不需要一个神圣的理性,或者是上帝来推动世界运转。一切原子的运动,都想是“弹子”那样,也就是说德谟克利特把纷繁复杂的自然界追朔为巨大的“弹子游戏”。这是纯粹的物理运动,他们就像机器一样,受制于机械运动的规律。

然而在很长时间内,人们所接受的都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而不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或许跟希腊人反对实验有关,一种理论他们更喜欢用理论的办法来论证。亚里士多德所谈的四元素,是继承了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齐诺弗尼斯“土”,以及恩培多克勒的“杂糅说”。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给人一种无可琢磨的感觉。他的作用,直达文艺复兴时期才被伊比鸠鲁和卢克来继承和发展。

西方哲学史:泰勒“水是万物之源”

西方哲学史:阿那克萨哥拉“种子说”

西方哲学史:恩培多克勒“四元素二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原子99.99%为空,为什么大部分物体不透明?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1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
哲学简史|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顶峰: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原子论基本框架和直线运动:马克思博士论文系列导读(1)
知识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